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好得把橋都擠坍了
唐懋勛租下了五間平房,并以十多串銅錢盤下了雙板橋堍一家瀕臨倒閉的布莊,掛出了“春源布莊”的招牌。他坐中經營,兩個兒子唐子良、唐竹山走南闖北到產銷地“坐莊”收花,然后以棉花換棉紗,再以棉紗換棉布,收回棉布后將其銷往蘇錫常、杭嘉湖以及安徽、山東、天津等地。這種花、紗、布交叉銷售的商業模式,不但給春源布莊帶來了豐厚利潤,而且吸引了嚴家橋周邊的農民以及原先與唐懋勛有生意往來的外地客商,他們紛紛慕名來到春源布莊換紗換 布。
春源布莊生意蒸蒸日上,南來北往的客商川流不息,有一年竟然把雙板橋擠坍了。為了修橋,唐懋勛作出了一個決定:在店堂門口擺一個毛竹做成的積錢筒,以后每做一筆生意就將一枚銅錢放進去,攢夠了錢就在原來的地方再造一座大橋。幾年后,唐懋勛果真兌現了自己的承諾。他將新建的這座橋取名“萬善橋”,因為這錢是通過大家買賣土布一點一點積攢起來 的。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土地、房產歷來被看作是創業的根本,是可以傳子傳孫的基業。唐懋勛為在當地立腳扎根,到嚴家橋不久后就把原先租賃的房屋買了下來;看到太平天國起義后本地人口銳減、地價大跌,他又趁此機會大量買進土地;接著,又進一步在住宅四周收購房屋,建立唐氏宅院……沒幾年功夫,他就在嚴家橋置田六千多畝,還大興土木把舊屋翻建成唐氏倉廳,一部分用來囤積糧食,一部分用作家人住 宅。
唐氏倉廳有九開間門面,臨河而筑,頭進安排柜臺、賬房及倉庫;第二進有大廳三間,兩側安排廂房;第三進是住房,兩旁另有陪弄直通廚房及后園;倉廳面朝永興河處造了兩座大碼頭以及百米涼棚。唐氏家族宅院氣勢宏偉,布局緊湊,除正中三井房舍建筑外,三面環水,南北建有兩座小石橋,橋后有“巷門樓”關鎖,十分壯觀。整個宅院構思新穎,結構明晰,功能齊全,布局合理,將碼頭、商貿、倉儲、住宅有機結合在一起,成為遠近聞名的建筑范 例。
唐家父子除經營布莊外,還開出了德仁興繭行,建造了同濟棧房,辦起了同興木行,開設了同濟典當。多樣化的經營使唐懋勛集土地租金、商業利潤和資本收益于一身,成為嚴家橋地區首富,四鄰八鄉都惟其馬首是 瞻。
光緒初年,唐懋勛重新回到無錫城里經營布莊,成為當地有名的商 紳。
江山代有人才出,唐氏祖業后經培字輩、鎮字輩、源字輩、千字輩、年字輩五代,終于躋身中國商界四大家族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