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華羅庚家里的常客
在伊利諾伊大學,翔千遇到了有“中國數學之神”、“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之稱的數學家華羅 庚。
1948 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聘請華羅庚為終身教授,給予他相當優厚的待遇,希望他能建設一個世界級的代數研究中 心。那一年,華羅庚把夫人和孩子也接到美國團聚。潦倒奔波了半生,這是他第一次過上安寧舒適的生 活。
翔千與華羅庚是在中國留學生發起的歡迎會上認識的。這位來自江蘇金壇縣的教授,開朗得很,健談得很。在異國他鄉,他念念不忘的仍是處于戰火之中的祖 國。
華羅庚充滿激情的演講,深深打動了翔千,會后他走到了華羅庚面 前:
“華先生,我叫唐翔千,江蘇無錫人,我們也算同鄉 哦!”“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啊!”華羅庚熱情地握住了翔千的手,“小老鄉,有空到我家坐 坐。”
翔千也不客氣,星期天就去拜訪了華羅庚,還帶上了一只烤 雞。
華家的寓所并不很大,室內的陳設十分簡單。華羅庚很是熱情,硬要留翔千吃午 飯。
華羅庚太太吳筱元是個清秀、文弱的女人,做起飯來卻特別麻利,一轉眼功夫,就端上了幾道家鄉特色菜——油面筋塞肉、紅燒劃水、清炒蝦 仁。
華羅庚滿面笑容:“今天借你‘光’,我也可以解解饞 了。”吳筱元拿來了一瓶黃酒,把華羅庚和翔千面前的兩只小酒杯倒了個滿滿實 實。
華羅庚用筷子蘸了蘸酒,招呼正在門口玩耍的兒子:“光光,來,你也嘗一下,這是我們家鄉的封缸 酒。”
翔千拉著孩子的小手:“華先生,你兒子叫華 光?”“喔,這里還有個故事呢!我們在昆明西南聯大時,日子過得很苦,常常連飯都吃不上,實在沒有辦法了,就變賣家里的東西,勉強維持生活。我原來煙癮很大,為了省錢,把煙也戒了。后來,這孩子出生了,我為他取名‘華光’,一盼中華重光,二是說錢都花光了。”華羅庚咪了一口酒,不無風趣地 說。
從此,翔千成了華家的常客,并聽夫婦倆說起了他們相識、相知、相愛的故 事——
華羅庚與吳筱元是同鄉,吳筱元18 歲那年,經人說合,嫁給了同齡人華羅 庚。婚后不到幾個月,華羅庚染上了傷寒,整日昏迷不醒,吳筱元只得日日夜夜守候在丈夫身旁,端水端藥,端屎端尿。在她的細心照料下,華羅庚終于轉危為安,從死神手里逃了出來。遺憾的是,從此他的一條腿成了殘疾,走路一瘸一拐的。華羅庚病愈上班后,每當他家外出,吳筱元總會將他的拐杖和帽子拿出來,遞到他手上。吳筱元不僅操持家務,還幫他抄寫文章。家里有客人來訪,吳筱元便承擔起接待客人的各種雜務。華羅庚也十分疼愛妻子,有一次看到妻子實在太疲憊了,服侍她躺下后自告奮勇地說:“我去熬點粥吧。”隨即,他淘好了米,下鍋煮粥。大數學家萬萬沒想到,米在加水加熱后是會膨脹的,結果他把一鍋粥煮成了滿滿實實的干飯,全家人吃了好幾 天。
1949 年10 月,華羅庚從報紙上看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他歡呼雀躍,欣喜若狂,決定帶上妻子兒女一起回國。得知這一消息后,美國人提出了要他加入美國國籍、增加薪金、建立全球頂級研究所等等優厚條件,伊利諾大學甚至決定聘請華羅庚為院士,試圖把他留在美國。但華羅庚不為所動,在三個月后悄然坐上了駛往中國的郵 輪。
歸國途中,華羅庚在香港寫下了“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信中寫道: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歸去來兮!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也應當回去;就是為了個人出路,也應當早日回去,建立我們工作的基礎,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 斗……
在華羅庚踏上歸途的時候,翔千已經完成學業,離開了伊利諾伊大學。畢業后,他南下紐約,去大通銀行實習了一段時 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