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彪悍南北朝之梟雄的世紀
- 云淡心遠
- 1694字
- 2020-07-10 11:24:54
第六章 敢教日月?lián)Q新天
朱齡石伐蜀
至此,當初一起反桓的十二個主要首領,除了劉裕本人外,只剩下了一個老黃牛般任勞任怨的老實人王仲德!
現(xiàn)在,劉裕并不擔心沒人可用,這些曾和他平起平坐的老資格雖然不在了,但他一手提拔的一大批新人卻在不斷地成長,已經(jīng)逐漸挑起了大梁!
比如這次受命伐蜀的朱齡石。
由于是逆流而上,加上三峽的水道又非常艱險,朱齡石這一路走得很慢,直到公元413年六月,才抵達了白帝城,隨后他按照劉裕當初的吩咐,當著眾將的面打開了密函。
密函中是這么說的:主力沿外水(今岷江)直取成都,臧熹領偏師經(jīng)中水(今沱江)進軍廣漢(今四川廣漢),另派老弱兵乘大船從內水(今嘉陵江、涪江)而上,作為疑兵。
事實上,這個安排是朱齡石和劉裕在出兵前早就商定好的。
之所以要弄得如此神秘,一方面是為了保密,更重要的是因為朱齡石資歷尚淺,由他來下令將領們不一定會聽,而劉裕親筆寫的手令,則沒有人會不服。
這個作戰(zhàn)計劃,劉裕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
他認為上次劉敬宣伐蜀就是從內水進軍的,因此按照常理判斷,這次晉軍會改走外水或中水,但譙縱肯定會覺得自己不是一般人,必然不走尋常路,還會走內水,所以劉裕這次偏偏要出乎譙縱的意料,把進攻重點放在外水!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如果這句話是真的,我想譙縱就算死也足可以含笑九泉了。
因為,他在千里之外有個堪稱“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劉裕”的知己劉裕——他內心的所思所想與劉裕之前的預測完全一致,分毫不差!
在得知晉軍進攻的消息后,譙縱立即判斷出晉軍會從內水進攻,迅速派頭號大將譙道福率蜀軍全部精銳前往涪城(今四川綿陽),以抵御從內水來的“晉軍主力”。
同時,為了以防萬一,他也在外水、中水的幾個要地派駐了些小股部隊:部將侯暉守彭模(今四川彭山),部將譙撫之守牛鞞(今四川簡陽)……
就這樣,在劉裕那個從未謀面卻心靈相通的知己譙縱的鼎力相助下,朱齡石等人所率的晉軍主力一路暢通無阻,沒過多久就推進到了距離成都僅二百里的彭模。
彭模緊鄰外水,分為南北二城,譙蜀大將侯暉早已在此嚴陣以待。
由于北城地勢較險,守軍也相對較多,眾將大多認為應該先易后難,先打較為薄弱的南城,但朱齡石卻力排眾議,堅持認為應先打北城:北城打下后,南城就唾手可得了!
就這樣,晉軍未做任何休整就直接對北城發(fā)動了猛攻。
在朱齡石的指揮下,晉軍士氣如虹,兵力本就處于劣勢的譙蜀軍哪里抵擋得住?
很快,晉軍就攻克了彭模北城,斬殺守將侯暉,接著又回師南城,南城守軍果然如朱齡石戰(zhàn)前所料的那樣不戰(zhàn)自潰。
隨后朱齡石命大軍棄舟登岸,向成都進軍。
譙蜀各地郡守全都望風而逃。
譙縱其實并不是什么雄才大略之人——如果有一個中國歷史上的開國君主能力排行榜,排名第一的可能在劉邦、李世民、朱元璋等各路大牌中競爭,難有定論;但倒數(shù)第一的殊榮肯定是毫無爭議地歸譙縱所有,而且一騎絕塵,遙遙領先!
可以說,他這樣的人能成為一代開國之君,純屬天上掉餡餅,純屬上帝打瞌睡!
但天上的餡餅總有掉光的時候,上帝的瞌睡總有醒來的時候,他的運氣當然也總有用完的時候。
現(xiàn)在他遇到了一生中最嚴峻的考驗。
危機面前,他盡顯人本色——竟然沒放一槍一彈就放棄了成都,前往涪城投奔譙道福。
走到半路,他遇到了匆匆趕回勤王的譙道福。
得知譙縱未戰(zhàn)而逃,譙道福氣得破口大罵:你堂堂一個男子漢,這樣大的功業(yè)居然白白丟掉了,還能有什么出路?人誰沒有一死,怎么能如此膽怯!
他越說越氣,竟拔出佩劍向譙縱猛然擲去。
譙縱慌忙撅起屁股,總算勉強躲了過去——佩劍正中其馬鞍,離他的臀尖只有一毫米之差!
這下他再也沒膽待下去了,再也沒臉待下去了,只能狼狽離開。
連最倚重的大將都不支持他了,他還能靠誰呢?
還是找棵歪脖子樹,自掛東南枝吧!
與懦弱的譙縱相比,譙道福要頑強得多。
盡管成都已經(jīng)失守,他依然不甘心,依然想死馬當活馬醫(yī)——他把自己所有的金銀財寶都拿出來分給部下,鼓動他們與晉軍拼死一戰(zhàn),企圖再次奪回成都。
但死馬當活馬醫(yī)當然是醫(yī)不活的——士兵們比他要現(xiàn)實得多,在分到財物后馬上就一哄而散,只留下譙道福一個人在風中獨自凌亂。
在嚴酷的現(xiàn)實面前,譙道福的滿腔豪氣只能變成了灰心喪氣,倉皇逃亡,不久也被抓獲處死。
立國八年的譙蜀至此滅亡,天府之國的益州再次回到了東晉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