- 巴菲特的投資組合(珍藏版)
- (美)羅伯特·哈格斯特朗
- 1225字
- 2020-08-13 11:15:32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
許多人是從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對經濟理論的貢獻中認識并了解他的,然而凱恩斯不僅僅是一位偉大的宏觀經濟思想家,他還是一位傳奇式的投資家。他杰出的投資才能的證據可以在位于劍橋的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的切斯特基金(Chest Fund)業績記錄中找到。
1920年以前,國王學院的投資僅限于固定收入債券,然而,當凱恩斯在1919年被任命為第二財務主管時,他說服受托管人成立了另一個基金,其組成包括普通股、現金和商品期貨,這一單獨賬戶就是切斯特基金。從1927年到他去世,凱恩斯一直是這家基金的唯一負責人。
1934年,也就是《證券分析》發表的同一年,凱恩斯給他的一個同事寫了一封信(見第1章),信中他解釋了為什么他喜歡僅投資于幾家公司的原因。4年后,他為切斯特基金準備了一份全面的政策報告,列出了他的投資基本原則:
對幾項投資進行仔細選擇,考慮它們相對于今后幾年的實際和潛在內在價值是否便宜,同時還要考慮到其他供投資的選擇。
對這幾項大手筆投資穩重持股,絕不動搖,直到幾年后投資收益穩操勝券或此投資證明是錯誤時方可放手。
建立一個平衡的投資地位,盡管個股持股量大,風險卻是多種多樣的,如果可能只有相對風險。
我對凱恩斯投資策略的體會是,他是一位集中投資家。他將他的股票限制在認真選擇的幾種之內;他依賴對所選股的股值與其股價進行估算這一基本分析原則。他喜歡將投資周轉率保持在一個非常低的水平上。他認識到將風險分散化的重要性。我認為為了實現風險的相對性,他的戰略是將投資集中在具有不同經濟地位的高質量、可預測的企業之上。
凱恩斯的業績如何呢?對表3-1的簡要研究表明,他的選股和證券管理技巧都是杰出的。在過去的18年里,切斯特基金取得了平均年回報率為13.2%的業績,而英國股市的回報卻停留在持續低迷的狀態。考慮到這一階段既包括了大蕭條也包括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我們不得不說凱恩斯的業績是非凡的。
即便如此,切斯特基金仍有了幾番痛苦的經歷。在三個不同的年度(1930、1938和1940年)它的價值都跌至整體市場水平之下。“從基金財富的大起大落中,我們看到基金比市場的波動更加劇烈。”確實,如果我們看切斯特基金的標淮偏差,會發現它比總體市場的波動率高近乎2.5倍。毫無疑問,基金投資者經歷了“顛簸的旅途”,但最終他們取得了比市場高出許多百分點的成績。
假如你認為凱恩斯作為宏觀經濟學家,不過掌握了適時進出市場的技巧,那就讓我們再來看一看他的投資策略。
“在交易周期的不同階段,掌握股票的系統移動規律,適時買賣股票,的確可以使投資商占有很大優勢,但我們還未能證明自己占有這一優勢。基于這些經驗,我很清楚研究整體股價移動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也是不可取的,原因多種多樣。多數人企圖低價買入、高價賣出,但總是晚一步,并經常發生低價賣出、高價買入的情況。長此以往,必將損失慘重并造成心事重重、投機心切的心態。如果這種心態蔓延開來,不但會產生嚴重的社會問題,更會加劇市場波動幅度。”
[1]“巴菲特派”是從Baffettville翻譯過來的,意指與巴菲特有相似投資理念的人。——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