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文兵講黃帝內經前傳
- 徐文兵
- 3854字
- 2020-07-08 18:10:30
第三章:中華民族的祖先是誰
關于燧人氏有兩個傳說,一個叫“鉆木取火,以化腥臊”。這在《韓非子》里有記載。“鉆木取火,以化腥臊”以后,大大提高了人們對食物消化、吸收、利用的功能和水平。
燧人氏的偉大之處不光是發明了火,他還會觀測天象。據《尸子》記載,燧人氏“上觀星辰,下察五木以為火”。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燧人氏在立春的凌晨,可以看到心宿——大火星,跟太陽同時升起,運用現在天文學的知識和工具,可以推算出這種天文現象出現的年代,也就是燧人氏生活的年代,距今大概17500年。
經文:
太皞庖犧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
1.伏羲為什么被稱為太皞
“太皞庖犧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
接下來我們開始學習《三皇本紀》。第一句話叫“太皞(hào)庖犧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首先說太皞,“太”()是大的意思,“皞”是左邊一個“白”(
),上面一個“白”,底下一個“本”(
)。還有一種寫法是上面一個“日”(
),底下一個“天”(
),也念hào。
太皞是后人對伏羲的尊稱,由于他的歷史貢獻,人們給他起了一個名號,相當于現在說這個人是主席、總理。三皇五帝里還有少皞,這也是一個尊稱、名號。

《三才圖會》中的伏羲像
延伸閱讀 │ 什么是名號、謚號、廟號
古代的大人物死了以后,后人會給予一個謚號——對他一生的功過有一個評價,給一個蓋棺論定。
廟號指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如高祖、太宗等。
普通人頂多是被人起外號,現在很多時候同學聚會,見了面認得人,卻忘了他叫什么,但外號還能記得住。比如《水滸傳》里的宋江,姓宋名江,字公明,外號“及時雨”。因為他總是在別人最危難的時候,給人以幫助,也不是說他有多少錢,像柴進柴大官人那樣,他總是在人們危難的時候,去幫助他們。有句話叫“饑食一口,勝過飽食一斗”,說的就是及時雨的意思。
“庖犧氏”是什么意思呢?庖是屠夫、屠戶,是專門宰殺動物的人(很多人以為庖是廚子,其實不是,庖和廚是兩個概念);犧就是祭祀用的動物(以前有三牲——用于祭祀的牛、羊、豬,擺上牛頭、羊頭、豬頭祭祀);氏就是他從事的職業。
2.我們的祖先燧人氏偉大在哪里
“風姓,代燧人氏”
(1)“風姓,代燧人氏”,是什么意思
前面講了“太皞庖犧氏”。太皞是后人對伏羲的評價,意思就是伏羲像太陽一樣光明燦爛,給我們的民族和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幸福,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稱號。另外,庖犧氏是伏羲的職業。
“風姓”涉及三個概念,一個是號,一個是氏,還有一個是他的姓。(古代的母系社會歷經了很長時間,那會兒人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為了區別誰是誰的孩子,只能用媽媽的身份——姓來區別,所以姓是“女”“生”——女生的你。后世因為父系社會的出現,逐漸大家都隨父姓了……)
“代燧人氏”。接下來又提到了燧人氏(前面講過,有的人把燧人氏分到了三皇里的第一個,由此可見,燧人氏對中華民族生存、繁衍、發展的影響,其意義是不言自明的。不光是中華民族有這樣的祖先,其他民族也有類似的神話傳說,比如盜火者普羅米修斯。他們對人類生存、繁衍的影響是巨大的)。
燧有兩個含義:
第一個含義是燧石。現在很多人對它可能沒有什么印象了,我小時候看大人用打火機,用的還是打火石,這個打火石就叫燧石。用燧石互相擊打會起火,這是古人發現的,這是燧的第一個含義。
第二個含義是夜晚烽火臺傳遞信號的火光。大家都知道,以前烽火臺是用來傳遞信息的,白天起的是狼煙。為什么叫狼煙呢?先架上柴火,上面放上狼糞。狼糞燃燒有個特點,燃燒以后煙筆直地上沖,形成了一個信號——白天叫烽。到晚上狼煙看不見了,只能靠火光來傳遞信號,晚上的火光就叫燧。所以有的地方叫烽火臺,有的地方就直接叫烽燧。
歷史上,燧人氏是有文字記載的,當然考古上也有證據,比如燧人氏的起源地就在現在的河南商丘,商丘現在還有燧人氏的紀念陵園。
(2)燧人氏的偉大之處之一: “鉆木取火,以化腥臊”
關于燧人氏有兩個傳說,一個叫“鉆木取火,以化腥臊”。
這在《韓非子》里有記載。“鉆木取火,以化腥臊”以后,大大提高了人們對食物消化、吸收、利用的功能和水平。(有人說:“動物都吃生食,為什么還能活著?”其實,動物跟人不一樣,動物還喝很骯臟的水呢,它也沒事;人喝點兒生水,吃點兒不干凈的東西,就會上吐下瀉,甚至死亡。為什么?因為人的精氣或者元氣去發育大腦以后,胃腸功能就相對弱點兒,這是互為因果的。但當人學會了用火以后,開始吃熟食、喝熱水,就節省了大量的精氣去發展自己的智力和慧力。而動物沒有這方面的功能,所以它的胃腸道的消和化,包括滅毒、消毒的能力都比人類強。)
延伸閱讀 │ 沒有溫飽,何來各種文明
我們經常說溫飽,人是在獲得溫飽的前提下,才誕生了各種文明,“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所以人們對火的運用,不光是在烹飪食物方面,還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是祭祀,以前有種祭祀的儀式,叫祓禊(fú xì),“祓”()左邊一個“
”(凡是帶“
”字邊的字,比如神、祈、禱,等等,都是一個溝通天地的儀式、符號),右邊一個“
”。“禊”就是修禊事也,左邊是“
”(
)字,右邊是“契”(
)。祓禊就是類似用點燃的桃枝或樹葉,圍繞著人轉一圈,意思是驅除附著在人身上的陰寒邪惡的魔鬼,這是一種儀式。
我們現在還能看到一些少數民族的巫師在祭祀的時候,在燒紅的火炭上行走,但他們的皮膚和腳不受任何傷害,這是祭祀的一種儀式。
第二是治療手段,火作為一種治療手段,也被大量地使用,比如艾灸,就是一種典型的火療。
延伸閱讀 │ “薪”“柴”有什么不同
說到火,我再說兩個字——“薪”()“柴”(
)。薪和柴都是引火之物,薪的含義是柴火,比如艾草、秸稈、高粱稈;柴是木頭,用柴做的柴火就不一樣了,不管是灌木,還是喬木,它的能量比薪高得多。
延伸閱讀 │ 什么是“陰火”“陽火”? 對人有什么影響
火可以分成兩種,一種叫陰火,一種叫陽火——火也有陰陽之分。
純粹講火,只發光不發熱的火叫陰火,像螢火蟲的冷光,還有墓地里死人的骨頭風化以后,其中的磷元素會生成磷化氫,燃點很低,會自燃,在野地的晚上形成鬼火,這些被統稱為陰火。而在發光又發熱的火里面,還有一種火也叫陰火。比如我們燒木炭,燒煤,包括現在用電,用天然氣,也會發光、發熱,但它的能量大,對人的輻射影響比較大——長期烤這種火,就會口干舌燥,透支人的陰液或者陰血……
什么是陽火?就是我們用在地表上生長的草、木頭、柴點燃的火。我親自試過不同的木柴,感受過各種木柴的軟硬程度、木柴的味道;點燃了有火苗跳躍的木柴;被浸濕了,點燃后光冒煙,煙比火大的木柴;還有燒得通紅炙熱,沒有火苗,只有光輻射的木柴……發現它們對人體的影響都是不一樣的。
最好的木頭是果木。我們都知道現在烤鴨用果木,帶著火苗燃燒的木炭,我們稱之為陽光的替代品,接近后感覺身上有一波一波的熱浪,和人體產生共鳴、共振,還有驅除風邪、寒邪、濕邪的作用。
我們去四川采藥的時候,看到成都平原的西面都是大山,在一些厚樸的種植基地發現當地的山民家里都有一個永不熄滅的火塘,上面有天窗,火塘里面放著一些燃燒的木頭,在那兒一直燒。
四川多陰雨,蜀犬吠日,人們勞作一天后渾身濕淋淋的,里面出汗,外面淋雨,回家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脫了衣服,坐在火塘邊上背靠火塘熾背——把后背烤暖。另外烤火也是很好的驅寒保健的方法(當然四川人吃辣椒也是一個驅寒保健的方法)。
我自己的體驗,如果火量十足,越烤火越不會干燥,反而唾液會越多,不停地咽唾沫,這其實是由于一股陽氣推動了人的津液或者體液的循環。
另外,火療作為一種療法,除了艾灸以外,還可以用烤熱的石頭熨燙自己的身體。據《黃帝內經》記載,用烤熱的動物骨頭熨燙人體的關節,特別是一些有病的關節,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可以把熱量帶進來,再一個可以把風、寒、濕,甚至其他邪氣吸附走,這都是火療。
現在,火療的應用范圍逐漸變小了,以前中國北方沒有暖氣,但人們有一個很好的避寒方法——睡炕,睡燒熱了的炕是火療的一種。所以人們無論白天多累多乏,睡一晚上熱炕,第二天就滿血復活了,生龍活虎。而且以前有炕的人家有個特點——冷屋熱炕,炕是熱乎的,但屋里是涼快的,不像現在用暖氣、空調的家庭,室內溫度上去以后,人的頭都被熱昏了,所以我在冬天經常會治療一些中暑的病人,這都是養生不當,把正能量變成了邪氣的緣故。
(3)燧人氏的偉大之處之二:“觀測天象”
燧人氏的偉大之處不光是發明了火,他還會觀測天象。
據《尸子》記載(其實“尸”在古代是兩個字——“屍”(),底下還有一個死亡的“死”(
)字;另外,古人祭祀的時候,不用泥塑、木偶,而是把一個人擺到那個位置,這個人就叫尸,留下一個成語叫尸位素餐,說的就是坐在那兒一動不動,享受被別人祭祀的狀態),燧人氏“上觀星辰,下察五木以為火”。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燧人氏在立春的凌晨,可以看到心宿——大火星,跟太陽同時升起,運用現在天文學的知識和工具,可以推算出這種天文現象出現的年代,也就是燧人氏生活的年代,距今大概17500年。
“代燧人氏”,可以說伏羲氏族的出現取代了用火的人,所以我們說氏是一群人,而不是一個人。
延伸閱讀 │ “庖”不是“廚”
再說一下庖犧氏。前面我說了庖不是廚,在江湖上,有這么一套規矩——一般的屠夫,比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里的鎮關西,就是一個屠戶,宰殺牲畜兼賣肉。如果一個廚師身兼兩職,分工不是特別明確,又宰殺動物又做飯的話,就有一個講究——他用的刀是分開的。也就是說,殺雞、宰鵝用的刀和切菜、烹飪用的刀,一定要分開。其中有種敬畏感和儀式感,有種身份的標識。可是江湖上的很多規矩,現在都失傳了,被人棄之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