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練式溝通:直達人心的銷售口才技巧
- 黃利君
- 1780字
- 2020-07-31 16:14:39
1.檢定語言模式
在現實銷售中,有時候銷售員會很頭痛地發現,自己的話語或者客戶的話語都會遭受一定程度的誤解,從而終止銷售。而這一過程就涉及了檢定語言模式。
檢定語言模式是NLP最重要的技巧之一,是由美國的兩位心理學家理察·班德勒和約翰·格林德提出來的,他們將語言分為兩個結構,即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表層結構是指已經說出來的話語,這部分話語經歷了三個層次的變化:扭曲、歸納和刪減。而深層結構是指一個人的價值觀、信念、規條,這是人們未說出口的“話”。所有話語都來自于深層結構,經過扭曲、歸納和刪減三個程序的作用,最終會形成說出口的話語。也就是說,人們說出口的話語會深刻地受到深層結構的影響。
檢定語言模式能幫助銷售員不被語言所困惑,而擁有駕馭語言的能力,能夠有效地了解一段話語的邏輯結構,即用語言去澄清語言,從而掌握一套有效的思考技巧。
當銷售員能夠熟練應用好檢定思維模式,他會看到自身無論是語言還是思維上的不足之處和前進方向,進而讓自己的語言和想法更為成熟。那么,在現實銷售中,銷售員如何應用好檢定語言模式,使銷售員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并深刻了解自己思維的狹隘性和自身的可成長空間呢?
(1)扭曲
人們對一件事情的認知,會出現扭曲的現象。而這種扭曲是每個人都難以避免的。扭曲類句式一般有以下幾種:
一是臆斷式。這是指銷售員或多或少會臆斷客戶的話語,會形成自己主觀判斷,銷售員要讓自己克服這種心理。例如“客戶拒絕我,肯定是因為我不夠好看”“客戶不喜歡的我的推銷”等,銷售員化解為:你(指銷售員自己)是怎么看出來的?你是怎么知道的等。
二是因果式。例如,“客戶說沒時間,因為不想聽我說太多”“這種心情使我無法工作”等,銷售員要告誡自己不要強行在兩件事物中建立因果邏輯關系,化解為:這兩件事情一定存在邏輯關系嗎?
三是相等式。例如,客戶沒能盡快成交就是反對(或拒絕)。化解為:“還沒成交”和“反對”是一樣的意思嗎?沒能盡快成交除了拒絕,還有哪些意思呢?
四是假設式。例如,“為什么你會拒絕我的銷售”化解為“是什么使你認為我應該要接受你”或“是什么使你認為我不是在好好接受你”。
(2)歸納
歸納是指銷售員會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來判定眼前的新行為。例如,客戶曾經以“我沒時間”為由拒絕過銷售員,那么在以后的銷售談判中,只要客戶說“我沒時間”,銷售員自然就將這句話歸納到客戶拒絕自己的行為中。
歸納式有以下幾種句式:
一是以偏概全式。通常,以偏概全式銷售員會武斷地斷定客戶的行為,甚至會在客戶的行為上加上“絕對”“肯定”“向來”等詞語,如“客戶每次都是以這樣的理由拒絕我”等;如“客戶從來都不曾耐心聽我說話”化解為“從來?包括一開始的時候?”。
二是能力限制式。例如,“我不能解決客戶的問題”化解為“是什么阻止你不能解決”,樹立信心,探索更多可能性。
三是需要性。例如,“我應該先問問我的同事們我才能做”化解為“不問你的同事就做不好嗎”。
四是價值判斷。即說出的話中有明顯的價值取向,但沒有真實的來源。例如“客戶都是喜歡拒絕銷售員的”化解為“誰說客戶都是喜歡拒絕銷售員的”。
(3)刪減
刪減是指銷售員在聽客戶表達時,會刪減以下幾項內容:
一是名詞不明確,如“他們拒絕了我”改為“誰拒絕了你”;
二是動詞不明確,“他們拒絕購買”改為“他們怎么拒絕你了”;
三是簡單刪減式,如“我不明白”化解為“你不明白什么”;
四是副詞不明確,如“他拒絕了”改為“他怎么拒絕了”;
五是比較刪減,如“我表現得糟糕透了”化解為“和誰比較呢”等。
銷售員在使用檢定語言模式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方能取得最佳效果。
第一,銷售員在處理問題時,先要從扭曲類著手,然后才是歸納類,最后才是刪減類。因為扭曲類最能接觸客戶的深層結構,了解客戶最真實的想法。而刪減類則是大多人都無法避免的說話方式,如果銷售員一開始就花大量的時間思索客戶話語中刪減了什么,會浪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
第二,為了獲得更多有用的信息,銷售員在了解客戶的話語時,無須對客戶的每句話都進行檢索,而是需要了解到自己想要了解到客戶的什么信息,進而集中對該部分話語進行檢索,更好地幫助客戶和自己解決困擾。如果總是將精力放在揣摩客戶的每句話語上,則會讓工作繁累而無趣。
第三,銷售員需要了解的是,檢定語言模式中的每句話其實沒有所謂的對錯之分,銷售員需要做的就是引導雙方找到更多的突破口,關注機會而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