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07:新帝國的試驗
- 楊照
- 836字
- 2020-07-15 17:17:30
06
“邙山之役”后西魏和東魏最主要的分別是什么?
同一段時間,西魏到北周這邊呢?出身武川鎮的宇文泰將一群流亡軍士帶到了關隴地區,那不是什么太好的選擇,和原本鮮卑人的區域隔絕開來,馬上就面臨了兵源不足的困擾。相較之下,對手東魏的兵力要充裕多了。
在西魏與東魏的對峙沖突中,有一場關鍵的戰役,是543年的邙山之役,《北周書》上有簡單的記錄:“邙山之役,……廣募關隴豪右,以增軍旅。”短短幾個字,但在歷史變化上卻再重要不過了。
邙山之役西魏大敗,光是在這場戰役中,依照史書記載,西魏就損失了6萬軍士,而當時西魏能動員的所有兵力,也不過10萬左右。這樣的大規模戰敗,已經影響到西魏的存亡了。沒有新的兵源可以動員補充的情況下,東魏必然大舉犯境,乘機擴大戰果,西魏要如何因應?
此時宇文泰做了一個關鍵的決定,那就是去尋求“關隴豪右”的協助。“關隴豪右”是誰?就是漢人世族。宇文泰去找了這些世家大族,請他們幫忙招募軍隊,當然一來如此招進來的軍人大部分是漢人,二來他也就必須將西魏的權力大幅讓渡給這些出手解圍的漢人。換句話說,宇文泰在兩害相權取其輕的考慮下,冒險決定和漢人分享軍權。
到這場543年的邙山之役前,西魏的軍隊主要來自“六鎮”的鮮卑人,在此之后則有大量的漢人加入軍隊中。而且這些軍人的來源不是通過抓兵或暴力脅迫,而是通過世家大族,由他們出面招募。漢人用這種方式集體進入西魏的軍事與政治體制中,宇文泰也就一定要對自己領導的軍事與政治體制進行快速而大幅的調整,才能因應這樣的變化。
宇文泰是個夠聰明、能進行細膩思考的領導人,精明地渡過了這個難關,在此過程中誕生了一套辦法,這套辦法既是西魏和東魏最主要的區分,也是后來新帝國得以運作的原型基礎。
在東魏這邊,軍事制度上一直都帶著“六鎮余緒”的本質,除了部落、八部、宗長這些來自鮮卑傳統的做法之外,沒有太多的新設計。相對地,西魏這邊卻是在543年之后,迅速進行了調整,實質上重建了一支新的軍隊,這支軍隊不只補充了新的兵力,而且有了不一樣的制度,也有了不一樣的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