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蘇聯(lián)呼聲電臺和《每日戰(zhàn)訊》

1941年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后,塔斯社除了創(chuàng)辦報刊外,還在上海設立了“蘇聯(lián)呼聲電臺”。蘇聯(lián)呼聲電臺用華語、俄語和英語幾種語言廣播,電臺呼號是XRVN。當時廣播電臺呼號的第一個字母照例都用X,后面三個字母可以自己決定。蘇聯(lián)呼聲電臺為什么用XRVN?這一點,即使當時在電臺工作的人也不一定知道。原來RVN是塔斯社社長羅果夫的姓、名和父名的第一個字母。

在孤島上海,所有電臺播出的除了為敵偽做宣傳的謊言之外,就是歌頌“大東亞共榮圈”和麻痹人們斗志的靡靡之音。因此,蘇聯(lián)呼聲電臺的開播可說是給上海市民和附近淪陷區(qū)人民帶來反法西斯斗爭的真實消息,也傳出健康的音樂和歌聲。許多雄壯動聽的蘇聯(lián)歌曲最先就是通過蘇聯(lián)呼聲電臺播放的。聽眾對蘇聯(lián)電臺的反應十分熱烈。為電臺工作的,除了中國人和蘇聯(lián)人之外,還有從納粹德國逃亡出來的猶太人和波蘭人。國籍雖然不同,但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反對法西斯主義。當時我也有部分時間在電臺工作,翻譯廣播稿。記得有一位蘇籍女廣播員,精通英、法、俄幾種語言。她能手里拿著一份英文稿直接用俄語念出來,不出一點差錯。戰(zhàn)后,聯(lián)合國在上海和平飯店召開過一次小型會議,她就出色地擔任了同聲翻譯的工作。電臺負責音樂節(jié)目的是一位年輕的中國人,我記得他早晨來上班,常常嘴里咬著大餅油條,一邊吃,一邊拿出唱片來放。解放后,他去蘇聯(lián)學指揮,成了新中國最早的一名杰出指揮。他就是后來中央交響樂團團長李德倫同志。

除了《時代》周刊和蘇聯(lián)呼聲電臺之外,蘇德戰(zhàn)爭期間上海還出過一張英文報紙《每日戰(zhàn)訊》。每日一小張,在上海幾條大馬路設點免費贈閱。《每日戰(zhàn)訊》主要刊登塔斯社的戰(zhàn)訊,偶爾也有短篇述評,全都是有關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很受懂英語的市民特別是學生的歡迎。因為讀者既可以知道戰(zhàn)爭消息,又可以把它當作英語補充資料,學到不少軍事方面的詞匯。我當時白天還在學校念書,每天總去拿一大疊《每日戰(zhàn)訊》在同學中分送,有同學戲把它叫作《淡來黃牛絲》[12],報紙一到,大家就紛紛吃起“黃牛絲”來。這也說明當年大家對時事十分關心。

《每日戰(zhàn)訊》的主編是一位蘇籍愛沙尼亞人,姓彼得斯,英語很好,是一位很風趣可愛的老人。說是主編,其實這張報紙的編輯、定稿、校對只有他一個人。報紙在武定路一家小印刷廠印刷出版。彼得斯的“編輯室”就在印刷廠樓上。我有時也到他的“編輯室”同他閑聊,他常常說說笑話。有一天,我走進他的房間,發(fā)現(xiàn)他神采飛揚,情緒特好。我問他什么事這樣高興。他邊笑邊說:“嘿,該死的法西斯分子,今天我可給他們一個好看了!”原來那天他在印刷廠門口看見有兩個穿軍服的意大利兵在馬路上走,他就趕快跑到房子轉角處去小便。當時上海成都路有個意大利兵營,里面住著為數(shù)不多的意大利兵,身上穿的都是法西斯軍服,而武定路一帶那時還很荒僻,很骯臟,隨地小便是不稀奇的,因此彼得斯這一行動也不算太反常。彼得斯一面講,一面大笑,笑得淚水都流出來。可見當年大家對法西斯分子是懷著怎樣的仇恨和蔑視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旗县| 潼关县| 美姑县| 盱眙县| 都兰县| 都兰县| 武邑县| 五台县| 乡宁县| 靖江市| 金坛市| 彭泽县| 南平市| 台安县| 汉沽区| 望谟县| 丰都县| 碌曲县| 塘沽区| 新邵县| 海兴县| 隆安县| 法库县| 偃师市| 金平| 兰考县| 上林县| 同江市| 南华县| 行唐县| 漳州市| 天祝| 育儿| 西乌珠穆沁旗| 普洱| 高尔夫| 商城县| 申扎县| 平阴县| 万宁市| 鲁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