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庭訓格言全鑒
- (清)康熙撰 王翠菊 范英梅評注
- 1034字
- 2020-07-21 15:36:05
修身之道 在于經書
訓曰:凡人養生之道,無過于圣人所留之經書。故朕惟訓汝等熟習五經四書,性理誠以其中。凡存心養性、立命之道,無所不具故也。看此等書,不勝于習各種雜學①乎?
訓曰:人生于世,最要者惟行善。圣人經書所遺如許言語,惟欲人之善。神佛之教,亦惟以善引人。后世之學,每每各向一偏,故爾彼此如仇敵也。有自謂道學②,入神佛寺廟而不拜,自以為得真傳正道。此皆學未至而心有偏。以正理度之,神佛者,皆古之至人。我等禮之敬之,乃理之當然也。即今天下至大,神佛寺廟不可勝數,何寺廟而無僧道?若以此輩皆為異端,使盡還俗,不但一時不能,而許多人將何以聊其生耶?
【注釋】
①雜學:這里指五經四書以外的學問。
②道學:這里指儒家的道德學問。
【譯文】
訓言說:養生的道理,沒有比得上圣人所留的經書的。因此我只訓教你們熟讀五經四書,因為人性與天理確實都含蘊于其中。凡是修養身心、陶冶性情和安身立命的道理,四書五經皆有所及。看這方面的書,不是勝于學習各種雜學嗎?
訓言說:一個人生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唯有多行善事。圣人所傳的經書給我們遺留下這么多至理名言,對后人唯一希望的就是能夠一心向善。那些有關于神佛的教義,也只是用善來引導人。后世的學者,往往各自偏于一端,因此,各個門派之間就如同仇敵一樣。有的人自稱為道學之士,進入神佛寺廟卻不行跪拜之禮,自認為自己得了正道的真傳。這都是因為其學問沒有達到出神入化的至境而心思有所偏差。如果依據正理來衡量,所謂神佛,指的是古時各方面修養都達到了至高無上境界的人。我們對他們禮貌對待、尊敬有加,乃是理所當然的事。如今天下廣大無邊,神佛寺廟多得難以數計,哪一座寺廟之中沒有和尚、道士的存在呢?如果認為這些人都是不合正統的異端之人,令他們都還俗回家,不僅一時難以做到,而且那么多人將以什么為生呢?
【解讀】
古圣先賢們流傳下來的經典之書,闡述了很多修身養性的道理,故而受到歷朝歷代之人的重視。尤其是其中勸人向善的思想,可以說是經典書籍的亮點之一。康熙對于經典之學的推崇,是建立在鞏固其統治基礎之上的。因此,他在倡導一心向善的社會風氣的同時,把經書提倡的勸人為善思想放在了首位。盡管如此,他并不否認神佛教義中的勸善思想,也不反對門派之爭,對信奉神佛者表現出了應有的理解和尊重,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它對于我們今天處理各民族之間的不同信仰問題有很大的啟發。在當今的中國,各民族人民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有各自崇尚向善的標準,因而,應當求同存異,互相尊重,而不是各自畫地為牢,互相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