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不費紅軍三分力,打敗江西兩只羊——龍源口大捷

|交戰時間| 1928年6月22—23日
|交戰地點| 江西省永新縣、寧岡縣交界的龍源口地區
|交戰雙方| 紅4軍第28、第29團和第31團1個營;江西國民黨軍第9師第25、第26、第27團
|指揮將領| 毛澤東、朱德、王爾琢;楊池生、楊如軒
|武器裝備| 我方:步槍、花機關、駁殼槍、迫擊炮、長矛、梭鏢等;敵方:步槍、機關槍、迫擊炮等
|交戰結果| 紅軍殲敵1個多團,擊潰2個團
龍源口大捷,是1928年6月23日,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在江西省永新縣、寧岡縣交界的龍源口地區,反擊國民黨軍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第四次“進剿”所取得的一個大勝仗。又稱龍源口戰斗、七溪嶺戰斗。經過這次勝利,我軍徹底打破了贛敵的第四次“進剿”,并乘勝進占永新城。龍源口大捷后,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得到鞏固和擴大,已經擁有寧岡、永新、蓮花3個全縣,吉安、安福各一小部,遂川北部和酃縣東南部,進入全盛時期。
1
江西省永新縣七溪嶺山腳下,有一個叫龍源口的村子。龍源口村依山傍水,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村子里只有二三十戶人家。村莊北面地勢平坦,稻田毗連,村莊密集,秋溪、白口村都坐落在附近。村南有一條從東南流向西北的小河,河上有座古老的石拱橋橫跨南北,連接著永新通往寧岡的道路,這座橋就是龍源口橋。雖然它是一座普通的橋,卻是一座了不起的橋,它因為見證了土地革命時期一場驚心動魄的戰斗而被載入史冊,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1927年10月下旬,毛澤東率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后的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的茨坪以后,領導部隊在井岡山及其周圍地區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創建革命根據地。1928年2月,工農革命軍主力在赤衛隊配合下,攻占敵人占據的新城,打破了敵人對根據地的第一次“進剿”。隨著我軍作戰的勝利和根據地建設工作的開展,到2月底,初步建立起包括寧岡全縣,遂川西北部,永新、酃縣、茶陵各一部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龍源口大捷舊址——龍源橋
4月中旬,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軍余部和湘南農軍到達寧岡礱市,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勝利會師。兩軍會師后,毛澤東、朱德等商定,將部隊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4軍。最初下轄3個師、6個團和1個教導大隊,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和軍委書記,王爾琢任參謀長。后來經過整編,撤銷師的番號,軍直轄4個團,即以南昌起義部隊編成的第28團,以宜章農軍編成的第29團,以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編成的第31團,以袁文才、王佐部隊編成的第32團,全軍共6000余人。6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工農革命軍第4軍改成紅軍第4軍。從此,毛澤東、朱德領導的紅4軍就被稱為“朱毛紅軍”,它是當時全國紅軍中人數最多、戰斗力最強、建設最好的一支部隊。井岡山會師,使具有北伐戰爭優良傳統的兩支精銳武裝聚集到了一起,大大增強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軍事力量,為紅軍和革命力量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紅4軍的成立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發展,使井岡山斗爭進入新的轉折點。此時,江西的敵軍第27師占據著永新、吉安、遂川等地。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第一次“進剿”失敗后,江西的敵軍又在4月下旬和5月中旬先后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二次和第三次“進剿”,但都被我軍粉碎,損失慘重。
在擊破了敵人第三次“進剿”之后,5月20日,中共湘贛邊界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寧岡的茅坪召開。會上,毛澤東對有些人提出的“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疑問作出了明確的回答,再次肯定了創造羅霄山脈中段政權的方針,強調堅決地和敵人作斗爭,造成羅霄山脈中段政權,反對逃跑主義。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共湘贛邊界特委,毛澤東為書記,由陳毅接任原來毛澤東所擔任的第4軍軍委書記一職。此后,根據地內逐步展開分田運動,各項建設進一步得到加強,革命聲勢大振。
2
面對朱毛紅軍的蓬勃發展,蔣介石感受到對其反動統治的威脅,如坐針氈,視紅軍如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反復策劃對井岡山的進攻。他急急忙忙數次調動重兵,妄想乘紅軍立足未穩的時候,摧毀毛澤東親手創立的第一個革命根據地,拔掉這面在反革命的刀光血影之下升起的紅旗。在前三次“進剿”失敗之后,1928年6月,駐江西的敵第3軍第9師和第31軍第27師共5個團奉命向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發動第四次“進剿”,再度向根據地猛撲過來。同時,湖南敵軍的第8軍第2師也從平江調到攸縣,威脅井岡山根據地的西側。進攻的主力,就是江西的“兩只羊”,“兩只羊”指的是楊池生和楊如軒,其中第9師師長楊池生擔任此次“進剿”的總指揮,楊如軒任前線指揮。他們率領的隊伍裝備好,戰斗力較強,狂妄地聲稱要把井岡山踏平,說什么石頭要過刀,茅草要過火,人要換種。
6月中旬,中共湘贛邊界特委根據湘敵較強、贛敵較弱的情況,在軍事上提出了“對湘敵取守勢,對贛敵取攻勢”的方針,體現了避強擊弱的作戰原則。面對數倍于己的敵人來勢洶洶的進攻,邊界特委和紅4軍軍委作出決定,我軍主動由永新退回根據地中心區域寧岡,加緊進行作戰準備,同時組織赤衛隊、暴動隊襲擾進犯永新之敵。
從龍源口向南過龍源口拱橋,便是巍峨雄偉的七溪嶺,七溪嶺有兩座主峰,東面的叫新七溪嶺,西面的叫老七溪嶺。七溪嶺雖然海拔只有700多米,但坡度陡峻,峭壁聳立,荊棘竹木,密集繁盛,難以攀登。新、老七溪嶺相距六七里,兩山之間山脊相連,層巒疊嶂,山體像一座蜿蜒的長城,又仿佛兩扇大門,聳立在永新、寧岡之間,拱衛著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新、老七溪嶺各有一條小道。因為老七溪嶺路遠坡陡,自從改修新七溪嶺后,很少有人行走,破敗的小道完全湮沒在荒草亂荊之中,新七溪嶺便成為永新通往寧岡的主要道路。若敵人圖謀從永新出發進攻根據地,新、老七溪嶺是必經之地。
楊池生率部由吉安進占永新后,便將指揮部設在永新,下達緊急命令將各種作戰物資向永新集中。22日,敵人以2個團留守永新及其附近地區,以3個團由前線指揮楊如軒親自率領分兩路進至龍源口和白口,企圖經新七溪嶺和老七溪嶺合擊寧岡,消滅紅4軍。其中,由楊如軒帶領的2個團,從白口沿老七溪嶺主攻;另一路由李文斌指揮1個團,從龍源口沿新七溪嶺配合進攻。
狡猾的敵人之所以這樣部署兵力和進攻路線,有他們的如意算盤,即他們考慮到老七溪嶺道路狹窄,湮沒在雜樹亂荊之中,新七溪嶺的山路卻光坦寬闊。敵人預計我們會加強對新七溪嶺的防御,就有意把主要兵力用來進攻老七溪嶺,妄想搶占新、老七溪嶺之后,依據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趁我不備,插到龍岡、寧岡之間,直襲我根據地中心。
當時,情況非常緊急。一方面從兵力和裝備對比上來說,敵眾我寡,敵強我弱,紅軍的裝備低劣,人數也不多;另一方面,敵人又搶先占領了新、老七溪嶺的制高點,地形條件利于敵而不利于我。另外,盡管我軍已經偵察到敵人兵分兩路而來,卻判斷不清他們的主攻方向,因此在實際部署上確實以新七溪嶺作為主要的作戰方向。以毛澤東為書記的中共湘贛邊特委和紅4軍軍委是這樣具體部署的:由軍長朱德、軍委書記陳毅率紅4軍主力在新、老七溪嶺阻擊國民黨軍,紅29團和紅31團1營守新七溪嶺,紅28團作為突擊力量部署在老七溪嶺,毛澤東指揮紅31團3營,在龍田、潞田方向的湘贛大道上,監視與牽制湖南方向的敵人;紅32團對遂川、酃縣方向采取佯動。紅軍主力相機轉入反攻,求殲國民黨軍一部,以打破其“進剿”。
3
1928年6月23日,天還沒有亮,紅軍便分頭出發,奔赴作戰地點。
朱德軍長親自率領紅29團擔任前衛,迎擊新七溪嶺這一路來犯的敵人。因為距離新城近,紅軍戰士很快登上山頂,占領了制高點,然后沿著山道直進到山腳。這時候,恰巧和蜂擁而來的敵27團迎面遭遇,雙方立刻展開激烈的戰斗。這條山路是在狹窄的山梁上,兩側都是陡坡險崖,竹木叢生,敵人只能沿著這唯一的道路向上仰攻。紅29團是湘南暴動新組織起來的農民,槍支數量很少,多數戰士手里拿的是梭鏢,山梁上又沒有工事,沒有地物可以利用,密集的隊形完全暴露在敵人密集火力之下,但是他們的斗志很強,打起仗來,勇猛頑強,奮力擊退國民黨軍左路1個團的多次進攻,堅守陣地。驕橫的敵人憑著優勢的武器裝備,在密集的火力掩護下,向我進行猛烈的沖擊。紅29團的傷亡很大,越來越被動,難以阻止敵人的進攻,只好邊打邊撤,戰線不斷后移。
紅29團向后一撤,作為二梯隊的紅31團1營3連就和敵人遭遇上了。按照部署,紅31團1營為二梯隊,按3、2、1連的順序在紅29團后面跟進。但遺憾的是,3連在思想上麻痹了,認為是二梯隊,不會立即投入戰斗,因此準備不充分,沒有作任何戰斗部署,連警戒都沒有派出,這導致后來吃了大虧。
3連倉促投入戰斗。戰斗伊始,連長資秉謙就中彈犧牲,連里其余幾個干部也負傷了,連隊當即失掉指揮。后來1排排長向大復挺身而出,指揮全連阻擊,由于地形不利,隊形混亂,傷亡太大,又難以發揮火力,無法阻止敵人的沖擊。瘋狂的敵人欺侮我軍裝備差、火力弱,居然以密集的隊形,不顧一切傷亡,向上猛沖。戰斗過程中,向大復也犧牲。3連終因傷亡過大,沒有支持多久,全部撤了下來。
這時敵人已經沖到距離紅31團1營指揮所200米左右的地方。接近山頂處有一個茶亭,名叫望月亭。紅31團1營的指揮所就設在附近。
在這危急關頭,突然一陣清脆的槍聲,向敵人襲擊過去,沖在前面的敵人應聲倒下。其余的敵人也被這突如其來的打擊驚呆,慌忙縮住腳步。緊接著只聽見“瞄準——放!”又是一排槍,又打倒了一批敵人。敵人這時才清醒過來,是紅軍打的排槍。
原來紅31團2連利用紅29團、紅31團3連抗擊敵人進攻的時間,迅速占領了望月亭西側小山背一帶有利地形,展開了比較多的兵力,挖了些簡單的單人掩體和交通壕,因而能夠發揮火力,有效地抗擊敵人的沖擊。
這時敵人回過神來了,馬上組織反擊。集中各種火器一齊朝2連陣地射擊,打得2連陣地硝煙滾滾,地動山搖。敵人在火力掩護下,不顧傷亡,吼叫著蜂擁而上,雖被2連擊退,但敵人又重新組織新的沖擊。2連越打越猛,堅守陣地,寸土不讓。2連連長身負重傷后,副連長接替指揮。副連長膝蓋被子彈打穿了,仍然伏在地上用駁殼槍射擊敵人。
在戰斗打得正激烈的時候,朱德軍長提著一支花機關(沖鋒槍),帶著3個警衛員,順路向望月亭走來。他頭戴八角帽,身著灰布軍裝,腰扎皮帶,腿上打著綁帶,衣袖卷到臂彎,動作十分利索。
他一到望月亭,就跳進1營指揮所的工事,對營長陳毅安說:“一定要頂住敵人,不能讓他們沖上來!”
陳毅安堅定地回答:“請放心,一定頂住。”

朱德使用的花機關
這時敵人又重新向我軍發起沖擊,2連傷亡逐漸增大,朱德指示警衛員參加戰斗,協助2連守住陣地。警衛員是清一色的花機關,3支花機關噴著火舌,猛掃敵人。沖在前面的敵人應聲倒地。但后面的敵人依舊向山上沖來。
在這危急的時刻,1連連長帶領全連增援上來,同樣用排槍射擊敵人,火力集中而猛烈。敵人沖了半天,死傷遍地,銳氣大挫。
時正中午,驕陽似火,難耐的干渴又折磨著敵人,敵人非常疲憊,已經失去先前的囂張氣焰,攻勢逐漸減弱,最后不得不停止進攻,在距離望月亭100多米的地方和我形成對峙的態勢。
望月亭旁,不斷有抬著傷員的擔架和傷員經過,亭子里有一些傷員在休息。朱德軍長走過去逐個詢問傷勢,親切地安慰他們,并指示把傷員的武器留下來交給紅29團,準備出擊。
老七溪嶺這邊的戰斗同樣激烈。
紅28團由團長王爾琢率領,迎擊由老七溪嶺進犯的敵人,守住老七溪嶺。但由于紅28團路程較遠,當他們趕到時,敵人的先頭部隊已經搶先占領了制高點,大批隊伍正向山上開來。紅28團立即占領茅官坳北側高地阻敵前進,并乘敵立足未穩,向敵發起了3次沖擊。因敵地形有利,火力猛烈,老七溪嶺上到處都是密扎扎的林木,我沖擊道路狹窄,不利于兵力展開,均未奏效。
這時,新七溪嶺方向的槍聲越打越急,越打越高,顯然是敵人正在猛烈進攻,我們的隊伍在向后撤退。在這大敵當前而友鄰陣地即將要喪失的情況下,急需指揮員迅速作出決定。團長王爾琢和黨代表何長工,立刻召集團營干部開會,研究對策。
紅28團根據地形狹窄,無法展開較多兵力和我軍短兵火器較多善于近戰的特點,重新做了一次嚴密的戰斗組織工作,決定組織沖鋒集群,以猛烈的小群的連續沖擊,突破敵人陣地,打垮敵人。立即指定3營營長肖勁挑選有戰斗經驗的黨員、班長老戰士,和連排長、黨代表,編成10個沖鋒集群,每一集群24個人,按“三、五、七、九”的比例配備短兵武器,即:3支花機關、5支梭鏢,7支步槍、9支駁殼槍,隱蔽進入沖擊出發位置。并重新組織了掩護火力。團黨代表重新作了戰前動員,第一次提出“猛打、猛沖、猛追”的口號。
這時,新七溪嶺槍聲雖然異常激烈,但老是停留在山頂上不動,顯然敵人已經被我阻止住了。這給紅28團的指戰員很大的鼓舞。
這時烈日當頭,又悶又熱。敵軍每人背了兩條子彈帶,一條米帶、手榴彈帶……負荷很重,爬了半天山,又熱又渴,疲憊不堪。楊如軒估計老七溪嶺上紅軍防守兵力不多,幾次攻擊又未成功,便沒有把紅軍放在眼里,指示除前沿部隊外,其余士兵在路邊休息,準備過了正午直取我后方。一個個疲憊已極的敵人,放下槍,解下彈帶,在陰涼處橫七豎八地躺下來納涼。
就在敵人疲憊松懈的時候,紅28團發起了攻擊。3營營長肖勁率領沖鋒集群,冒著敵人密集的火力,利用地形地物向前躍進,很快接近了敵人。就在戰士們準備沖擊的時候,敵重機槍突然開火,嚴密封鎖著沖擊的道路。沖鋒集群被壓制在敵前沿前,無法前進。
肖勁營長已經負傷,但仍堅持指揮戰斗。指揮員的模范行動是無聲的命令和強有力的政治鼓動,有力地激勵著紅軍戰士頑強戰斗。
臥在最前面的有位姓彭的班長,帶著幾個戰士向敵人機槍摸去??斓綌橙藱C槍的地方,彭班長腰上幾處負了傷。
旁邊的戰士問:“班長,你負傷啦?”
他忍住劇痛說:“沒關系,小聲向下傳,做好沖擊準備,聽到口令,不要管敵人火力,只管向上沖!”
說完彭班長繼續向敵人機槍摸去。到了機槍旁邊,他用足力氣大喊“沖啊——”就撲向敵人的機槍。
“殺——”懷著滿腔仇恨的紅軍戰士,幾個箭步就沖到敵人的面前。
這時紅軍的短兵火器和梭鏢發揮了極大的威力?;C關、駁殼槍像鐵掃帚一樣掃著敵人,指向哪里,哪里就倒下一片;刺刀、梭鏢閃著寒光殺得敵人人仰馬翻。開始敵人還想頑抗,但是他們哪能擋住沖鋒集群一個波浪接著一個波浪的沖擊。敵人死傷越來越多,漸漸支持不住,爭先恐后地沿山路向后逃竄。敵人的戰線好像山崖崩塌一般垮了下去。
幾百個敵人一邊跑一邊喊:“紅軍來了,趕快跑啊!”把敵人后面的部隊沖得亂七八糟。后面的敵人摸不清情況,也喊著往后跑。山上路窄,又塞滿了敵人,本來就已經擁擠不堪,經潰敵一沖,路上結成人疙瘩,你擠我撞,亂糟糟地自相沖撞踐踏,許多敵人滾跌下兩側的山崖。
敵人一垮,團長王爾琢立即命令1營跟蹤追擊,紅軍居高臨下,如猛虎下山般乘勝一直追下山去。這時隱蔽在武功壇一帶的紅32團兩個連和暴動隊,舉著紅旗,拿著大刀、梭鏢、土槍,燃放起鞭炮,突然殺下山來一起追殲逃敵。
敵軍的指揮員正在指揮所里洋洋得意,做著打敗紅軍回去邀功的美夢。突然聽到山上一片喊叫,接著又看到許多紅旗,感到情況不妙,立即組織預備隊和潰散的敵軍在白口村附近組織抵抗,妄圖阻擋我軍攻擊。
紅28團也重新組織力量,向敵人發起攻擊。
敵人雖然組織所有火力向我射擊,但也無法阻擋紅軍勇猛的沖擊。敵人看到敗局已定,無法挽回,便向永新方向逃跑。
紅軍在白口村殲滅敵人近兩個營,并立即向敵逃跑方向追擊。非常令人惋惜的是,在白口村戰斗中,3營營長肖勁犧牲。
紅軍占領白口村后,紅28團主力直插龍源口,抄向新七溪嶺左路敵人的后路。此時,左路敵人已成孤立之勢。
新七溪嶺的敵人雖然只有一個團,但卻是楊池生的主力團,裝備良好,訓練有素,戰斗力較強。而且他們占據了一個叫風車口的地方,占盡地勢之利。原來在笠月亭下面不遠,有一面矗立著的陡壁,擋住了山間小路,要從南面寧岡方向攻上七溪嶺,一定要經過這座陡壁擋住的小小的山口,也就是風車口。這個山口,順著小路只能爬上一人,而后面跟著上來的人,頭部差不多緊挨著第一個人的腳跟,小路的陡峭程度可想而知,這里真所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隘口。
敵人依托有利地形,向我猛烈射擊。紅29團組織幾次反擊,均未奏效,自身傷亡也比較大。朱德激勵大家說,就是剩下一支槍也要打下去,只有打垮敵人才有生路。他將機炮連調上來,親自交代任務,朱德要求機炮連連長陳龍鶴看準目標,測好距離,確保首發命中。他又重新組織了步、機槍火力,還從紅29團和紅31團1營挑選了40人組成突擊隊。
一切準備妥當之后,朱德突然聽到老七溪嶺方向響起激烈的槍聲,并由上逐漸向下發展,判斷是紅28團進展順利,即命令部隊馬上攻擊。各種火器一齊向敵人射擊,掩護我突擊隊前進。迫擊炮首發就命中了敵人的指揮所,第二發又命中敵人的機槍。但敵人拼命還擊,我突擊隊被敵人的重機槍壓制,無法前進。
這時,紅31團1連有一位叫馬奕富的班長,一路沖上來,身上已經掛了9處花。他看到這種危急情況,懷著對敵人的刻骨仇恨,忍受著多處負傷的疼痛,奮不顧身地背上大刀,解下綁帶,扔到陡壁的小樹上,順著綁帶攀上陡壁,跳下風車口,利用地形隱蔽接近敵人機槍,像一個血人一樣突然躍起,雙手緊抱敵人的機槍不放,用自己的身體擋住敵人的槍口,壯烈犧牲。
至今,七溪嶺附近的人們還記得馬奕富烈士的英雄形象,傳頌著他的生動故事。
就在他英勇獻出寶貴生命的剎那間,突擊隊員喊著“殺”聲向敵人撲去。紅29團的戰士也緊跟著突擊隊,向敵人沖去。
就在這勝利即將來臨的時候,機炮連連長陳龍鶴在完成戰斗任務之后,不幸中彈犧牲。這位優秀的共產黨員,深受戰士愛戴的年輕指揮員,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紅軍攻下了風車口,又打下了笠月亭,群眾興奮地挑著過節的魚肉上山,慰問紅軍。有的人放下魚肉挑子,從國民黨軍手中奪得步槍,立即和紅軍一起投入戰斗,消滅敵人。朱德也從茶亭親自到笠月亭指揮戰斗。
起初,敵人還拼命掙扎,妄圖穩住陣腳,后來突然聽到側后槍聲大作,后路已被我切斷,陷于腹背受敵的境地,在我前后夾擊下,敵人的軍心完全動搖,垮了下去。這時紅28團和暴動隊已向龍源口沖了過來,紅旗招展,殺聲震天,紅纓和鋼槍匯成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向敵人涌去,敵人像受驚的兔子,顧不上尋路,在稻田里爭相逃跑。
紅29團和紅31團1營各有4名戰士沖在最前面,8個人一口氣繳獲了200多名敵人的槍。隨后主力也追下山來,和紅28團在龍源口拱橋上會合。新七溪嶺之敵除少數逃跑外,其余全部被殲。
下午5時左右,戰斗勝利結束。此次戰斗共殲滅左路敵軍1個整團,右路敵2個團被擊潰逃竄,繳獲步槍400多支、重機槍1挺、子彈幾萬發。紅軍主力當夜乘勝追擊至永新城東十余里處。第二天,毛澤東帶領紅31團1營進駐永新縣城。紅28團進駐石灰橋警戒。龍源口大捷后,紅29團全部換上了步槍。從此軍威大振,“不費紅軍三分力,打敗江西兩只羊”的紅色歌謠傳遍四方。
至此,我軍勝利地打破了敵人苦心經營的第四次“進剿”。
此次戰斗后,紅4軍第28團進至安福邊境,第29團進至蓮花,第31團進至吉安境內,分兵發動群眾,協助地方黨和政府進行建黨、建政和建立地方武裝等工作,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進入全盛時期。毛澤東在《井岡山的斗爭》一文中指出,“六月二十三日龍源口(永新寧岡交界)一戰,第四次擊破江西敵人之后,我區有寧岡、永新、蓮花三個全縣,吉安、安福各一小部,遂川北部,酃縣東南部,是為邊界全盛時期”。
4
龍源口大捷,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反“進剿”戰斗。紅4軍在赤衛隊、暴動隊的有力配合下,打破了國民黨軍對井岡山根據地的第四次“進剿”,取得了輝煌的戰果。紅軍在裝備武器多為梭鏢長矛的劣勢情況下,以靈活機動的戰術和勇猛頑強的戰斗精神壓倒強敵,以少勝多,使敵人遭受殲滅性的打擊,給我軍的后續作戰和建設發展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經驗。
第一,正確的戰爭指導是取得勝利的必要前提。
首先是正確的戰略指導。當時,井岡山根據地正處于初創階段,四周強敵環伺,敵我實力懸殊。為了保證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生存與發展,必須在消滅敵人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存我方實力,進而謀求壯大與發展。1928年6月中旬,以毛澤東為書記的中共湘贛邊界特委根據湘敵較強、贛敵較弱的情況,在軍事上提出了“對湘敵取守勢,對贛敵取攻勢”,這就在戰略上為紅軍確定了正確的戰略指導方針。正是在這一方針指導下,紅軍才能找準敵軍“軟肋”,集中力量、擊敵弱旅,取得了這次戰斗的輝煌勝利。
其次是正確的作戰指導。在龍源口戰斗前夕,即1928年5月,毛澤東、朱德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概括出“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游擊戰十六字訣。毛澤東把這十六字訣稱為“適應當時情況的帶有樸素性質的游擊戰爭基本原則”。它正是從敵強我弱這一特點出發,趨利避害,避實擊虛,靈活機動,達到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目的,從而改變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在龍源口大捷中,當敵人向我進攻時,我主動自永新后撤,避免與敵進行不利的決戰,保存兵力,待機破敵。當敵人進入我根據地之后,地方武裝積極游擊,襲擾疲憊敵人。這種“擾”,不是亂打蠻干,而是在總的作戰方針指導下,有計劃有重點地進行。在反“進剿”中,紅軍對敵人的襲擾主要在湖南方面,不僅起到疲憊消耗敵人的作用,還達到了迷惑牽制敵人、隱蔽作戰意圖的作用。這次湘敵自始至終不敢輕舉妄動,就保障了戰役側后安全,使龍源口方向無后顧之憂,使“擾”的作用發揮得恰到好處。新、老七溪嶺兩個方向的反擊,都是在敵人疲憊不堪、銳氣受挫的情況下突然發起的,因而比較順利地突破了敵人的防御。在作戰中,我軍發揮出了戰術靈活的優點,以第28團迂回敵側后進行攻擊,使敵陷入進退兩難、到處挨打的窘境。當敵退卻時,紅軍跟蹤追擊。這時敵人士氣低落,建制混亂,指揮不靈,已成驚弓之鳥,我軍勇猛追擊,獲得了較大戰果。龍源口的戰果主要是在追擊中取得的。在以后的革命戰爭中,我軍也是多次以靈活機動的戰術以少勝多、以劣勝優。在龍源口大捷中,十六字訣小試牛刀,初顯威力,這次戰斗的經驗是我軍戰術形成的一個重要起點,人民軍隊后來的戰略戰術,就是在十六字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第二,紅軍指揮員高超的指揮藝術是取得勝利的關鍵因素。
新、老七溪嶺兩個方向,都是在敵我雙方運動中相遇時發生戰斗,屬于遭遇戰。為了使遭遇戰取得勝利,通常應先敵占領有利地形,先敵展開,先敵開火,先敵發起沖擊,以便取得有利態勢。但是,由于種種因素,實際情況并不盡如所愿,如老七溪嶺敵先我占領有利地形的情況也是常有的。在這種情況下,指揮員應從全局出發,查明情況,權衡利弊,迅速地下定決心,采取積極措施變被動為主動,奪取戰斗的勝利。紅28團當時雖然處于不利態勢,但團首長決心大,信心足,針對當時認識不一的情況,很快統一了思想,調整了戰斗部署,并從實際出發,組織了沖鋒集群,充分發揮我軍近戰特長,從而變被動為主動,變不利為有利,為取得戰斗的全勝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紅29團雖然占領了有利地形,但由于缺乏遭遇戰的準備,裝備差,火力弱,部隊沒有展開,戰斗開始后傷亡很大,節節后退,并沒有完全奪取主動。后來由于展開了較多的兵力,構筑了必要的工事,充分發揮了火力,才阻止了敵人的進攻,穩定了戰局。而后又調整了部署,組織了突擊隊,充分利用紅28團的戰果,才迅速打垮了敵人。這充分說明,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對戰役戰斗的勝利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當指揮員在作戰力量處于有利態勢的時候,要不為眼前的有利條件所迷惑,而應積極采取措施,發揮自己的優勢,彌補自己的弱點,把勝利的可能,變為勝利的現實。當自己處于不利態勢的時候,要不為眼前的困難所嚇倒,而應迅速查明情況,從全局利益出發,積極行動,變被動為主動,奪取戰役戰斗的勝利。
第三,優良的戰斗作風、高昂的戰斗精神是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
這次戰斗,盡管規模不大,卻是紅軍以劣勝優的一個經典戰例。敵人用于第一線的兵力為3個團,而我迎擊敵人的兵力為兩個團另一個營,從數量上看敵多我少,從裝備上看敵優我劣。在這種情況下,弱小的紅軍能夠戰勝強敵,除了戰略戰術上的正確指揮外,優良的戰斗作風和高昂的戰斗精神是取勝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毛澤東親率部隊上前線;朱德親臨火線指揮,手提沖鋒槍加入戰斗;王爾琢堅定不移地貫徹軍委決心;肖勁親率沖鋒集群沖擊;彭班長、馬奕富舍身奪機槍等,這都是紅軍指戰員優良戰斗作風和戰斗精神的生動寫照。戰斗是物質的競賽,更是精神的競賽。恩格斯曾深刻指出,“勇敢和必勝的信念常使戰斗得以勝利結束”。此次戰斗,激戰一日,敵我雙方甚為疲勞。但紅軍指戰員普遍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所以紅軍比白軍能夠忍受更大的困難。在白軍疲憊不堪的情況下,紅軍越打越勇,士氣越打越高,這是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
紅軍這種忠于革命,團結戰斗,不怕犧牲,積極協同,克服困難,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是我軍戰斗力的重要構成因素。無論未來戰爭形態如何變化,武器裝備多么先進,作戰對手是誰,精神因素對戰爭的勝負依舊發揮一定作用,現代戰爭仍然以精神為寄托為支撐,特別是近距離作戰,人的勇敢犧牲精神仍直接在戰場上發揮作用,在戰爭中表現出的排山倒海、堅韌頑強、奮力沖殺和不怕犧牲的精神,仍然能鑄造當代戰場上克敵制勝的新輝煌。對于我軍優良的戰斗作風和戰斗精神,永遠值得繼承和發揚下去。
龍源口大捷,打垮了江西敵人的主力,震動了湖南敵人,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紅軍的擴大,以及對爾后以瑞金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此后,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像座紅色的燈塔,照亮了中國革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