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孤獨而堅定:寫給面料塑型作者名: 郭友南本章字數: 1597字更新時間: 2020-07-24 18:33:36
前言
喚醒興趣與激發潛能
自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恢復高考到今天,高等教育經歷了擴招、高等教育產業化、“211工程”、“985工程”、高考改革等諸多嘗試性變革。高等教育發展到今天,大家應該有目共睹,的確面臨諸多問題。作為高校一名普通藝術設計類的專業教師,從自身做起,提升某一專業課程教學質量,是教師當下較為務實的選項。或許也是當下國家高等教育提升的關口。
具體課程操作中,首要的事情就是要貫徹啟發式教育方針,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使學生在學習的整個過程中保持著主動性,主動地提出問題,主動地思考問題,主動地嘗試與選擇,其核心就是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思維,進而獨立操作與實施。筆者授課過程中,最大的無奈與痛苦就是無法激發起同學們的好奇心,以及學生面對挑戰時,缺乏所應該具備的堅定與斗志。同學們面對困惑、迷茫和挑戰時,更多地選擇依賴、逃避和放棄。自然,筆者眼界狹小,能力有限。能夠在某一課程中解決若干問題,在課程設置中給同學們帶來某些難忘的經歷和喜悅,通過不斷地總結和積累,從而提升課程授課效率與人才培養質量,也是幾年來的回顧與總結。畢竟,時代在變,課程與課程內容不得不尋求改變,或許是本次撰寫的初衷吧!
還原地位與耕耘范圍
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屬于藝術設計與服裝工程兩個學科兼容性課程體系,在中國發展已經近30年了。該課程體系下漸漸細分出了眾多課程:服裝設計基礎、服裝創意設計、服裝針織設計、服裝配飾設計、服裝色彩設計、服裝面料二次設計等。
在眾多課程交織的課程知識體系中,難免會造成知識點講解交叉,作業設置重復,學生課程作業變得繁重,如此便失去了課程在專業體系中的應有作用和指導方向。各個院校的專業負責人或多或少也意識到這一現象,從而進行了嘗試性的改革:如建立課程群、打通課程壁壘、鏈接協調課程間的關系等;這些創新改革的嘗試均取得了收效和成果。然而,這些創新嘗試的方法和案例并不是每個院校專業都可以拿來復制的,課程是由不同老師進行授課,且各個任課老師之間的溝通以及對課程的認知與見地,均會有異同甚至相悖,藝術設計類課程的授課內容與課程質量又沒有終極標準或答案。造成上述情況,卻又好似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還原面料塑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厘清該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耕耘范圍與重點,也是本次撰寫的初衷。
設計訴求
服裝設計系列課程中的材料造型設計、面料二次設計、服裝面料再造、服裝造型設計等課程,其中內容難免會出現內容上與作業設置上的重復與交叉。本次文字撰寫,意在以平常物為察思對象,通過單一面料(主料)進行設計表述,進而通過服裝品類與格調,設計調研等方面工作,進行設計表述延展,最后完成成衣設計與制作。
面料塑型課程設置,完成了類似課程的思路梳理,通過六個相互關聯的課題設置,模擬臺階式的授課模式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能夠在環環相扣、循序漸進的授課模式下,解決察思、面料、裁剪、形態、陌生化、服裝規律、設計目的、設計價值等專業核心問題。撰寫內容中的作業案例均取自學生階段性作業文本,可以通過某位同學銜接有序的作業文本,去分享設計過程中的嘗試、選擇。
設計背后的影子很長,影子里面包含著思想、信仰和價值觀。設計無法脫離文化而獨立存在,在課堂中對設計的訴求,寄希望營造平實、扎實、務實的設計氛圍,為更大范圍的設計生態貢獻點滴。
孤獨而堅定
服裝設計的思維與方法林林總總,原初靈感作為設計創作源頭的設計方法,得到廣泛認可。同學們在設計創作初期的創作熱情要得到認可,然而最后落地的作品卻不敢恭維。筆者意識到在界定設計的過程和具體操作方法上,存在著解讀不清或操作步驟混亂的問題。服裝設計創作過程是一個孤獨而堅定的旅程,她就像一個沒有劇本的電影,在這場經歷中,參與者肯定會期待一場無法預設的美麗。
本次撰寫課程教材的初衷,就是想營造一個旅程環境和過程,從天馬行空的原初靈感回歸到客觀存在的作品中。
讓我們共同開啟這場孤獨而堅定的旅程。
2017年8月
嘉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