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第一本趣味歷史書2
- 王曉輝
- 1173字
- 2020-07-21 15:39:05
周公解夢——歷史上的周公到底是誰
的確,生活里,我們每個人都會做夢,我們常把做夢和夢周公放到一起,這是為什么呢?
“夢周公”這個典故出自《論語·述而》。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發(fā)的弟弟,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后又輔助成王攝政,并制作禮樂。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圣”和儒學先驅(qū)、奠基人。
周公一生的功績被《尚書·大傳》概括為:“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wèi),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攝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長子繼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歸政成王,正式確立了周王朝的嫡長子繼承制。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緣為紐帶,把家族和國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倫理融合在一起,這一制度的形成對中國封建社會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為周族八百年的統(tǒng)治奠定了基礎。賈誼評價周公:孔子之前,黃帝之后,于中國有大關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春秋時期的孔子非常崇尚周公的為政,他從小就學習西周流傳下來的六藝知識,掌握了西周的典章制度。他對西周的政治制度非常尊崇,認為西周社會是盡善盡美的社會,而周公也成為他心目中最向往的人物,以至于常常夢到周公。
后來孔子從政于魯國,他決心恢復西周的制度,施行仁政,建立西周式的國家。可是他的主張遭到了當政權(quán)貴的竭力反對,最后,他被迫離開魯國,周游列國,宣傳、推行自己的主張,結(jié)果處處碰壁,只好又回到魯國。此時他已年邁體衰,嘆息道:“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意思是說,我衰老得多么厲害啊!我好久沒有夢見周公了!
后來,人們用這個典故來表示緬懷先賢,宋代蘇軾的《周公廟》就用了這個典故:“吾今那復夢周公,尚春秋來過故宮。”
歷史小鏈接
周公是中國古代史上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同時又是中國古代教育開創(chuàng)時期的杰出代表。孔子和周公在教育思想上存在淵源關系,在教育實踐上也存在繼承關系。周公生活于三千多年前,他對中國古代教育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如果說孔子是中國古代教育的偉大奠基人,那么周公則是中國古代教育的偉大開創(chuàng)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