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好肺 孩子不咳嗽 不過敏
- 李愛科
- 2375字
- 2020-07-31 16:40:18
養肺護肺這樣做,孩子發熱概率低
為孩子選擇棉麻、樣式寬松的服飾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年輕的媽媽們總是喜歡把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在這兒要提醒注意的是,無論媽媽們如何去打扮自己的孩子,在服飾上仍然要有所注意,否則,就可能會因為漂亮、美麗,在無意識間傷及到孩子的肺,從而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健康。
中醫在說到肺的時候,認為其“在體合皮,其華在毛”。什么意思?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肺通過肺氣宣發衛氣于體表,讓肌膚具有抵御外邪的作用;肌膚則通過宣散肺氣來調節呼吸。而孩子所穿的衣服,與肌膚的接觸最為親密,直接影響到肌膚的健康,會間接對肺帶來影響。

例如,當天氣熱的時候,孩子為了排泄體內多余的熱量,多通過肌膚的毛孔散發出來,或者是以汗液的形式排出去。倘若孩子所穿的衣服透氣性能不好,或者過于窄小,就難以將散出體外的熱量揮發出去,如汗水停留在肌膚的表層難以揮發,會變得潮潮的,毛孔也被堵塞了。如此一來,就阻止了孩子體內多余熱量的散發,淤積于體內,體溫也就自然而然地升高,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出現了發熱癥狀。不僅如此,如果孩子的衣物甲醛含量超高,有刺激性和異味,對于孩子身體健康所帶來的傷害更大,還極有可能引發過敏反應。
以上,就是媽媽們在為孩子選擇衣服時所要考慮的。那么,如何給孩子挑選合適的衣物呢?一般來說,在面料的選擇上,應考慮選用棉麻的;在款式上,則應該盡量選擇較為寬大,且方便穿脫。
在辨別衣服面料時,除了看標簽上的數據外,媽媽還可以采用摸和聞的方法。“摸”,即用手去摸面料,看看是不是柔軟舒適;“聞”,就是用鼻子去聞氣味,看看衣服是不是會有異味,如有刺激性的異味,為了孩子的健康,就應該選擇放棄。
熱不即減衣,外邪難侵襲
媽媽在看護孩子時,除上面所說的要注意衣物的面料和款式選擇外,還有一點在日常生活中也應多加注意——在孩子玩耍,或者是天氣突然變暖時,不要立刻給孩子脫減衣服。
作為媽媽,要知道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較弱,當他們感到熱的時候,為了散發體內的熱量,肌膚的毛孔是打開的。他們的衣物,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道抵御外邪的防線。當孩子玩的發熱之時,突然間脫減衣物,毛孔一時之間難以收縮,再加上抵抗力原本就比成年人要弱,失去了衣物的那道防御線后,外邪就會乘虛而入,鉆入毛孔,侵襲機體,最終傷及到肺。
生活中,不少年輕媽媽們帶孩子在戶外玩耍,見到孩子玩得滿頭大汗,怕孩子熱著了,便會給孩子脫衣服,而這一脫,往往就會引起發熱、咳嗽,或者是感冒。
既然如此,當孩子玩得發汗,或者天氣變暖時,媽媽應該怎樣做呢?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稍微歇一會兒,待身上的汗水干了之后,找一個避風的地方給孩子脫減衣服。

保持室內清潔衛生,讓孩子自由輕松呼吸
要想保護好孩子的肺,媽媽們就要注重室內的清潔衛生。因為,在一天之中,孩子大部分時間都在室內活動。如果不能保持室內的清潔衛生,空氣中飄滿了各種各樣的病毒細菌以及其他致病的微粒,長期處在這種環境下,不要說孩子,恐怕成年人也容易生病。以下,就是媽媽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的。

常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的自然流動
在天氣好的時候,注意開窗通風。不過,選擇開窗通風的時間,最好在9:00~11:00或14:00~16:00這兩個時間段。因為此時氣溫已經升高,沉積在大氣底層的有害氣體已經散去。
清除室內家具的灰塵,保持室內的衛生
具體來說,就是拖地,清除每天從外面帶回來的灰塵;清理空調、風扇、電視機、計算機和其他家具的一些灰塵。主要注意的:一是不能有很多的灰塵,因為室內的灰塵太多,人一活動,就可能通過口鼻吸入到體內;二是不能有一些潮濕腐敗的東西,這些東西容易發生霉變,影響到空氣質量,同樣會對孩子的肺帶來傷害。
及時清理生活以及廚房垃圾
不要滯留垃圾,每天至少倒一次垃圾,特別是食用類的垃圾,要及時清理,因為它們不僅會滋生細菌,還會長很多小蟲子。
擺放綠色植物,凈化室內空氣
很多綠色植物都能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像平安樹就能釋放出一種清新的氣體,不僅可以凈化空氣,還能讓人心情愉悅;再如吊蘭或者常春藤等一些常見的室內盆栽,都有很好地吸收室內二氧化碳并釋放氧氣的作用。
Q孩子發熱需要到醫院就醫嗎?
孩子在出現發熱癥狀的時候,是不是應該去醫院,應該根據具體的情況而定。一般來說,孩子低度發熱,體溫<38℃,精神狀態較好時,可以留在家中觀察,采用物理退熱法;中度發熱,體溫在38~38.9℃時,媽媽可先考慮給孩子服用退燒藥,2天后情況沒有好轉,就需要前往醫院了;當孩子體溫超過39℃,應該立即帶孩子前往醫院檢查,找出病因,判定疾病,對癥治療。
那么,孩子發熱,到醫院檢查,究竟要檢查什么?一般來說醫生常建議檢測血常規和C反應蛋白。
血常規檢查
血常規檢查是最基本的血液檢驗,即檢驗血液中3種不同功能的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其中的許多項具體指標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標,是觀察治療效果、用藥或停藥、繼續治療或停止治療、疾病復發或痊愈的常用指標。
如果孩子發熱,做血常規檢查的結果顯示白細胞至少超過15×109/L, CRP超過30,就可能是細菌感染。
C反應蛋白(CRP)
C反應蛋白是機體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發生組織損傷等炎癥性刺激時,肝細胞合成的急性相蛋白,在各種急性炎癥、損傷等發作后數小時內會迅速升高,并有成倍增長之勢;病變好轉后又迅速降至正常。其升高幅度與感染的程度成正比,被認為是急性炎癥時反應最主要、最敏感的指標之一。
根據CRP判斷細菌感染與病毒感染
CRP與白細胞總數、紅細胞沉降率和多形核(中性)白細胞數量等具有相關性,尤其與白細胞總數存在正相關。可幫助判斷感染類別,并用于細菌和病毒感染的鑒別診斷:細菌感染時,CRP水平升高;而病毒感染時,CRP不升高或輕度升高。所以,醫生可以根據CRP結果有針對性地選擇藥物。
去醫院途中的注意事項
不要給孩子捂得太厚,穿平常衣服即可;坐車最好通風,不要直吹;及時擦干排出的汗水。同時,可以用一些物理方法降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