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獨而堅定:寫給面料塑型
- 郭友南
- 818字
- 2020-07-24 18:33:37
1.4 從靈感元素開始
作為“90后”大學生,他們的思想,筆者只能試圖去接近和了解。在對待原初靈感的問題上,希望同學們盡量地進行自我溝通,真誠對待自己,從而完成靈感圖片的搜集和整理。面對課題設置的題目時,有些學生顯得有些迷茫,因為每個人的靈感具有單一性或是類似性,很少會出現重復。當學生將自己的作業提交時,真可謂是天馬行空、不拘一格。如圖1-6所示,就是一位學生的靈感圖片——魚。

圖1-6 靈感圖片——魚
我們就以2011屆學生林施施的作業為例,進行分析羅列。如圖1-6所示,作為靈感圖片至少要符合以下條件:
(1)圖片清晰。
(2)原生態。
(3)物體特征明顯。
(4)具有較明顯的風格特征。
我們完成前期靈感圖片的搜集與挑選,接下來的工作就是選擇與之風格相近的面料,進而完成面料的搜集和整理。
接下來,我們通過林施施同學課程作業中不同步驟的各個階段和大家分享課程《材料造型設計》第一輪中的案例。
Step?1——面料的收集和形態的處理(圖1-7)
在這個過程中,包括林施施同學在內的很多同學往往關注的是靈感器物的細節,這是一種常規的思路且容易表現。另外一種思路,就是去把握器物的整體風格,進而通過面料進行表述,這種方式難點在于,器物風格往往較為抽象,不便于把握,通過面料進行風格地表述可能就更加困難。我們先來看看前者的案例吧!很明顯,該同學關注的是魚鱗,也是試圖通過面料的形態與色彩,盡可能去接近靈感圖片中的“對象”。

圖1-7 面料收集和形態的處理
Step?2——面料二次設計過程與效果(圖1-8)
在這個過程,學生嘗試了很多方法,去對面料進行二次改造設計,要選擇較為完善的一個樣本,作為自己的設計結果進行提交。從而完成課程第一階段的課題設置——從靈感到面料二次設計。
如圖1-8所示,是面料二次設計后的階段性作業。設計師通過面料與飾品合成完成了對靈感圖片的表述,這種表述雖然僅屬于林施施,或許顯得不夠充分。但是,為以后課程開啟了一個方向——設計語言的表述,這個方向真的很好,也會延續下去。

圖1-8 面料二次設計最終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