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海南黎族藝術中太陽崇拜文化意象研究作者名: 王士立本章字數: 479字更新時間: 2020-07-24 18:38:50
二、從考古學角度研究
裴淵廣州記云:“俚獠鑄銅為鼓?!薄百碘操F銅鼓,唯高大為貴,面闊丈余,方以為奇?!L俗好殺,多構仇怨,欲相攻擊,鳴此鼓集眾,到者如云。有是鼓者,極為雄豪。”銅鼓始于中國百越,后隨百越南遷而傳至海南。銅鼓是百越民族散落中國南方各地的一重要的文化物證,古之百越且自鑄銅鼓。研究海南島考古出土銅鼓的太陽紋飾,對不同類型銅鼓上的太陽紋飾進行分析,揭示了太陽紋飾所體現的太陽崇拜信仰及文化內涵,展示了海南黎族先民的審美意識、民族信仰及文化意義。
印紋陶是漢代以前中國古代南方普遍使用的一種表面拍印幾何圖案的陶器。印紋陶最早考古遺跡見于我國南方新石器時代晚期,是南方百越民族重要的文化遺存,對復原中國南方地區的古代民族文化與歷史,闡明民族文化特征與內涵具有重要的意義。制陶是黎族重要的手工藝之一。黎族保留著制陶的原始形態和特征,真實地再現著原始的制陶過程,這一傳統不失為中國古代原始制陶的“活化石”,黎族至今還制作原始陶器和陶塑工藝品。從考古學角度對黎族原始制陶“料、工、形、紋”的研究,對百越民族太陽崇拜文化信仰提供了一種研究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