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這樣做 孩子不感冒 不發燒作者名: 李愛科本章字數: 1556字更新時間: 2020-07-31 16:40:42
這樣穿衣服,孩子不感冒
孩子穿得多不多與年齡密切相關
有人說孩子應該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有人說孩子應該比大人多穿一件衣服,那么到底哪個說法對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知道,孩子穿衣服起到什么作用。

其實,判斷孩子穿得多不多,要看孩子的具體年齡。
1個月以內的孩子
1個月以內的孩子屬于新生兒,他們剛剛來到世間,體溫調節能力很差,只要環境溫度低于人體舒適的24~26℃,就有必要給孩子多穿一點,也就是比大人多穿一層。
1個月以上的孩子
對于1個月以上的孩子,穿衣服多與不多,主要靠摸汗來判斷。
后背摸上去冰涼增衣服要謹慎
如果摸孩子的后背冰涼的話,說明穿衣服不夠暖和,但也不要盲目過多添衣,否則也可能捂著孩子,增加發熱、咳嗽等的概率。
需要注意:摸汗的部位有講究,不是手心、不是額頭,而是孩子的后背。大人用溫暖的手,順著孩子的衣服領子往下一摸:

冬、春季穿衣法則
1個月以內的孩子
如果新生兒在室內,孩子體溫調節能力較差,美國兒科學會APP是這樣建議的:
1.除非室內溫度特別高(24℃以上),否則新生兒都要穿幾層衣服來保暖,具體方法:先給孩子穿一件貼身的小上衣,下面包上尿布或尿不濕,然后再穿一件睡衣或者罩衫,最后用嬰兒被包起來就行(睡衣或罩衫根據季節增減)。
2.假如是早產兒,孩子可能需要再加一層衣服,直到他的體溫達到足月兒的水平,且身體能適應外界溫度的變化。
如果孩子要外出,就要適當給孩子加厚貼身衣物,可以加一個連體單衣或連體棉服或連體羽絨服等。這樣進入室內,可以脫掉外衣,穿脫衣服比較方便。
1歲以內的孩子
如果孩子在室內,因為孩子還不會走,多是大人抱著,所以連體服仍然是首選。帶孩子外出,可加一件連體單衣或連體棉服或連體羽絨服等。
1~2歲的孩子
如果孩子在室內,孩子能獨立行走,家長可以逐步嘗試給孩子穿分體的棉內衣。
孩子外出大多數時候還是需要抱著,建議給孩子穿背帶褲,方便穿脫,又能護住小肚子,一舉兩得。
2歲以上的孩子
如果孩子在室內,2歲以上的孩子,基本可以跑跑跳跳了。孩子能參與的活動也多了起來,跑跳起來可能大汗淋漓,玩起積木、樂高等又能坐上半個小時。這一階段該如何給孩子穿衣服呢?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洋蔥式穿衣法。
顧名思義,就是像洋蔥一樣,一層層裹著,但從內到外,只需三層:

此外,當家長糾結要不要穿第三層的時候,馬甲可以派上用場,既可以溫暖軀干,還可以讓孩子自由活動。
夏、秋季穿衣法則
1個月以內的孩子
如果在室內,家長可以給孩子上身穿和尚服,下身包裹尿不濕,然后蓋個被單或薄被即可。如果外出,可以在最外面裹一個厚一點的薄被,以免受風。
1歲以內的孩子
不管是室內還是外出,家長都可以給孩子穿連體衣服,外加一個外套,方便孩子穿脫。
1歲以上的孩子
孩子開始獨立行走,可以嘗試讓孩子穿分體衣服,外加外套,方便孩子穿脫。
不要給孩子穿戴這些
1.帶繩的衣服:因為衣服頭頸部的繩帶如果遇到外力牽拉,很可能會致命。
2.長圍巾:因為孩子喜歡跑跳、互相打鬧,一不留神就可能勒住孩子的脖子,發生危險。
穿衣遵循【兩暖一涼】,增強孩子免疫力
背暖
如前面所說,可以通過摸孩子背部暖不暖來判斷孩子穿衣合適不合適。最重要的是,保持孩子背部的溫暖可以有效地減少感冒的發生。
肚暖
由于孩子腹部肌肉不發達,加上腸胃對溫度比較敏感,當受到寒冷刺激時,孩子的腸胃蠕動會增加,可能會出現腸痙攣、腹脹、腹痛等癥狀,甚至出現腹瀉。此外,如果孩子腹部受涼了,還可能影響孩子的食欲,所以平時給孩子做個兜肚或者穿上馬甲都是不錯的選擇。
頭涼
頭部是全身最不怕冷的地方。有研究顯示,人腦的重量約占身體的2%,但大腦消耗的能量卻占全身消耗能量的20%左右,加上頭發密集,也會大量散熱,所以頭部是身體的“散熱大戶”。所以,保持孩子頭部相對低溫,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此外,保持孩子頭部涼爽,有利于孩子神清氣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