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庭訓格言全鑒
- (清)康熙撰 王翠菊 范英梅評注
- 735字
- 2020-07-21 15:35:54
應持大體 府事允治
訓曰:孟子云:“為政者,每人而悅之,日亦不足矣。”是言也,誠得為政之要道。即如近河居民,地勢洼下,陰雨稍多,即覺水澇;近山居民,地勢高阜①,數日不雨,即覺亢旱②。天道尚然,何況人事?故為政者應持大體,府事允治,自然萬世永賴。久安長治之道,未有以政徇③人者也。孟子此言深切政體,特語爾等知之。
【注釋】
①高阜:高起。
②亢旱:長久不下雨,干旱情況嚴重。
③徇:順從,曲從。
【譯文】
訓言說:孟子說:“處理政事的人,要每個人都心悅誠服地佩服他,這樣的日子是不多的?!边@段話,確實道出了執政的重要道理。這就像住在沿河兩岸的居民,居處地勢低洼,陰雨天氣稍微一多,就會感到雨水過多;依山而住的居民,所處的位置地勢比較高,一旦連著幾天不下雨,就會感到比較干旱。天地運行的自然規律尚且這樣,更何況人為之事呢?所以掌管政事的人應把握總體的趨勢,治理政事盡可能做到公允,自然也就能夠萬事永賴。天下長治久安的道理,沒有拿國家政事順從于人的。孟子這段話深深地切中了政體的要害,因而特意告訴你們,讓你們知道。
【解讀】
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說過:“為政莫若至公矣。”然而,無論做什么事情,絕對的公平、平均是沒有的。為政也是這樣,再好的政權,也不可能讓普天之下所有的人都受惠,它只不過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為一部分人所擁護。所以,處理政事只能把握總體趨勢,盡可能地做到公允,使大多數人都得到利益??滴踹@段話不僅借孟子之言道出了為政的道理,同時也說明了人只有適應社會,才能從社會中得到受益,而不能讓社會適應人、滿足人的一切欲求。我們當今的社會也是如此,所有的政策都是針對大多數人而言的,并不是只為某個人或者某一些人帶來利益。人只有把握當前的形勢,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夠獲得應有的利益。

唐太宗李世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