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忙也要靜一靜
- 鄭九洲
- 1817字
- 2020-07-17 13:59:39
靜下心想想,你幸福嗎
生活中,許多人認為幸福與金錢有關,錢越多,就越幸福,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雖然充裕的物質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讓你感受到歡愉,但實際上那種快感只是一種欲望的滿足感,真正的幸福是不需要任何附加品的,它就是來自心里最真實的感覺。如果說,擁有了金錢就意味著收獲了幸福,那就大錯特錯了。
幸福很簡單,或許對某些人而言,有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是幸福的,有一個愛自己的人是幸福的,有健康的身體是幸福的,有一頓不錯的晚餐是幸福的,有幾個知心朋友是幸福的。而這些真切的幸福,都與金錢沒有直接聯系。而更讓人疑惑的是,有的人越來越富有,卻叫囂著自己一點也不幸福,因此,“金錢與幸福劃等號”,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前些年,美國紐約羅切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個性研究》雜志上報告說,他們對147名大學畢業生進行了跟蹤調查,對這些大學生的人生目標和幸福指數進行評估,時間為一年。結果通過研究發現,那些被調查者中許多名利雙收的人非但不感到幸福,反而覺得生活沒有意義,而真正感到幸福的人是那些實現了“自我價值”的人。大量事實證明,真正的幸福感來自“精神上的滿足”,而并不是金錢上的富足。有些人在獲得大量的金錢之后往往會身不由己,甚至會產生失落感,他們的內心是孤獨的,或許也是痛苦的。
也許,有的人會把金錢看作一種幸福,這樣的金錢觀是極其錯誤的。一個人即便富可敵國,而如果他的精神世界是空虛的,或者是不自由的,那么他就絕對不會幸福,甚至會感到很痛苦。
生活中,有的人覺得幸福就是自己有許多錢,因此,他們花很大的力氣去達到這樣的狀態。但在現實生活中,可以在財富和地位上都達到顯赫狀態者畢竟是少數。于是,許多人覺得自己是不幸福的,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幸福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評判的標準,有些不將金錢與幸福畫等號的人,即便他們不富裕,他們也會覺得自己就是幸福的。
那些將金錢與幸福畫等號的人,很容易為金錢的多少而較真,尤其是當現實與他們的夢想差距懸殊的時候。他們覺得自己就是最不幸福的人,而直接的理由就是沒錢。錢的多少能影響到心底最真實的感覺嗎?并不能。所以,請珍惜眼前的生活,不要再為金錢的多少而較真了。
有人說:“追求幸福的人分兩種:一種是追求屬于自己的幸福,另一種是追求屬于別人的幸福。”前者懂得定義屬于自己的幸福,而后者只是追逐他人定義的幸福。在生活中,我們何嘗不是這樣呢?有時候,我們生活得并不如意,若是問為什么,我們的回答往往是:“我沒有達到某種生活的標準。”
我們總是聽別人說,有了房子才有安全感,于是就為了別人所定義的“安全感”背上了十年二十年的債務,節衣縮食心不甘、情不愿地當起了房奴;我們總是聽別人說,在高級餐廳里約會才是最浪漫的,于是我們就將這當成一種美好生活的向往,寧愿吃方便面也要勒緊褲腰帶去瀟灑一次;我們總是聽別人說,沒去過健身房就不夠時尚前衛,于是我們就趕緊去健身房報名,學那些自己并不感興趣的課程,只是為了達到別人所定義的“幸福生活”。
但那些生活真的屬于自己嗎?為什么即便我們達到了這樣的生活標準還是不快樂呢?究其原因,在于我們與自己較真,總是一味地追求那些不屬于自己的生活,就好像我們穿著不合尺寸的衣服,不是嫌太大,就是嫌太難看。
我們的生活是自己過,而不是給人看,別人生活的標準并不可能真的適合自己。因為生活的幸福和快樂是屬于自己內心的一種感覺,如果只是迎合別人的取向,那么難免會苦了自己。那些苦苦追求不屬于自己生活的人,他們與自己的心靈對峙著,換而言之,他們總是與自己較真,越是不屬于自己的,越是要去嘗試,在羨慕嫉妒的過程中,他們渾然忘記了自己原本美好的生活,而將別人的生活當成是自己生活的標準。
稚拙的文字仔細品味卻是大道理,生活也是因人而異的,我的生活在你眼里并不一定是好的,你的生活我也不一定認同。很多時候我們并不快樂,那是因為我們總是與自己較真,沒有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而是在不經意間迎合別人的要求,刻意改變,違背內心真實的想法,所以我們才會變得不快樂。所以,放下那些所謂的“標準意義的生活”,按照自己真實的想法去追求生活,我們應該記住,真正讓自己快樂的是自己的內心而非別人的眼光。
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