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心花怒放的日子
- 她不是克星
- 江南柳笛
- 4524字
- 2020-08-17 21:50:53
接連一個星期的免門票大酬賓活動,再加上時值山清水秀芳草萋萋季節,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蜂擁而至,小小的陳家墩游人如織,熱鬧非凡。
一大早吃過朝飯,陳旺根便領著蓮香、山崽等村委會干部們在各景點巡視著,一個個神采奕奕,滿臉喜悅,時不時地停下來詢問鄉親們的農產品銷售情況,渾身上下仿佛有使不完得勁。
村民們自景區開放之日起,便開始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他們在各自家門口擺著攤點,出售自制的竹筍干、梅干菜、干黃花、干豆角、干蕨菜、茶葉、葛粉、堿水粑、河魚干等各種本地特產,人人心花怒放,笑逐顏開。位于村中春蘭家的小雜貨店已變成了一家有模有樣的小超市,陳寶慶與春蘭夫妻倆忙得不亦樂乎。
陳旺根一行路過小超市,見陳寶慶坐在一旁抽煙歇著,便走進店內跟陳寶慶招呼:“寶慶哥,這今天生意怎么樣啊?”
陳寶慶趕緊起身相迎,遞了根煙給陳旺根,邊為他點煙邊笑道:“挺不錯的,這人多就是好哇!”
春蘭連忙過來在每人手上塞了一瓶礦泉水,招呼說:“來來來,你們村干部們辛苦,人多我就不倒茶了,喝瓶礦泉水吧!”
陳旺根一邊接過春蘭遞來的礦泉水,一邊對陳寶慶打趣說:“你看春蘭妹子多像阿慶嫂啊,越來越干練了!”
春蘭大方地回應說:“什么阿慶嫂不阿慶嫂的,做了這么多年小買賣習慣了。”
山崽風趣地說:“春蘭嬸子,你本來就是阿慶嫂嘛,你看寶慶叔名字里不也有個慶字么?”
春蘭聽了,笑道:“山崽,你現在當了村干部嘴巴是越來越會說了哈!”
大家聽此,都開懷大笑起來。
陳旺根對陳寶慶說:“村里的旅游業還剛開始,這對于大家來說都是一件新生事物,都還缺乏經驗。但這不要緊,如今鑼鼓敲起來了,還怕沒戲演么?好戲在后頭呢!我相信過不了多久,大家的觀念就會自發地結合市場發生改變,腦子會越來越活絡,經營形式和辦法會越來越豐富多彩,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的。”
“說得好哇!”忽然背后傳來一聲夸贊聲,大家趕緊回頭,只見肖貴海帶著秀蘭和肖貴山走了進來。
陳旺根趕緊迎上去招呼說:“肖董事長,你們也出來逛逛了?”
秀蘭搶先笑道:“是啊,這連日來看到這紅紅火火的場面,心里就高興啊,哪在家里閑得住哇,所以出來看看。”
肖貴海說:“這是我們集團轉投旅游業的第一塊試驗田,眼見得剛插下去的秧苗長得這么好,我們也覺得很新鮮很激動啊!陳書記,你說得好哇,這鑼鼓敲起了,還怕沒戲演么?!你們可以鼓動村民參照瑤里等風景區運作方式,除了這些農家土特產外,有興趣的村民還可以到浙江義烏去定制一些具有陳家墩形象的旅游飾品、用品等出售;另外,家庭旅館、餐館等也要盡快搞起來,多種經營組合營銷,老百姓的錢袋子就會鼓起來,要讓鄉親們早日嘗到甜頭,過上小康生活。今天是一周免門票大酬賓活動的最后一天,預計明天開始人流量會少下來,任何開張生意都是這樣,不要擔心,貨好不怕巷子深,只要我們盡心去做,就一定會火起來的。”
陳旺根激動地說:“嗯,肖董事長畢竟是見過世面的人,腦瓜子就是比我們這些土包子活絡。景區營銷有你們公司在做我們不擔心,晚上我就組織村民們開個會,把你這個思路跟鄉親們講透。”
陳寶慶插話說:“嗯,這個會開得越早越好。眾人拾柴火焰高嘛,到時讓大家對怎樣搞活經營都來議道議道一番,開動腦筋,廣開言路。”
肖貴山建議說:“重點看看有沒有可挖掘的傳統手工藝、特色小吃什么的,好好開發一下。”
肖貴海贊同說:“嗯,貴山這個建議好,即使暫時沒什么生意,也可以向游客們展示我們陳家墩民俗特色。”肖貴海說到這,對肖貴山說,“我看,對那些冷門的,但有利于民俗文化傳播的項目,我們可以每年視情況給予資金扶持,這也是景區豐富內涵、做出文化特色的有益組成部分。”
肖貴山應道:“嗯,大哥說得有道理,我們會盡快實施。”
陳旺根激動地對身邊的村委會干部們吩咐說:“你們幾個趕緊分頭去通知下,晚上七點召集村民們到陳家祠堂內開會,主題就是‘開動腦筋,廣開言路,進一步搞活景區經營研討會。’”
“好!”蓮香等村委會干部們異口同聲應道,紛紛走出春蘭的小超市下通知去了。
肖貴海對陳旺根夸贊說:“陳書記真是雷厲風行啊!”
陳旺根對肖貴海笑道:“不瞞你說呀,歷盡千辛萬苦,如今陳家墩的鄉村旅游總算是開張了,它就像我心中的寶貝疙瘩,我就盼著它光彩奪目哇!”
秀蘭樂道:“同感同感啊!”
大家聽此,都開心地大笑起來。
肖貴海笑道:“我們走吧,不耽誤寶慶哥和春蘭做生意了。”
春蘭打趣說:“呵,生意正忙著呢,我就不留你們了哈!”
“忙就好哇,就是希望大家都紅火起來!”陳旺根邊說邊同肖貴海等人走出店門,漸漸遠去。
晚上七點整,陳家祠堂燈火通明,兩根立足上橫拉的條幅‘開通腦筋,廣開言路,進一步搞活景區經營研討會’格外醒目。橫幅下擺著一排桌椅,坐著村委會干部們,桌椅對面是圍坐在一起的村民。
陳旺根主持說:“大家晚上好!一周免費門票大酬賓活動到今天為止就結束了,這接下來,或許游客會少些,因為那些湊熱鬧的、趕新鮮的、蹭優惠的人都已經來過了,景區游客將逐步歸于常態。這很正常,大家不用擔心,要報以正常心態。再說景區營銷有肖貴山他們的旅游公司運作,我們主要是管好我們這塊,說白了就是怎樣做好各家借助鄉村旅游發財的事。晚上把大家召集過來開這個研討會的目的,就是讓大家一塊商量一下,下步怎樣把我們陳家墩的民俗、特色小吃、特色手工藝等這些傳統文化的東西展現出來,既能賺錢,又能吸引游客眼球,做出我們陳家墩自己的文化景觀,這也是整個景區文化的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大家既要有利益觀,又務必要有大局觀,這個話不是我說的哈,我說不出這么有水平的話,是上午同肖貴海董事長一塊時,他說的,特意要我在今晚轉達給各位鄉親們的。好了,廢話我就不多說了,接下來,就請大家談談吧!誰先來?”
陳寶慶首先站出來說:“我先說幾句吧。”
陳旺根說:“好,寶慶哥,你坐到上面來面對大家說吧,這邊上特別設了個發言席。”
陳寶慶走到發言席坐了下來,對著麥克風噗噗吹了兩下,接著發言說:“鄉親們,我先說幾句,目的是拋磚引玉,給大家開個頭哈。一個星期的免門票大酬賓優惠活動的熱鬧勁大家都看到了,我們陳家墩鄉村旅游的戲總算開鑼打鼓唱起來了,我相信大家的心里跟我一樣都很高興。但接下來,這臺戲怎么唱下去,唱出精彩,唱出絕活,大家是要好好動動腦筋,這個戲臺是大家的,我們每個陳家墩的人都要倍加珍惜。由于多年到瑤里、婺源制茶,我平常比大家外出要多,所以聽的看的要比大家多些。我有一種體會,就是無論做什么,思想觀念很重要,這就是常說的思路決定出路。遠的不說,就看瑤里、汪湖景區,相信在坐的大多數人都去過,那里的老百姓是怎么利用旅游業賺錢的?除了當地土特產銷售外,你看餐飲、住宿這塊就做得不錯。我們陳家墩是有文化內涵的地方,小而靈秀,我看家庭賓館是個很好的發展項目,隨著知名度的提升,會有更多鐘情秀美鄉村的城市家庭及藝術家前來休閑、寫生、采風的,我是非常看好這塊的,但他們來了我們得有東西讓他們吃好、玩好,住得舒服走得留戀呀,這就是今晚我們要討論的話題了。剛才旺根書記也說到了民俗、特色小吃、特色手工藝等,大家可以在‘特色’兩個字上開動腦筋,看看我們陳家墩有什么特色的東西?說到這,我先說個特色小吃吧,那就是陳麻子豆腐鋪的豆漿、豆腐。我想跟我差不多年齡的人都還記得陳麻子吧?記得小時候,我最喜歡上陳麻子的豆腐鋪,好遠就能聞到香噴噴的豆漿味。那個年代去瑤里還沒有公路,都要走我們陳家墩經過,古時候我們這也是徽州古道必經之路,陳麻子家的豆腐手藝是祖傳的,從太平天國時起就有了,據說是一位逃難的湖南太平軍傳給陳麻子的太爺的。”
陳麻子的兒子陳寶華在下面聽了,激動地插話說:“寶慶哥,沒想到你對我們家的事記得這么清楚,沒錯,聽我爸說,我們家的豆腐手藝是傳自一位湖南太平軍,他逃難時在我們家躲了幾天。”
陳旺根接話說:“是啊,經寶慶哥這么一提醒,我想起來了,小時候我也吃過呢,可好吃了,有甜味的也有咸味的,甜味的加點桂花蔗糖調制,再在上面撒點蔥花、幾粒油炸花生米和少許熟炒黑芝麻;咸味的用醬油芝麻油調制,有些喜歡醋的可添點醋,再在上面撒點蔥花、幾粒油炸黃豆、少許熟炒凍米。吃起來滑嫩香脆,口感非常好。”
下面一些上了年齡的鄉親聽了,紛紛激動地說:“旺根,沒錯,陳麻子家的豆腐就是這樣的味道!”“旺根,這么久遠的事了,沒想到你還記得這么清楚,勾起了我童年記憶!”“好久沒吃到陳麻子的豆腐了,好懷念那種味道!”……
蓮香打趣說:“旺根叔,你描述得這么詳細,我聽了都想流口水了。”
陳旺根笑道:“還是寶慶哥這個頭開得好哇,你看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嘛!什么是特色,這就是特色呀,有故事,有產品,喂!陳寶華,你還能把祖傳的豆腐做出來不?”
陳寶華回應說:“小時候倒是跟我父親學過一陣子,自從浮瑤公路建成后,途經陳家墩前往瑤里的人就沒了,做豆腐本來就是微利買賣,食客少了就虧本,后來父親去世了,我也就沒有心思放這上面了。不過配方還有,不知道我還能不能做出來。”
陳旺根叮囑說:“你一定要把它研制出來,剛開始虧本沒關系,上午肖貴海董事長說了,他們會對有利于民俗文化傳播的項目進行資金扶持的。你就大膽地去搞吧,這發財的機會來了你還猶豫什么?!把店鋪盡快搞起來,建議在外面豎一旗桿,掛上三角黃旗,旗幟上就寫上‘陳麻子豆腐鋪’幾個字。再在墻上釘塊豆腐鋪的簡介牌,把太平軍傳授的故事介紹一下,這樣就有噱頭了。”
陳寶慶夸贊說:“旺根書記這個建議非常好,這個項目就算落地了,寶華,你要抓緊行動呀!你看你一家老小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守著這么好的老祖宗留下的手藝不去發家致富,豈不是糟蹋了這門技藝么?!”
陳寶華激動地表態說:“嗯,現在咱們村的鄉村旅游搞起來了,有了客源就好辦,我想我的好日子來了,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村委會和鄉親們的支持,我家陳麻子豆腐又時來運轉了!”陳寶華說到這,已是淚流滿面,雙手作揖對著鄉親們轉了一圈說,“我一定把豆腐鋪開起來,請村委會放心!請鄉親們放心!”
陳旺根喝彩道:“好!有志氣!鄉親們,我們給陳寶華鼓個掌!”
會場上頓時響起一片掌聲。
蓮香激動地站起身說:“還有我們陳家墩的‘秀女麻糍’,這也是很有特色的小吃,周邊幾十里,唯咱們陳家墩獨有。其形狀核桃一般大小,麻糍外面滾一層生芝麻糖,再滾一層糯米粉,撒點水花至表面濕潤后,再放油鍋微炸至乳白色即成,外酥內軟,口齒留香,傳說由雍正年間貞節女陳秀女發明,往常只能在每年農歷六月初六陳秀女祭祀日才會做出來吃,這個手藝陳家墩人家家都會,可以作為陳家墩特色,不限于陳秀女祭祀日,一年四季向游客們推出。”
陳旺根樂呵呵地肯定道:“嗯,這也是有故事、有特色的小吃,算一個!”
山崽聽此,亦激動地起身笑道:“還有清明馃、清明餃、中秋米糕、年關凍米糖等,都可以不拘于季節,一年四季作為本地特色小吃向游客們供應。”
陳寶慶起身贊同說:“嗯,山崽說得對,外地景區也是這么干的!”
除了特色小吃外,村民們還提出恢復已經荒廢多年的冬至祭祖儺戲表演,其他的還有建議手藝世家重拾傳統竹編藝術、草編藝術、木雕藝術、蠟染藝術等,讓陳家墩重現徽州古道村寨的風采……
大家的思路越議越寬,每個人的觀念都得到了一次嬗變,眼睛明亮了,精氣神足了。會議結束后,每個人走出祠堂胸中都懷有一個美好的憧憬,今夜注定在陳家墩人的夢里是香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