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取經:走向成都
- 巴河
- 安全子
- 2858字
- 2020-07-15 20:25:23
靜逸的雒家湖,晨霧勝于炊煙。沒有詩意的雒家村,有夢想也有希望。
虎子掙脫周立娟的手,喊道:“婆婆,婆婆——”下地跑向屋外。周立娟也跟著跑了出去,趕緊扶著周秀英背的背篼,虎子從前面抱住了婆婆的腳。
“姑姑,你真能干!這么一大背豬草,我是背不動的哦。”周立娟說道。
周秀英答道:“你是教書先生,不用干這些粗活。站好講臺,講好課,就行了。”
王克志和周立娟,早已融進了雒家村,融入到雒小億的家庭里,親如一家。周立娟協助慧姐擺放桌椅,放置碗筷,端盤傳碟,準備吃飯。
此時,巴州城南龕坡下,駛出一輛城市越野車本田冠道。
雒小億坐副駕駛,王玉碧坐老板位。蘇耀南自駕跨過巴河,把老婆送去財富廣場,然后從回巴河返回進入將軍大道朝西北,上恩廣高速,再轉成巴高速,一路南進向成都駛去。
——向成都取經去!
蘇耀南問道:“小億,你說說,開車用什么在開的?”
“當然是手。”雒小億不假思索地答道。
“錯。是用眼睛開的,用手就危險了!”
雒小億有些錯愕不解……………
“開車全憑眼睛。為什么?你看,高速上車多,速度快。在動手以前,必須看清楚,思考精準,最后才能動手。否則,不是你撞別人,就是別人撞你。你還沒有駕車的體驗,等你學開車時,自然就懂了。總之,不能隨便打方向,并道超車都要看清楚,有足夠空間就加速超車;沒有足夠空間就減速并道。”
雒小億回答道:“表叔,你這樣一說,我也能想象得到。我提前學到了開車技巧。”
蘇耀南進一步引申,他說:“其實,人生和事業,何嘗不是如此呢?有條件的時候,就加速并道;沒有條件,就減速并道。結果都一樣,最終都實現了并道超車,達成了目標。關鍵是,人要有眼水,要能發現機會、發現問題、發現丑陋和善良。只有發現這些現象,我們才能去思考事物的本質。弄懂了事物的本質,我們才能找到合適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表叔,我明知道。這次去考察市場,就是要用眼睛去發現,透過現象看本質,才能找到機會。”雒小億把所講理論與市場考察聯系了起來。
“是的。也不光是這次考察市場,所有的工作,都要去觀察,發現它的本質,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蘇耀南肯定了雒小億的想法和將要采取的行動。
“表叔,您講得太生動了。哲學課老師都沒有您講得那么中肯、中聽。”雒小億打心眼里崇拜起眼前的這位長輩。
蘇耀南順勢引導,謙虛地說道:“我沒有他們的理論水平高呃。只不過,經歷多了,就有經驗。任何人,只要你勤于總結,就會得出科學的判斷,甚至比教書先生略勝一籌,因為它來源于實踐。小億,只要你堅持觀察,堅持總結,有朝一日,你也是教書先生。”
很快就上了成巴高速,這輛渦輪增壓2.0T排放量的發動機越野車,上了高速才釋放出了自己的精彩,正如駿馬到了草原,自由、奔放、馳騁……………
蘇耀南單刀直入地提出問題和自己的期望,他問:“小億,以后成功了,賺到錢了,你會不會變心?會不會覺得利潤是你賺到的,就嫌棄雒家村的人了?”
“不會!夠吃,就行了;貪吃,村民也不會答應。表叔,我真的是想為雒家村村民做點事,為下一代創一點基業。不然,我就不會留在村子里的。您說,我好歹是個本科生嘛,我在深圳工作好好的。要是婚姻順利,下步就要接媽媽去深圳的。不幸的是,被老支書盯上了,他賠了閨女,我賠了人生。老支書,老丈人說,不能放棄農村,不能放棄祖宗的基業,云云。要求我留下來為農村的發展找出路。一千個理由、一萬個理由,歸納起來就四個字,“責任”和“使命”。就是這四個字壓垮了我整個人生的想象。因為這四個字,我豁出去了,可是現在我看不出任何希望。表叔,您放心吧!您已經幫我重新撿回了這四個字。”雒小億客觀坦誠地講起了自己的故事。
蘇耀南心里高興,他需要的就是雒小億態度。他說:“好啊!責任,使命。你娃有種!我相信,困難一定是暫時的。只要方向正確,就一定能到達目的地。責任和使命都不會虧待你的!相信,種什么因得什么果。”
——這是鼓勵,也是稱贊。
蘇耀南把反面的意見也挑了出來,說道:“有人說,這是走回頭路。村子里,一定會有這樣的議論,說不定村委會班子有些人也不會理解。這很正常,因為缺乏知識,是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的。”
“表叔,您有先見之明。謝地基就提出過一模一樣的疑問。”雒小億回答道。
“不懂不要緊,關鍵是班子要懂,要形成共識。部分村民和社會人士不懂,也不要緊,只要你弄成功了,村民得到好處,就自然懂了。”蘇耀南的意思是,正確的就干,你干出成果了,大家得到了實惠,一切就順理成章了。
……雒小億聽得很認真,他用肢體語言回答表叔的講解。
“小億,農民合作社與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本質上是一致的,不同的是經營的方法和模式變了,前者是規模化集約生產,后者是小型家庭化作業。本質沒有變,農民享有的承包經營權始終沒有變。但我們搞這個農民合作社與之前那三個人搞的農業(農村)合作社有著本質的不同,前者是村民當家做主,后者是資本當家做主。為什么那么多村民又同意那種搞法呢?是因為土地閑著也是閑著,不在乎。村民的主要家庭收入來源不在土地上,都是在城市務工獲得。等到有一天發現了土地的價值,那時他們就后悔了。”蘇耀南進一步闡述農民合作社的理論。
………
“更重要的是,現在從城市來的資本最顯著的特征是來刮地皮的,都以為這是塊唐僧肉。資本對利潤的追求是無限制的,也是不擇手段的。村民交出經營權,一畝每年固定獲得幾百元的分紅,太廉價了。為什么可以這樣,剛才我講過,那是因為大多數家庭不在乎這個收入。我們很多村委會不作為,不愿作為,當甩手掌柜,把土地輕率地租出去了事,以為“一租則靈”,可是社會經濟高度發展到今天,再也找不到當年“一包則靈”的妙藥了。歷史給予我們這代人的使命,就是要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而不是讓資本來掠奪我們的土地。只有這樣,村民才能從新一輪改革中獲得好處。”
……
“小億啊,我們的集體經濟是市場化背景下的市場主體。如果你娃有本事,也可以是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的市場主體。一切活動都要受《公司法》和相關的農業農村法規的管轄,一切經營活動都受市場規律的節制。一切活動要符合現代契約精神。你看,那個大學生村官,在合作社的權益如何處理?不能讓他白干!”
——蘇耀南勾勒出未來雒家村集體經濟的概貌和未來美好生活的藍圖。
“表叔,我想到了,但沒有方法。能有的就是多給他發點工資。”兩人都考慮到了扶貧村官的職業生涯規劃。
——三觀一致的人,就會碰出英雄所見略同的火花。
“工資是自然的,你們凡是參與經營管理的都要有工資。我想,要給他足夠的利益預期,才能鼓勵他為村民而奮斗。你看這樣,可不可以?按普通家庭土地平均占股數給予大學生村官干股,與村民一起參與分紅。你們都可以拿雙份,鎮政府發放的村官津貼或工資照拿,合作社的工資也照拿,這個不沖突,也不矛盾,都是勞動價值的體現。未來合作社和村委會,就是兩塊牌子一班人馬。”蘇耀南回答道。
——一錘定音,解決了大學生村官個人職業生涯規劃。
“表叔啊,這個方案好!”
“征求村民同意后,就要寫入基本法,把它以法律的方式確定下來。”
古有隆中對,今有蘇雒對。在高速公路上,在越野小汽車上,村民能見到的最大的官和最小的官,解決了雒家村三農發展的理論基礎、制度模型和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