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引子 “大時代展開了!”

1945年8月9日蘇軍出兵東北——關東軍帶著偽滿王公逃出長春——重慶延安一片歡騰——日本投降了

1945年8月9日凌晨,漫長的東北中蘇邊境線上,像往日一樣寂靜。日本關東軍的守備部隊官兵,都在酣睡著。只有值勤的哨兵,強打精神,望著黑暗的遠方。

8月9日1時,牡丹江地區的綏芬河、東寧一線,蘇軍的重炮震天動地地怒吼了。火光映紅了半邊天空,密集的炮彈傾瀉到日軍陣地上,把一個個地堡掀掉了蓋子。大地在顫抖,蘇軍的坦克集群向日軍陣地猛撲過來,天空中蘇軍的遠程轟炸機呼嘯而過,在這強大的攻擊下,日本人被打得暈頭轉向。甚至沒來得及做任何反抗就一命嗚呼,身首異處。

1時30分,蘇軍的轟炸機群已經長驅直入,到達偽滿洲國首都和關東軍司令部所在地長春上空。一枚枚炸彈發出刺耳的尖叫,投向城郊的目標。爆炸聲、防空警報聲、難民的哭喊聲,長春一片混亂。

從這時起,關東軍總部不斷收到來自各個方向的告急電報。蘇軍已經向日軍發起了全面進攻。留守總部的關東軍總參謀長秦彥三郎中將匆匆作了一些部署,便下令將總部遷往郊區的南嶺地下指揮所。破曉時分,當關東軍總部人員乘車轉移時,長春大街上已是混亂不堪。驚慌失措的市民們扶老攜幼,背囊提物,在細雨中向城郊逃去。

南嶺地下指揮所是日軍在1942年修建的。這所防空洞由于從未使用過,每間房子里都有積水。眼看無法使用,秦彥三郎又命令全體返回原總部。戰爭初期最寶貴的一天,被關東軍總部白費力氣的搬遷浪費掉了。

8月9日13時,關東軍總司令山田乙三大將從大連乘飛機回到長春。在總部只停留了片刻,對部下說了一番鼓勵的話,便匆忙趕往偽滿皇宮。他對溥儀說:關東軍總部準備遷移到中朝邊界的通化,并勸溥儀遷往臨江。原來這位總司令想的也是逃跑。

當關東軍總部和偽滿皇室在長春市民的哭號聲和唾罵聲中倉皇登上火車向南逃竄時,蘇軍長驅直入,向東北的各大城市進軍。在西面,馬林諾夫斯基元帥指揮的后貝加爾方面軍以8個集團軍、60個師的兵力,一路由滿洲里沿鐵路線向南推進。由坦克組成的快速兵團一天前進了150公里,翻越大興安嶺,向齊齊哈爾進軍。一路由中蒙邊境穿越廣闊的大戈壁,兩天推進300公里,占領魯北、洮南,進入東北平原。然后分兵向沈陽、長春進軍。

麥茨列科夫元帥指揮的遠東第一方面軍以7個集團軍、45個師的兵力,從興凱湖以南地區發起進攻。綏芬河、東寧一線是日軍筑壘地區。日軍經過多年經營,修建起寬大正面和縱深的永久性防御工事。中心碉堡、坑道、壕溝、鐵絲網重重疊疊,期望以此擋住蘇軍進攻。蘇軍從側面迂回并封鎖筑壘地區,用坦克在原始森林中開辟道路,向牡丹江挺進。另一路沿圖們江向朝鮮進軍。

普爾卡耶夫大將指揮的遠東第二方面軍,以5個集團軍、23個師的兵力,在黑龍江區艦隊的協同下,強渡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沿松花江南下,逼近佳木斯。

蘇軍參加遠東戰役的部隊,是在攻克柏林后從西線調來的精銳部隊。他們久經戰爭考驗,擅長大兵團協同作戰。戰役開始后,各部隊以多路機動迂回的戰術,步、炮、坦克、航空兵密切配合,顯示出現代化戰爭的強大威力。蘇軍轟炸機群的密集轟炸,迅速摧毀了日軍后方的一批重要基地。蘇軍炮火之猛,坦克集團沖鋒速度之快,都是日軍從未見過的。相比之下,曾經驕橫不可一世的關東軍不僅兵力相差一倍,飛機、坦克、火炮的質量也差得遠。在蘇軍的猛烈進攻下,日軍很快喪失了抵抗能力,傷亡慘重。絕望的日本軍官只有剖腹自殺,向天皇獻上最后的忠誠。

蘇軍的攻勢如排山倒海,勢不可擋。只是當蘇軍坦克油料耗盡時,才能使進攻暫時停頓。8月12日,近衛坦克第6集團軍在翻越大興安嶺,到達突泉后,因油料耗盡集結休整兩天,等待后方補給。日本空軍乘機從齊齊哈爾機場輪番起飛,向蘇軍發動空襲。一些日本飛機彈藥用盡后,便一頭扎向蘇軍坦克,同歸于盡。從12日到14日,第6集團軍損失坦克汽車150余輛。在烏蘇里江畔的虎頭筑壘地區,以四個小山丘為中心分布著400多個火力點和66個火炮陣地。儲存了可供萬人使用三個月的糧食彈藥。在蘇軍的迂回包圍下,虎頭筑壘區與總部失去聯系,3000多日軍、偽軍和日軍家屬在這里負隅頑抗。戰斗持續了半個月之久。蘇軍火箭炮對日軍陣地進行密集射擊,并用大量炸藥炸毀坑道口。用火焰噴射器和汽油向內噴射,窒息里面的日軍。還切斷了水源電線。在陰暗潮濕的坑道內,由于人員擁擠,嚴重缺水,死尸無法運出,腐爛后空氣混濁,造成痢疾流行。當虎頭戰斗結束時,坑道內生存者僅40人。(1)

抵抗到底的日軍畢竟是少數。關東軍總部的撤退造成了指揮系統的癱瘓,不僅各地日軍部隊與長春失掉聯系,東京大本營也得不到關東軍的詳細報告。沈陽、長春等各大城市的火車站都是一片混亂,準備逃難的市民為了擠上南下的列車,在站外廣場日夜等候。8月12日深夜,當“滿洲國”皇室家族在關東軍警備隊護送下登車南逃時,遭到冒雨等候的老百姓的憤怒譴責。在刺耳的空襲警報聲中,列車倉皇離開了長春車站。

8月9日是日本帝國喪鐘敲響的日子。凌晨,150萬蘇軍對中國東北侵華日軍發起總攻。中午,美軍在長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彈,造成近7萬人的傷亡。8月10日,在裕仁天皇授意下,日本政府向蘇美英中四國發出乞降照會。這個消息通過無線電波,很快傳播到全世界各個地方。

延安沸騰了!重慶沸騰了!飽受苦難的中國大地沸騰了!這天夜里,延安軍民舉行了盛大的火炬游行。山坡上、山溝里,大街小巷,到處都是燈籠火把。紅旗招展,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們歡呼跳躍,把衣服帽子拋向空中,扭起了粗獷的陜北秧歌舞。在山城重慶,當報社將號外新聞趕印出來,街上立即聚集了大量的人群。人們在狂跑、狂叫、沒有人還能平靜地聊天,電影院里的觀眾也都跑到了街上,爆竹噼噼啪啪地響起來,沒有爆竹的就把盆碗敲起來。美軍士兵坐在吉普車里,揮舞著酒瓶子,用生硬的中國話歡呼“頂好”。一些性急的人已經在商量:“明天去買輪船票吧。”

8月10日重慶《大公報》以《大時代展開了!》為題目,發表了慷慨激昂的社論。社論說:“宇宙偉大,人類不滅,而正義是必勝的。甲午戰爭以來,中國受日本侵略壓迫歷51年。中國被壓迫得喘不過氣來。日本把中國每個人的臉抹黑了,逼得全中國無路走。中國既已抗戰,又把中國的領土大部占據燒殺淫掠,為所欲為。現在如何?日本本土在死亡毀滅,中美聯軍既在共同殺敵,蘇聯又從北面殺來,侵略中國的日本百萬大軍業已無家可歸,只有坐待殲滅或俯首投降了!50年的威風,一旦如此,試問日本可曾想到?多行不義必自斃,日本帝國主義者今天自食其果報了!”社論最后歡呼:“大時代展開了!蘇聯大軍已于昨晨開始行動,第二枚原子彈又于昨午降落于日本的長崎。打倒這最后一個帝國主義,人類就應該進入建設和平幸福的時代了!”

在蘇、美強大的軍事壓力下,日本戰敗已成定局。8月14日上午,裕仁天皇在東京召集最后一次御前會議。在聽取了鈴木首相的停戰建議和阿南陸軍大臣、梅津總參謀長繼續進行戰爭的意見后,裕仁說:“當我充分研究了世界的現狀和國內的局勢后,認為再繼續戰爭下去不妥當。如果再繼續戰爭下去,最后將使我國完全變成一片焦土,使萬民遭受更大的苦難。我實在于心不忍,無以對祖宗在天之靈。當然,采取媾和手段,對于對方的做法,完全難以置信,但我想較之日本完全滅亡的結果還略勝一籌。只要還留下一點種子,今后還有復興的希望。”聽到這里,在座大臣都失聲痛哭,裕仁也不斷用手拭去兩頰的淚水。

8月15日中午,關東軍總部將領與其他戰區的日本軍人一樣,奉命收聽東京的廣播。裕仁天皇親自宣讀了停戰詔書。但是關東軍沒有收到來自大本營和南京岡村寧次大將的命令。在關東軍總部最后一次會議上,還有人叫囂要把戰爭打到底。秦彥三郎總參謀長流著眼淚說:“我們作為軍人,除了服從天皇的命令以外,不能設想還有什么盡忠之道。不遵奉詔書的永遠是亂臣賊子。主張抵抗到底的人最好先把我們的頭顱砍掉,然后再去!”總司令山田大將也同意投降,于是再沒有人反對了。關東軍的命運已經到了結束的時候。幾天后,秦彥總參謀長前往蘇軍馬林諾夫斯基元帥處,接洽投降事宜(2)

這天,全國各大報紙都刊登了號外。《大公報》以前所未有的大字赫然宣布:“日本投降矣!”在社評的開頭,特地引用唐代詩人杜甫的詩句:“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此時人們的心情,與這詩句多么貼近。

多年的苦難,終于結束了。在和平的環境下重建中國,是每一個中國平民的真誠愿望。但是,蔣介石打碎了善良人們的希望,發動了持續四年的大內戰。這是中國共產黨同國民黨反動派的兩種命運的大決戰,是埋葬舊中國,建立新中國的大決戰。這場大決戰最初的主戰場,就在那一望無際的東北平原上。


(1) 服部卓四郎:《大東亞戰爭全史》第11篇第3章,商務印書館1984年譯本。

(2) 《大東亞戰爭全史》第10篇第9章,商務印書館1984年譯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郎溪县| 洪泽县| 阜平县| 扶风县| 毕节市| 琼中| 南和县| 崇文区| 武邑县| 万载县| 钟祥市| 邹平县| 紫金县| 会东县| 拉萨市| 富川| 新郑市| 炎陵县| 焦作市| 高密市| 寿光市| 遵化市| 会理县| 神木县| 刚察县| 岐山县| 许昌市| 河北省| 湛江市| 建湖县| 五指山市| 绥德县| 绩溪县| 德阳市| 宝清县| 上林县| 杭锦旗| 萨迦县| 黑龙江省| 扶绥县| 中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