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二

鄉村是什么?

鄉村在今天意味著什么?

我們應該以什么樣的姿態介入鄉村?

今天,鄉村建設是個熱詞,尤其是設計介入、藝術介入、文化下鄉這樣的說法耳熟能詳,媒體也熱衷于進行相關報道,甚至由此誕生了不少網紅項目,這些都不是壞事,其積極意義毋庸諱言;但一派熱鬧之下,不無隱憂,如果無視問題的存在,并不利于這項事業的長久發展,甚而可能產生反面的效應。

回顧我們已走過的鄉村建設路徑,首先需要正視的一個偏差,就是我們至今未能擺脫簡單化的“先進—落后”思維模式,把鄉村看作一種落后的代名詞和一種終究要過去的狀態,甚至是以未開化的眼光去看待鄉村,而從不把鄉村當作價值追求的目標。由此帶來的建設手段就是以模擬城市的方式來建設鄉村,很多村子熱衷于道路硬化、村子的亮化、居住的樓房化、景觀綠化等手段,更極端的是建設一批兵營式的小洋樓,以此顯示農村的富裕。這樣的結果反而導致鄉村喪失了自身的文化特點。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鄉村建設的大方向就是往城市化上面走。這種“類城市”的方法和目標,造成的結果往往是技術指標提得多,而忽略了人文精神、環境資源等鄉村應有的內在價值。

鄉村建設在國家層面歷來備受重視,也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回顧1949年以來我國的鄉村建設基本制度和口號發展進程,從新中國建立初期的土地改革運動,到1958年開始的人民公社體制下的生產大隊模式,后來伴隨改革開放出現了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包干到戶”,20世紀90年代中到本世紀初明確提出了三農問題,到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進入新時代,黨的十八大以后又提出了“建設美麗鄉村”“鄉村振興戰略”“精準扶貧”等一系列號召和措施,習近平總書記早在主政浙江省期間就提出了“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這一系列的發展變化,充分說明中國的鄉村建設從單純強調脫貧致富的經濟導向,逐漸轉向對文化價值和精神內核的關注。如果說新一輪的鄉村建設較之從前有什么變化,那么設計的廣泛介入是這個問題的答案之一。今天我們在考察鄉村建設的時候,處處可見設計介入的影子,這是好的一面,但設計不恰當的介入也是需要警惕的地方。

鄉村在整個社會體系中的角色是隨時代發展而變化的,在改革開放之前,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大部分人口都是村民;而在經歷了二十多年高速城市化進程的今天,鄉村面臨的是“空心化”的問題。從宏觀上看,由于長期以來鄉村建設城市化的政策導向,導致城鄉落差越來越大。今天不少鄉村存在的主要問題跟過去大不一樣,早期的任務是解決溫飽問題,要脫貧致富;當下則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解決日益突出的鄉村“空心化”問題。

我國在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后,由于鄉村的空間資源相對比較廉價,開發成本比城市空間相對要小,很多人從中看到了商業機會,大批商業資本涌入鄉村。此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不少設計師、藝術家出于對創作空間的追求,也投身到鄉村建設中去。這在總體上形成了一波鄉村開發的浪潮,為鄉村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其背后也需要我們對某些現象保持警惕。如果放在一個更宏大的視角上看,鄉村問題更多的是一個文化問題,而不單純是經濟問題。我國的城鄉二元結構有著漫長的歷史,鄉村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政治形態是一個很重要的載體。在今天的形勢下,許多傳統鄉村中的元素都在瓦解消散,新的鄉村文化應該是什么樣的,值得我們思考。回到根本上來看,解決目前鄉村建設當中存在的問題沒有捷徑可走,理想的解決方案還是要依靠村民為主體來完成,任何外部力量不能替代村民的主體地位。

目前的鄉村開發中存在著一些很有爭議的方向和問題。我們經常還能看到的一種宣傳是所謂“文化下鄉”,把一些娛樂演出搬到鄉村就成了文化下鄉,更是把鄉村視為未開化的蠻荒之地。類似于文化下鄉,近年來也出現過為了去庫存的“家電下鄉”活動,把鄉村作為一個銷售不太好的產品的去處,其價值指向無疑是帶有歧視色彩的。與之類似,也有不少設計師提出“設計下鄉”,有些活動確實是出于非常好的愿望,并在客觀上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體現了設計的價值和作用,但“下鄉”兩字所體現的“傲慢”從根本上決定了這樣的設計介入很難有好的結局。居高臨下的姿態導致不少設計是把鄉村視為廉價的秀場,把鄉村作為設計師的實驗場,沒有來由地把城市中無法消化的標新立異的東西,借著漂亮的口號,投放到鄉村。更有甚者,以鄉村建設為名進行變相的房地產開發。鄉村不應該成為設計師、藝術家的試驗場,也不應該成為城里人的鄉愁幻想,更不應該成為變相的房地產開發。

我們要清醒地意識到,今天的鄉村建設絕對不是一種回溯的過程,因為中國的政治經濟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今天的鄉村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通過對鄉民的教育,激發他們的自主、自覺意識,讓他們自己來決定鄉村未來的走向。以前更多的是城里人以居高臨下的傲慢態度來制訂鄉村建設規劃,導致在實踐過程中出現落差,鄉民不能夠理解,規劃內容本身也未必是當地人想要的。這是一種文化上的差異和沖突。

今天的鄉村建設不能只是簡單地通過經濟元素來考量,更要站在文化的角度上來思考,在塑造新時代鄉村文化的路徑當中,通過激發鄉民的自覺愿望和文化自信,讓他們重新認識鄉村的價值和意義,在這種認識中找到自信,以這種自信的姿態建設自己的家園。新時代賦予了鄉村建設新的可能性。所謂更高品質的生活,必然意味著從物質走向精神,從經濟走向文化,在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礎上,中國當代的文化建設成為迫切而意義深遠的現實任務。文化自信不是一句空泛的口號,而是建立在文化認同基礎上的一種深刻的文化自覺。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思考鄉村建設的策略就需要有清晰的文化立場。鄉村建設的文化意義也不僅僅限于鄉村,而是事關整個中國文化的大格局。

叢志強老師在浙江葛家村的鄉村實踐頗有成效,激發村民的內生動力,并將有關經驗總結成書,邀我作序,欣然從命。有感于鄉村建設的熱潮,也有感于某些建設方式的偏頗,當看到叢老師團隊所做的努力及其成果,十分高興。感佩之余,寫一些自己對鄉村建設問題的粗陋看法,以求我們的鄉村能夠永續發展。鄉土中國,鄉村有著我們文化的根脈,我們的未來離不開鄉村。

費孝通先生常說,農民問題、農村問題解決了,中國的問題也就解決了。相信這本書的內容能為新時代中國的鄉村建設提供有價值的經驗參考,并激發更多的社會力量以更為審慎的態度投入到偉大時代的鄉村建設中去。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

《裝飾》主編

2019年10月于學清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顺县| 柳河县| 罗江县| 永胜县| 樟树市| 扎鲁特旗| 克拉玛依市| 资兴市| 苏尼特右旗| 钟祥市| 白银市| 全南县| 蒲城县| 霍城县| 扎兰屯市| 阳谷县| 蒙山县| 昆明市| 博乐市| 前郭尔| 武安市| 浑源县| 大石桥市| 涡阳县| 潮州市| 益阳市| 绵竹市| 宣城市| 贵阳市| 民权县| 怀来县| 湄潭县| 禹州市| 黄浦区| 沙河市| 方城县| 巴彦县| 通渭县| 马鞍山市| 扎鲁特旗| 中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