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5 校服面料色差標準

面料色差與服裝色差是影響校服質量和檔次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服裝生產、銷售和使用過程中,人們經??梢钥吹椒b的色差問題,這一問題嚴重地影響著校服的使用性能,即影響著校服穿著的外在美,因此,如何減少和避免校服的色差問題,一直是擺在服裝生產行業面前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校服色差問題的產生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是面料的色差,所以說,要解決校服的色差問題,必須把校服面料色差與校服色差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研究,才能從根本上找出內在的根源。

1.5.1 基本概念

色差是紡織品外觀質量方面的重要考核項目之一,目前在檢驗中,一般采用目測評定方法,對照《染色牢度褪色樣卡》評定等級。有時也使用測色儀器進行顏色測量,評定其等級,但如果儀器測定與目測評定有差異時,以目測為主。由于檢驗人員的目光和目測條件不一致,判斷結果常發生差異,為此檢驗人員之間必須經常統一目測標準,要求目測條件標準化。面料的色差主要有:一匹面料中分為左、中、右色差(包括深淺邊),前、后色差,正、反面色差;一批面料中分為件內匹與匹色差,件與件色差,不符合色樣(包括樣本與產品的色差,成交小樣與產品的色差)。

校服的色差主要有:一件校服上部位與部位之間的色差,同一部位上下、左右之間的色差;一套校服內件與件之間的色差;一批校服中箱與箱之間的色差,件與件之間的色差。校服的色差問題主要是由于面料的色差而產生的,如果面料的色差問題較少,生產出來的校服色差問題也就少,反之,則相反。但是有些面料色差問題可以在校服生產過程中被克服或者降低其色差嚴重程度,有些面料色差問題是很難克服的,只能不把這些面料投入生產,因此,面料色差問題與校服色差問題之間的關系不是簡單的因果關系,而是較為復雜的內在關系,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1.5.2 面料色差與校服色差問題的現狀

用國內面料生產的校服,大部分質量問題是由于面料質量問題引起的,對校服質量問題有“三分縫制,七分面料”的說法,確實有其深刻的道理,而面料的質量問題中大部分是色差問題,可以說,色差問題是我國當前校服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為了合理利用面料,節約資金和降低成本,不耽誤校服生產進度,在某些情況下,生產企業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加以克服色差問題,比如生產企業可以采用對校服面料進行分類管理的辦法,以消除一些可以避免的色差問題。實施分類管理辦法,首先必須建立科學的生產工藝和質量檢驗監督管理制度;其次是實施對校服面料的批次檢驗,并做好檢驗原始記錄,把不同色差程度的面料加以歸類;最后結合校服的檔次、款式和生產工藝特點,并依據檢驗標準的要求,對面料加以合理的歸類,在生產過程中也要嚴格按分類管理的辦法執行,加強各道工序的質量檢驗,杜絕一些不應有的色差問題產生。

校服的有些色差是由于企業的生產工藝質量管理混亂而引起的,對這一問題,可以通過嚴格質量管理來解決。第一,校服生產企業要加強各道工序中的色差質量管理,從原材料到成品實施道道把關,消除同件服裝內色差的隱患,比如對進來的面料先檢驗匹條和缸號;第二,加強校服成品的分類,嚴格按檢驗標準要求對不同色差的服裝進行分類,以保證同箱內的服裝色差和箱與箱之間色差控制在標準規定范圍內。

1.5.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紡織品色牢度試驗

耐干熱(熱壓除外)色牢度標準是根據ISO 105—P01:1993《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P01部分:耐干熱(熱壓除外)色牢度》對GB 5718—85進行修訂的,修訂后的標準等效于ISO 105—P01:1993。

本標準根據GB/T 1.1—1993規定,修改了封面及題頭編寫格式,采用ISO前言,取消了附加說明,將其內容并入前言中。

本標準對GB 5718—85修改了如下內容:

(1)按ISO 105規定在相應章節內增加了多纖維貼襯織物及其與試樣的組合方法。

(2)增加國產儀器的說明附錄,取消了國外儀器說明。

(3)長度單位改為mm。

(4)限定了只用3種溫度的一種,也限定了30s的時間進行試驗。

(5)試驗報告要求內容按ISO增加對使用標準編號說明、試樣規格說明和多纖維貼襯織物使用的說明。

本標準從實施之日起,代替GB 5718—85。

本標準由中國紡織總會(現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提出。

本標準由中國紡織總會標準化研究所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紡織總會標準化研究所、上海紡織標準計量研究所、上海毛麻紡織科學技術研究所。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李鳴、李心萍、胡芳、齊亞民、徐介壽。

本標準于1985年首次發布。

本標準委托中國紡織總會標準化研究所負責解釋。

ISO前言:

ISO(國際標準化組織)是各國標準組織的國際聯盟(ISO成員)。國際標準的準備工作通常由ISO技術委員會完成。各成員對技術委員會已建立的項目感興趣,則有權參加該委員會。官方與非官方的國際組織,與ISO取得聯系,也可參與工作。ISO在電工技術標準化的一切事項中均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取得緊密聯系。

技術委員會采納的國際標準草案由成員傳遞投票,75%以上贊成方作為國際標準發布。

國際標準ISO 105-P01是由ISO/TC38/SCl紡織品技術委員會有色紡織品及染料試驗分委員會制定的。

本第2版對第1版作了技術修訂,取消和代替了第1版(ISO 105-1978)。

ISO 105已發行了13個“部分”,每部分由一個字母代表(如“A部分”),出版年份在1978~1985年。每一部分包括一系列的“篇”,用相應字母及兩位數字代表(如“A01篇”)。這些“篇”現稱“部分”,以單行本出版,但保留了原來的字母和數字,在ISO 105-A01中有完整目錄表。

1.5.4 紡織品色牢度試驗 耐干熱(熱壓除外)色牢度國家標準

GB/T 5718—1997

eqv ISO 105-P01:1993

代替GB 5718—85

(1)范圍:

A.本標準規定了一種方法,即以測定各類用于尺寸及形狀穩定的紡織品的顏色耐干熱(熱壓除外)能力。

B.本方法提供三種不同溫度的試驗,根據需要和纖維的穩定性,可采用一種或幾種溫度。

C.本方法不作為評定染色或防皺工藝的變色用。

(2)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250—1995 評定變色用灰色樣卡(idt ISO 105-A02:1993)

GB 251—1995 評定沾色用灰色樣卡(idt ISO 105-A03:1993)

GB/T 6151—1997 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 試驗通則(eqv ISO 105-A01:1994)

GB 6529—86 紡織品調濕和試驗用標準大氣

GB 7564~7568—87 紡織品色牢度試驗用標準貼襯織物規格(neq ISO 105-F:1985)

GB 11404—89 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 多纖維貼襯織物規格(neq ISO 105-FIO:1989)

(3)原理:

紡織晶試樣與一塊或兩塊規定的貼襯織物相貼,緊密接觸一個加熱至所需溫度的中間體而受熱。用灰色樣卡評定試樣的變色和貼襯織物的沾色。

1.5.5 設備和材料

(1)加熱裝置,由精確控制電加熱系統的兩塊金屬加熱板組成,可使組合試樣平坦地放置,在選定均勻的溫度下受壓4kPa±1kPa(見本章附錄)。

(2)貼襯織物(按GB/T 6151—1997,1.8.4),按1.4.2,任選其一。

(3)一塊符合于GB 11404的多纖維貼襯織物。

(4)一塊符合于GB 7564~7568相應章節的單纖維貼襯織物。每塊尺寸要適合加熱裝置1.4.1的要第一塊由試樣同類纖維制成,如試樣為混紡品,則由其中主要的纖維制成;第二塊由聚酯纖維制成。另作規定。

(5)如需要,用一塊染不上色的織物。

(6)評定變色用灰色樣卡,符合于GB 250—1995;評定沾色用灰色樣卡,符合于GB 251—1995。

1.5.6 試樣

(1)如樣品是織物,按下述方法之一制備試樣:

A.取適合于加熱裝置1.4.1尺寸的試樣一塊,正面與一塊同尺寸的多纖維貼襯織物1.4.2相接觸,沿一短邊縫合,形成一個組合試樣。

B.取適合于加熱裝置尺寸的試樣一塊,夾于兩塊同尺寸單纖維貼襯織物1.4.2之間,沿一短邊縫合,形成一個組合試樣。

(2)如樣品是紗線或散纖維,取其量約等于貼襯織物總質量之半,按下述方法之一準備試樣:

A.放于一塊適合于加熱裝置尺寸的多纖維貼襯織物和一塊同尺寸染不上色的織物(1.4.3)之間,沿四邊縫合(按GB/T 6151—1997,9.3.3.4),形成一個組合試樣。

B.夾于兩塊適合于加熱裝置尺寸的單纖維貼襯織物之間,沿四邊縫合,形成一個組合試樣。

1.5.7 操作程序

(1)將組合試樣放于加熱裝置(1.4.1)中,按下列溫度之一處理30s。

150℃±2℃

180℃±2℃

210℃±2℃

如需要,亦可使用其他溫度,試驗報告中應注明。試樣所受壓力必須達到4kPa±1kPa。

(2)取出組合試樣,在GB 6529規定的溫帶標準大氣中放置4h;即溫度20℃±2℃,相對濕度(65±2)%。

(3)用灰色樣卡(1.4.4)評定試樣的變色,以及對照未放試樣而作同樣處理的貼襯織物(1.4.2),評定貼織物的沾色。

(4)試驗報告應包括以下部分:

A.本標準編號,即:GB/T 5718—1997。

B.試樣所需的具體規格。

C.所用試驗溫度(按1.6.1)。

D.試樣變色級數(按1.6.3)。

E.如用單纖維貼襯織物,報告每種使用單纖維貼襯織物的沾色級數。

F.如用多纖維貼襯織物,報告多纖維貼襯織物型號及其中每種纖維的沾色級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易门县| 和静县| 华亭县| 体育| 岑溪市| 松滋市| 大兴区| 武宣县| 洪湖市| 股票| 咸宁市| 延长县| 从化市| 阳泉市| 芒康县| 宿松县| 瑞丽市| 昌黎县| 德钦县| 肃宁县| 兖州市| 若羌县| 阳新县| 施甸县| 宜阳县| 宕昌县| 婺源县| 行唐县| 柘城县| 原阳县| 东兴市| 泸溪县| 丘北县| 黔西县| 张家港市| 墨玉县| 新竹县| 韶关市| 肥东县| 房山区| 永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