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學與人際溝通
- 金巖
- 1612字
- 2020-07-17 13:38:18
談談自己的糗事,增添你的親和力
生活中,我們大部分人對心理學都充滿了好奇心,覺得每一個心理學專家都是精明干練、十全十美、高高在上而又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其實,真正接觸過他們的人并不這樣認為,他們不是超人,也不是生活在神話里的人,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才得到了大多數人的信賴與支持。
在和別人接觸交談的時候,他們能夠把真實的自己呈現給對方,很少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十全十美的人。在必要的時候,他們還會談一些自己的“糗事”來博得對方的好感。因為他們知道,把自己打扮得太過完美,就會拉開和別人之間的距離,很難取得他人的信任。
有一次,記者采訪一名剛剛破解了一個大案的警官:“在和犯罪分子交手的時候,你感到害怕嗎?”許多人都認為這名警官一定會回答說“沒有”,沒想到他卻說:“害怕過。就拿這次來說,有機會的話,我就逃跑了。但當時的條件不允許,我不得不拼了性命和他們打斗。要不是想著趕緊離開現場的話,或許我就被他們打死了……”記者們聽到他的回答,都輕松地笑了起來,同時,也都覺得這位警官非常可愛,是一個可信任的人。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擔心:自我暴露出缺點、弱點,向他人展現自己的隱私,講出自己的“糗事”,很可能會讓對方看不起自己、疏遠自己。其實,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從這名警官的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說出自己的“糗事”非但沒有任何的負面作用,反而還會讓人感覺到你是一個誠實的人,同時,也會讓人更加喜歡你和信任你。
在社會交往中,適當地透露一下自己的“糗事”,是一種拉近彼此關系、獲得他人信任的處世技巧。樂意讓別人分享自己的不足,就等于是樂于與別人推心置腹地交談,因此,也就能夠很好地吸引別人,獲得別人的好感。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一個從不透露個人信息、情感和想法的人,會給人一種不真實的印象,也會讓人心生隔閡,產生戒備。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自己推心置腹地和別人講述個人真情實感的時候,對方卻顧左右而言他,打“太極拳”,不和你交心。這對于陳述者來說,會感到非常不舒服,對那個閃爍其詞的人也就難以產生親切感和依賴感。反之,當一個人向你詳細地陳述內心的真實感受,毫不忌諱地說出自己的“糗事”時,你就會覺得這個人對你非常信任,并在感動之余對他充滿好感。
有一個心理學家曾經說過:“要想換取別人的信任,首先應該讓他人了解到真實的自我,這樣的人在心理上才是健康的。”因此,在和同事相處的時候,你不妨向對方袒露一點自己的隱私,講一些無關緊要卻誘惑力十足的“模事”,這樣更易贏得別人的心,換取他人對你的信任。
當然,凡事都應該有個度,在透露個人“糗事”的時候,也應該掌握一定的界限,決不能把自己裝扮成他人的笑料;否則,就有自輕自賤之嫌疑,也會讓別人看不起你,更會給他人留下一些嘲笑捉弄你的把柄。因此,在向別人透露個人“糗事”的時候,我們應該掌握以下兩點原則。
1.透露的信息量要適當
一個從不表露自己內心想法的人,很難和別人建立密切的關系;而一個總是向別人灌輸過量信息的人,也不會引起別人的好感。因為,喋喋不休地講述自己遇到的種種尷尬或者難堪之事,很可能引起他人的審美疲勞,也可能會引起他們對你的輕視之心和侮辱之舉。因此,在講個人隱私、透露“糗事”的時候,要做到恰到好處,既不能沒有,也不能太多。
2.提供的信息最好和別人的生活與性格相近
“糗事”雖然是自己的,但在透露隱私的時候最好選擇和別人的生活相近的信息,換句話說,就是講一些別人也曾經有過的類似的“糗事”。這樣做有兩方面好處:第一,避免了授人以柄,畢竟,這樣的事情誰都碰到過,別人不可能因為你的“糗事”而嘲笑你,因為他也有類似的經歷,在這些事情上并不存在優越感和批評權;第二,可以迅速拉近雙方的距離,讓對方將你引為知音。當別人得知你們的“尷尬遭遇”相似時,就會覺得彼此之間在性格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心理上也就自然而然地愿意和你更進一步。如此一來,交談雙方的感情就能迅速升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