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6 兒童服裝標準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加大,我國兒童服裝產業發展迅猛,國內市場環境已悄然改變,童裝的產業環境也在改善,目前我國童裝產業正面臨著全面的產業升級。

2006年是中國童裝行業轉變經營模式、實現整體升級的重要年份,審視目前童裝行業發展現狀,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改進行業弊端是尤為重要的。從宏觀層面和微觀角度來講,童裝產業即將迎來發展的“盛世”,品牌是產品競爭的核心內容,品牌的基礎是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了解和掌握相應國家標準,是企業提高產品質量的重要保障之一。

1.6.1 童裝產品依據標準考核指標

童裝產品質量按GB 18401—2003強制性國家標準和產品所執行的標準進行綜合考核。

(1)GB 18401—2003《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強制性國家標準是為了保證紡織產品對人體健康無害而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考核5個指標、9項內容,甲醛、pH值、色牢度(耐水、耐汗漬、耐摩擦、耐唾液)、異味、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標準中將產品分為 3類:

A類:嬰幼兒用品,甲醛含量≤20mg/kg;B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甲醛含量≤75mg/kg;C類: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甲醛含量≤300mg/kg。

A類和B類產品pH值允許在4.0~7.5范圍,C類產品pH值允許在4.0~9.0范圍。

A類嬰幼兒用品,耐水、耐汗漬色牢度要求≥3~4級,耐干摩擦、耐唾液色牢度要求≥4級;B類和C類產品耐水、耐汗漬、耐干摩擦色牢度都要求≥3級。3類產品均要求無異味,禁止使用在還原條件下分解出芳香胺染料的面料。

(2)童裝產品一般選用機織面料和針織面料,成品根據面料性能選擇相應的標準,因為面料不同標準考核的指標內容不同。

例如:機織面料童裝產品,主要按FZ/T 81003—2003《兒童服裝、學生服》標準考核(除GB 18401—2003標準考核的內容外),產品標準中考核服裝標識、外觀縫制質量、耐洗色牢度、耐濕摩擦色牢度、耐干洗色牢度、耐光色牢度、成品主要部位縮水率、起毛起球、纖維含量等指標。

針織類童裝產品,主要按FZ/T 73008—2002《針織T恤衫》、FZ/T 73020《針織休閑服裝》、GB/T 8878—2002《棉針織內衣》等標準考核,除按GB 18401—2003標準考核外,產品標準中考核標識、外觀質量、耐光、汗復合色牢度、耐洗色牢度、耐濕摩擦色牢度、水洗尺寸變化率、水洗后扭曲率、彈子頂破強力、起球、纖維含量等指標。

1.6.2 童裝強制性國家標準

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26日發布強制性國家標準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此為中國第一個專門針對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童裝)的強制性國家標準。該標準將于2016年6月1日正式實施。

記者從國家質檢總局當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鑒于嬰幼兒和兒童群體的特殊性,該標準在原有紡織安全標準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的各項安全要求,安全要求全面升級。

在化學安全要求方面,標準增加了6種增塑劑和鉛、鎘兩種重金屬的限量要求。在機械安全方面,標準對童裝頭頸、肩部、腰部等不同部位繩帶做出詳細規定,要求嬰幼兒及7歲以下兒童服裝頭頸部不允許存在任何繩帶;同時,標準對紡織附件也做出了規定,要求附件應具有一定的抗拉強力,且不應存在銳利尖端和邊緣。另外,該標準還增加了燃燒性能要求。

依據年齡不同,該標準將童裝分為兩類,適用于年齡在36個月及以下的嬰幼兒穿著的為嬰幼兒紡織產品,適用于3歲以上,14歲及以下的兒童穿著的為兒童紡織產品。

按安全要求的不同,標準將童裝安全技術類別分為A、B、C三類,A類最佳,B類次之,C類是基本要求。且要求嬰幼兒紡織產品應符合A類要求,直接接觸皮膚的兒童紡織產品至少應符合B類要求,非直接接觸皮膚的兒童紡織產品至少應符合C類要求。

該標準同時要求童裝應在使用說明上標明安全類別,嬰幼兒紡織產品還應加注“嬰幼兒用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棱县| 葫芦岛市| 青河县| 西藏| 津南区| 安义县| 临潭县| 麦盖提县| 密云县| 泰州市| 乐清市| 廊坊市| 西安市| 泸西县| 炎陵县| 洮南市| 泸水县| 虞城县| 连城县| 衡水市| 雷山县| 封丘县| 长岭县| 康平县| 苍梧县| 瑞金市| 滕州市| 黎川县| 霍山县| 凭祥市| 平度市| 茶陵县| 崇义县| 太湖县| 襄汾县| 潢川县| 海丰县| 光山县| 大庆市| 措美县| 建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