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行十講:從菜鳥到投資銀行家
- 沈春暉
- 1045字
- 2020-07-28 18:27:39
推薦序二
春暉這本書是一本關于投行行業和投行職業的講座式圖書。
我除了沒有直接干過投行外,與投行相關的所有領域似乎都涉及了。我做過百度上市的傳播工作,做過這家美股上市公司的高管,做過10年與醫療相關的投資,我也是一個創業者和融資者。現在,我還隱約懷揣著孕育一個“獨角獸”的愿景。我接觸過很多家投資銀行,熟悉很多干投行的朋友,也在投資市場上交了許多“學費”。
投行是一個讓人愛恨交加的職業。它是“天使”,是投資方與融資者的連接器和潤滑器,既服務實體經濟,也幫助人們實現財務自由。它也是“魔鬼”,其中的從業者經常為了賺取傭金而慫恿別人過早上市圈錢或者輕率并購,導致上市公司失去初心,乃至“一地雞毛”。有人說,干投行的都是金光閃閃的“Banker”,處在令人羨慕的金字塔塔尖,進出于豪華酒店,乘坐飛機的頭等艙。也有人說,這是假象,他們是讓人同情的“投行民工”,他們陷于無休止的出差、熬夜,以及無聊的財務核查和文字工作……
這本書原原本本地告訴了你,這些可能都是實際情況,也可能都是表象。投行究竟是干什么的,我不多說,去看這本書吧。真正的聰明人就是能夠用簡單的話語和清晰的邏輯把貌似復雜的概念說清楚。
這本書讓我感興趣的是,它講述了投行人的心智模式、倫理準則和軟實力。其實,這本書提到的“投行之路”既是一條成為優秀投資銀行家的職業規劃之路,也是一條“成為更好的自己”的進階之路。
春暉在與我聊天時,說起做投行20年最大的感受就是,投行是一個賞罰分明的行業,他最恐懼的事是“德不配位”。正是這樣的認識,驅使他持續努力、不停奔跑。
我常在我的太安私塾里提到查理·芒格。他讓我看到,得到一個東西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自己配得上它。我也是一個口頭上的“巴菲特主義者”——未必能做到,但我終生以巴菲特的價值投資論作為自己內在價值觀的一部分。這個理論認為,投資是有基礎價值的,那就是公司長期產生利潤的能力。
投資公司如此,投資自己更是如此。投資自己的核心秘訣是什么呢?秘訣就是讓自己成為那個值得的人。堅持做一件正確的事,哪怕回報慢點,由于時間復利,長期而言,帶給自己的仍然是高回報。
我相信看了這本書,你會發現,做投行其實是很好的投資自己的方式。
希望春暉這本書大賣,也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閱讀這本書,與春暉一樣走向投資自己的人生長路。未來,成了優秀甚至頂級的“Banker”(投資銀行家)固然可喜,即便差一點,但始終在成為更好的自己的道路上前行,或者最終只成為一個內心溫暖且有智慧的老人,都不失為莫大的成功。
梁冬
正安康健創始人
百度前副總裁、鳳凰衛視前主持人及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