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買給爸爸的手杖,可以用上一百年,可爸爸送給我的“隱形手杖”,卻是永世不壞而又可以代代相傳的。
家里的舊相冊中,有張照片,我十分喜歡。
照片中的爸爸,身穿戎裝,手握短槍,英氣勃勃。爸爸是一三六部隊的成員,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淪陷的那三年零八個月當中,他積極從事抗日工作;這張照片,便為那段戰爭歲月留下了痕跡。
嚴峻的軍訓賦予爸爸一副強壯的好體魄,幾十年來,大大小小的手術動過好幾次,次次都安然過關。
70歲那年,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手術前,家人寢食難安,他反倒安慰大家: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怕什么呢?”
手術過后,他一醒過來,便微笑地說:
“嘿,我又打贏了一戰啦!”
屢戰屢勝的爸爸,在78歲這一年,被頑強的風濕病纏上了,雙膝劇痛,夜不成眠。可是,旭陽一升,他便隱忍痛楚,若無其事地進行日常活動,打太極,讀報紙,出門會友,尋覓美食。對于自己的病痛,只字不提。
最近幾個月,我注意到,他臉露愁容。原來他雙腳變得綿軟無力,出門訪友,舉步維艱,好多次的老友聚會,都去不了。有人勸他坐輪椅,他嗤之以鼻:“坐輪椅?你沒看到我雙腿俱在嗎?”唉,進入暮年卻不肯服老的爸爸,處在一個“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尷尬境界,心境未免落寞。
不久之后,我暫別雙親,到南非旅行。
一日,去逛周末集市,行經一個賣手杖的攤子。爸爸長長的腿,突然與手杖奇妙地重疊。
啊,手杖,手杖,我要給親愛的爸爸買一根手杖!
駐足而看,幾十根制工精細的手杖,一溜排開,長短不同、色澤不一、設計迥異。有些手杖,在把手上神氣活現地雕了老虎、獅子、花豹等動物,十分大氣;有些呢,花里胡哨地雕了各式花卉,秀里秀氣。性格樸實的爸爸,應該不會喜歡精雕細琢的手杖吧?我給他選了一根很樸素又很堅實的手杖,不太重,不過,拿在手里,有很好的支撐力量。
攤主是個中年漢子,他以洪亮的嗓音自豪地說:
“這些手杖,每一根都是我手工制作的,選用的全是上好的木料,用上一百年也不會壞。”
哇,一百年!爸爸足足可以用到178歲哪!一念及此,大朵笑花便在臉上綻放。
千山萬水地拎著它,飛返家門。
爸爸拄著手杖出門,笑容又重新回到了臉上。他背脊挺得直直的,步履穩健。啊,不肯屈服于歲月的老爸爸,又找到了與歲月抗衡的“武器”。
那天,跟在他后面,看著他一步一步穩穩地走著、走著,眼淚突然溢滿了我的眼眶。
我在爸爸78歲之齡給他買了一根手杖,然而,爸爸早在32歲那年,便送了一根手杖給呱呱墜地的我,不過,那根手杖是隱形的,制作手杖的質料也不是木,而是人生的信念、道德的觀念。我就在這根隱形手杖的支撐下,一步一步地走,穩健快樂地長大成人。我買給爸爸的手杖,可以用上一百年,可爸爸送給我的“隱形手杖”,卻是永世不壞而又可以代代相傳的。
現在,我已經把這根祖傳的“隱形手杖”送給我親愛的孩子了!
小啟示
父母在孩子年幼時,通過各種方式把健全的道德觀傳遞給他們,可以確保,他們成長之后,絕對不會走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