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衛·休謨(1711~1776),英國哲學家、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在哲學上的作用和地位與康德相當。
休謨開創了近代歐洲哲學史上第一個不可知論的哲學體系。其懷疑論為19世紀英國非宗教的哲學思想提供了理論基礎,其不可知論觀點為實證主義者、馬赫主義者和新實證主義者所繼承,對現代西方資產階級哲學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休謨一生的著作并不是很多,但問世之作都是深刻而意義非凡的。這主要包括《人性論》、《政論文集》、《人類知性研究》、《道德原則研究》、《宗教的自然史》、《自然宗教對話錄》、《自凱撒入侵至1688年革命的英國史》等。
休謨生活在英國資產階級“光榮革命”結束到產業革命開始的社會變革的時代。這時,資產階級的進步性和保守性交織在一起。作為這個階級思想的代表人物的休謨,貫徹經驗論觀點,提出了以動搖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間的懷疑論為特色的哲學體系。
自培根以來,哲學家和自然科學家已經運用實驗和觀察的方法建立起自然哲學的體系,但在精深哲學方面,仍然沒有建立起一個新的體系。直到休謨應用實驗推理的方法,直接剖析人性本身,一個嶄新的精神哲學體系才得以形成。
休謨的精神哲學體系,大致包括早已為人們熟知的社會倫理、政治學說、認識論學說以及宗教哲學學說等幾個部分。此外,他在經濟方面的見解也不同凡響。
休謨是18世紀貨幣數量論的代表,是反對重商主義的。他的關于國際貿易的學說對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有很大的影響。他的社會歷史觀點以人性論為基礎,把對財富、享樂和權力的追求看作是人的本性,認為無論何時何地,人性是一致的和不變的。這種觀點的歷史作用就在于發現有關人性的普遍原理,提供經驗教訓。
總之,休謨全面、豐富并且深刻的哲學與人性是密不可分的,這也正是他在哲學領域上取得偉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正因為此,本書特從人性角度出發,對休謨在人性、政治、經濟、懷疑、宗教等方面的理解和觀點作了相關的介紹,并力求在有限內容篇幅內,盡量囊括休謨哲學思想的全部精要,以利于讀者高效地領略這位哲學大師的深邃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