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微草堂筆記全鑒(典藏誦讀版)
- (清)紀昀
- 9727字
- 2020-07-31 16:10:25
卷一 灤陽消夏錄一
【原典】
乾隆巳酉夏[1],以編排秘籍,于役灤陽[2]。時校理久竟,特督視官吏題簽庋架而已[3]。晝長無事,追錄見聞,憶及即書,都無體例。小說稗官,知無關于著述;街談巷議,或有益于勸懲[4]。聊付抄胥存之[5],命曰《灤陽消夏錄》云爾。
【注釋】
[1]乾隆已酉: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
[2]于役:行役,指因公務奔走在外。灤陽:今河北承德市,因在灤河之北,故名。
[3]庋(guǐ)架:放置在架子上。
[4]勸懲:勸誡。
[5]抄胥(xū):古代負責繕寫的小官吏。
【譯文】
【原典】
愛堂先生言:聞有老學究夜行,忽遇其亡友。學究素剛直,亦不怖畏,問:“君何往?”曰:“吾為冥吏,至南村有所勾攝[1],適同路耳。”因并行。至一破屋,鬼曰:“此文士廬也。”問:“何以知之?”曰:“凡人白晝營營,性靈汩沒[2]。唯睡時一念不生,元神朗澈,胸中所讀之書,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竅而出,其狀縹渺繽紛,爛如錦繡。學如鄭、孔[3],文如屈、宋、班、馬者[4],上燭霄漢,與星月爭輝;次者數丈,次者數尺,以漸而差;極下者亦熒焚如一燈照映戶牖。人不能見,惟鬼神見之耳。此室上光芒高七八尺,以是而知。”學究問:“我讀書一生,睡中光芒當幾許?”鬼囁嚅良久曰[5]:“昨過君塾,君方晝寢。見君胸中高頭講章一部[6],墨卷五六百篇[7],經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8],字字化為黑煙,籠罩屋上。諸生誦讀之聲,如在濃云密霧中。實未見光芒,不敢妄語。”學究怒叱之,鬼大笑而去。

【注釋】
[1]勾攝:拘捕,傳拿。
[2]汩(gǔ)沒:埋沒、沉沒。
[3]鄭:指鄭玄,東漢末年的經學大師。孔:指孔安國,孔子十代孫,西漢經學家。
[4]屈、宋、班、馬:分別指屈原、宋玉、班固、司馬遷。
[5]囁嚅:想說又不敢說,吞吞吐吐的樣子。
[6]高頭講章:指八股時文家解釋《四經》的講義。因列于朱熹注的《四書》的書眉(高頭)上,故名。
[7]墨卷:指明清科舉考試試卷的一種名目。
[8]策略:古代讀書人為參加科舉考試而準備的壓題文章。
【譯文】
【原典】
滄州城南上河涯,有無賴呂四,兇橫無所不為,人畏如狼虎。一日薄暮,與諸惡少村外納涼,忽隱隱聞雷聲,風雨且至。遙見似一少婦,避入河干古廟中。呂語諸惡少曰:“彼可淫也。”時已入夜,陰云黯黑。呂突入,掩其口,眾共褫衣沓嬲[1]。俄雷光穿牖,見狀貌似是其妻,急釋手問之,果不謬。呂大恚[2],欲提妻擲河中。妻大號曰:“汝欲淫人,致人淫我,天理昭然,汝尚欲殺我耶?”呂語塞,急覓衣褲,已隨風入河流矣。旁皇無計[3],乃自負裸婦歸。云散月明,滿村嘩笑,爭前問狀。呂無可置對,竟自投于河。蓋其妻歸寧[4],約一月方歸。不虞母家遘回祿[5],無屋可棲,乃先期返。呂不知,而搆此難[6]。后妻夢呂來曰:“我業重[7],當永墮泥犁[8]。緣生前事母尚盡孝,冥官檢籍,得受蛇身,今往生矣。汝后夫不久至,善事新姑嫜;陰律不孝罪至重,毋自蹈冥司湯鑊也[9]。”至妻再醮日[10],屋角有赤練蛇垂首下視,意似眷眷。妻憶前夢,方舉首問之,俄聞門外鼓樂聲,蛇于屋上跳擲數四,奮然去。
【注釋】
[1]褫(chǐ):奪去,革除,這里指脫去。嬲(niǎo):糾纏,戲弄。
[2]恚(huì):憤怒,生氣。
[3]旁皇:內心不安而徘徊不定的樣子。
[4]歸寧:女子回娘家。
[5]遘(gòu):遭遇。回祿:相傳為火神的名字,這里引申指火災。
[6]搆(gòu):造成。
[7]業:佛教名詞,如“業報”,佛教指善惡的報應。
[8]泥犁:梵語,指地獄。
[9]湯鑊(huò):煮著滾水的大鍋。古代常用作刑具,用來烹煮有罪之人。
[10]再醮(jiào):舊時指女子在丈夫死后再嫁。
【譯文】
【原典】
獻縣令明晨,應山人。嘗欲申雪一冤獄,而慮上官不允,疑惑未決。儒學門斗有王半仙者[1],與一狐友,言小休咎多有驗[2],遣往問之。狐正色曰:“明公為民父母,但當論其冤不冤,不當問其允不允。獨不記制府李公之言乎[3]?”門斗返報,明為愯然[4]。因言制府李公衛未達時,嘗同一道士渡江。適有與舟子爭垢者,道士太息曰:“命在須臾,尚較計數文錢耶!”俄其人為帆腳所掃,墮江死。李公心異之。中流風作,舟欲覆。道士禹步誦咒[5],風止得濟。李公再拜謝更生。道士曰:“適墮江者,命也,吾不能救。公貴人也,遇厄得濟,亦命也,吾不能不救,何謝焉?”李公又拜曰:“領師此訓,吾終身安命矣。”道士曰:“是不盡然。一身之窮達,當安命,不安命則奔競排軋,無所不至。不知李林甫、秦檜,即不傾陷善類,亦作宰相,徒自增罪案耳。至國計民生之利害,則不可言命。天地之生才,朝廷之設官,所以補救氣數也。身握事權,束手而委命,天地何必生此才,朝廷何必設此官乎?晨門曰[6]:“‘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諸葛武侯曰:‘鞠躬盡癢,死而后已。成敗利鈍,非所逆睹。’此圣賢立命之學,公其識之。”李公謹受教,拜問姓名。道士曰:“言之恐公駭。”下舟行數十步,翳然滅跡[7]。昔在會城,李公曾話是事,不識此狐何以得知也。
【注釋】
[1]門斗:清朝官學中的仆役。
[2]休咎:善惡、吉兇的情況。
[3]制府:清代對總督的尊稱。
[4]慢(sǒng)然:害怕、驚懼的樣子。
[5]禹步:道士在禱神禮儀中常用的一種步法動作。
[6]晨門:看守城門的官吏。
[7]翳(yì)然:隱蔽、隱藏的樣子。

【譯文】
【原典】
北村鄭蘇仙,一日夢至冥府,見閻羅王方錄囚。有鄰村一媼至殿前[1],王改容拱手,賜以杯茗,命冥吏速送生善處。鄭私叩冥吏曰:“此農家老婦,有何功德?”冥吏曰:“是媼一生無利已損人心。夫利己之心,雖賢士大夫或不免。然利己者必損人,種種機械[2],因是而生,種種冤愆[3],因是而造;甚至貽臭萬年,流毒四誨,皆此一念為害也。此一村婦而能自制其私心,讀書講學之儒,對之多愧色矣。何怪王之加禮乎!”鄭素有心計,聞之惕然而寤。鄭又言,此媼未至以前,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稱所至但飲一杯水,今無愧鬼神。王哂曰[4]:“設官以治民,下至驛丞閘官,皆有利弊之當理。但不要錢即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飲,不更勝公乎?”官又辯曰:“某雖無功,亦無罪。”王曰:“公一生處處求自全,某獄某獄,避嫌疑而不言,非負民乎?某事某事,畏煩重而不舉,非負國乎?三載考績之謂何?無功即有罪矣。”官大蹴臘[5],鋒棱頓減。王徐顧笑曰:“怪公盛氣耳。平心而論,要是三四等好官,來生尚不失冠帶。”促命即送轉輪王[6]。觀此二事,知人心微曖,鬼神皆得而窺,雖賢者一念之私,亦不免于責備。“相在爾室”[7],其信然乎!
【注釋】
[1]媼(ǎo):年老的婦女。
[2]機械:心機,狡詐。
[3]冤愆(qiān):冤仇罪過。愆,罪過,過失。
[4]哂(shěn):冷笑,譏笑。
[5]賬蠟(cù jí):恭敬不安的樣子。
[6]轉輪王:迷信中的地獄十殿閻王之一,主管輪回。
[7]相在爾室:出自《詩經·大雅·抑》:“相在爾室,尚不愧于屋漏。無曰不顯,莫予云覯;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意思是看看你的室中,在陰暗的地方也要光明磊落。什么都是顯而易見的,不要以為別人看不見;神明的來臨是不可猜度的,難道能夠任意猜透他嗎?
【譯文】
【原典】
無云和尚,不知何許人。康熙中,掛單河間資勝寺[1],終日默坐,與語亦不答。一日,忽登禪床,以界尺拍案一聲,泊然化去。視案上有偈日[2]:“削發辭家凈六塵[3],自家且了自家身。仁民愛物無窮事,原有周公、孔圣人。”佛法近墨[4],此僧乃近于楊[5]。
【注釋】
[1]掛單:佛教名詞,指行腳僧到寺院投宿。
[2]偈(jì):佛經中的唱詞。
[3]六塵:佛教用語,指依于六根所接之六塵,即聲、色、香、味、觸、法。塵,即染污之義。
[4]墨:指墨家創始人墨翟。
[5]楊:指先秦哲學家楊朱,戰國時期魏國人,字子居,道家楊朱學說派創始人,主張利己。
【譯文】
【原典】
天津某孝廉[1],與數友郊外踏青。皆少年輕薄。見柳蔭中少婦騎驢過,欺其無伴,邀眾逐其后,熳語調謔。少婦殊不答,鞭驢疾行。有兩三人先追及,少婦忽下驢軟語,意似相悅。俄某與三四人追及,審視,正其妻也。但妻不解騎,是日亦無由至郊外。且疑且怒,近前訶之[2],妻嬉笑如故。某憤氣潮涌,奮掌欲摑其面。妻忽飛跨驢背,別換一形,以鞭指某數曰:“見他人之婦,則狎褻百端;見是己婦,則恚恨如是。爾讀圣賢書,一恕字尚不能解,何以掛名桂籍耶[3]?”數訖,徑行。某色如死灰,殆僵立道左[4],不能去。竟不知是何魅也。

【注釋】
[1]孝廉:明清兩代對舉人的稱呼。
[2]訶(hē):斥責,大聲怒罵。
[3]桂籍:指科舉登第人員的名籍。
[4]道左:道路邊。
【譯文】
【原典】
德州田白巖曰:有額都統者,在滇黔間山行,見道士按一麗女于石,欲剖其心。女哀呼乞救。額急揮騎馳及,遽格道士手[1],女嗷然一聲[2],化火光飛去。道士頓足曰:“公敗吾事!此魅已媚殺百馀人,故捕誅之以除害。但取精已多,歲久通靈,斬其首則神遁去,故必剖其心乃死。公今縱之,又貽患無窮矣。惜一猛虎之命,放置深山,不知澤麋林鹿,劇其牙者幾許命也[3]!”匣其匕首,恨恨渡溪去。此貽白巖之寓言,即所謂“一家哭,何如一路哭”也[4]。姑容墨吏,自以為陰功,人亦多稱為忠厚;而窮民之賣兒貼婦,皆未一思,亦安用此長者乎?
【注釋】
[1]遽(jù):急,倉猝。
[2]嗷(qiào)然:形容聲音響亮、激越。
[3]劇(mó):削、切。
[4]一家哭,何如一路哭:指罷免一個不稱職的官吏,不過使他一家因此痛苦,這點悲傷怎么比得上一個地區的百姓所遭受的痛苦呢。這句話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的名言。范仲淹為相,銳意改革吏治,取諸路監司名冊,將不稱職者姓名一筆勾去。一路,是宋代的行政區域,相當于今天的一個省。
【譯文】
【原典】
安中寬言:昔吳二桂之叛[1],有術士精六壬[2],將往投之。遇一人,言亦欲投三桂,因共宿。其人眠西墻下,術士曰:“君勿眠此,此墻亥刻當圮[3]。”其人曰:“君術未深,墻向外圮,非向內圮也。”至夜果然。余謂此附會之談也,是人能知墻之內外圮,不知三桂之必敗乎?
【注釋】
[1]吳三桂(1612-1678):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遼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明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后封為漢中王、濟王。1644年降清,引清軍入關,封平西王,1662年殺南明永歷帝,1673年下令撤藩,發動三藩之亂,1678年秋在衡陽病逝。
[2]六壬:又稱“六壬神課”,是陰陽五行占卜吉兇的一種術數。即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統稱為六壬。
[3]圮(Pǐ):坍塌,倒塌。
【譯文】
【原典】
又,去余家三四十里,有凌虐其仆夫婦死而納其女者。女故慧黠[1],經營其飲食服用,事事當意。又凡可博其歡者,冶蕩狎媟[2],無所不至。皆竊議其忘仇。蠱惑既深,惟其言是聽。女始則導之奢華,破其產十之七八。又讒間其骨肉[3],使門以內如寇仇。繼乃時說《水滸傳》宋江、柴進等事,稱為英雄,慫恿之交通盜賊[4]。卒以殺人抵法。抵法之日,女不哭其夫,而陰攜卮酒[5],酹其父母墓曰[6]:“父母恒夢中魘我[7],意恨恨似欲擊我。今知之否耶?”人始知其蓄志報復,曰:“此女所為,非惟人不測,鬼亦不測也,機深哉!”然而不以陰險論,《春秋》原心,本不共戴天者也。
【注釋】
[1]慧黠(xiá):聰明而狡猾。
[2]狎媒(xiá xiè):放蕩胡鬧。媟,通“褻”。
[3]讒間:離間。
[4]交通:勾結,串通。
[5]卮(zhí):古代盛酒的容器。
[6]酹(lèi):拿酒祭奠。
[7]魘:夢中驚嚇。
【譯文】

【原典】
陳楓崖光祿言[1]:康熙中,楓涇一太學生,嘗讀書別業[2]。見草間有片石,已斷裂剝蝕,僅存數十字,偶有一二成句,似是夭逝女子之碣也[3]。生故好事,意其墓必在左右,每陳茗果于石上,而祝以狎詞。越一載馀,見麗女獨步菜畦間,手執野花,顧生一笑。生趨近其側,目挑眉語,方相引入篙后灌莽間,女凝立直視,若有所思,忽自批其頰曰:“一百年,心如古井,一旦乃為蕩子所動乎?”頓足數四,奄然而滅。方知即墓中鬼也。蔡修撰季實曰[4]:“古稱蓋棺論定,觀于此事,知蓋棺猶難論定矣。是本貞魂,乃以一念之差,幾失故步。”晦庵先生詩日[5]“世上無如人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諒哉!
【注釋】
[1]光祿:官名。
[2]別業:別墅。
[3]碣:圓頂的墓碑。
[4]修撰:官名。科舉一甲第一名進士即授翰林院修撰。
[5]晦庵先生:指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南宋理學家、教育家。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