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設計中的文化自信表達主題演講

傳承與創新

——2014年APEC會議領導人服裝的文化自信表達

劉元風

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北京服裝學院院長

在此,由我向大家匯報APEC會議領導人服裝設計的情況,并由此探討服裝中的文化自信的表達。2014年11月,第21屆APEC會議在北京順利召開,以北京服裝學院牽頭成立的APEC會議領導人服裝工作組承擔起本次會議領導人服裝的組織和設計制作工作。并通過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召集了全國服裝方面的頂級設計師和服裝企業,經過共計391天的通力合作與緊張工作,最終給全國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APEC領導人服裝設計工作在會議期間得到了中央領導和各國元首的普遍認可,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良好反響,“新中裝”的呈現對于新時期世界舞臺上中國新形象的展示,對于新時期中華文化對內凝聚和對外輻射傳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天,我主要從文化傳承創新的角度談一下本次APEC會議領導人服裝中的文化自信表達。

習總書記在為APEC歡迎晚宴致辭之時,我在宴會的現場,他說道:“剛才我在門口迎接大家,看到各位都穿上了中式服裝,既充滿了中國傳統元素,又體現了現代氣息,讓我們倍感親切。”此外,習總書記隨后還談及本次APEC領導人服裝在設計思想上做到了從時代的角度看待服裝設計,并且從未來的高度認識民族產品,充分表達了文化自信。

APEC領導人會議服裝設計的指導思想體現了時代與傳統的結合。首先,新中裝的設計立足于時代和國際主題,體現出設計者對現代與傳統的準確把握。在啟動之初,APEC會議領導人服裝工作組提出了服裝設計的九點共識,分別為:設計與現代、民族與世界;造型:簡潔大方、和平包容;款式:古為今用、東西交融;面料:因時制宜、保暖舒適;紋樣:力求簡明,等等。本屆APEC領導人會議服裝設計既體現出中華傳統文化之精髓,又服務會議并著眼于服裝和未來發展。

本次APEC服裝從面料到輔料采用了電腦提花織造技術,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并降低了成本,少量的羊毛纖維賦予色彩更為豐富的變化,既表達出圓潤、文雅的服飾氣質,又充分注重了服飾的舒適性,體現出人體工學的應用。APEC服裝制作是當代制造工藝學科的高水平呈現,展示出中國服飾科學與生產科技實力。在設計表達上,“新中裝”重視對傳統文化元素的傳承、發揚和發展,而在服裝的設計和風格上,設計者充分考慮到對傳統的保護、傳承、創新與彰顯民族特色的主題。“新中裝”服裝在色彩上表現出溫文爾雅、雍容華貴的氣場,立領、開襟傳統服飾結構也體現出對傳統服飾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總體而言,新中裝傳達出對中華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喚醒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刻期待(圖1、圖2)。

APEC峰會期間,各級領導對新中裝的設計制作給予高度重視。2014年8月26日,我們就新中裝的設計情況向習近平總書記進行匯報,而習總書記也發表了重要講話,這是國家領袖首次就服飾類議題發表講話。他指出,本次APEC領導人服裝設計可謂是對中華文化的良好展示,對外彰顯了大國形象和禮儀文化,對內吸引了人民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因此,黨和國家對APEC服裝的高度要求以及人民對APEC服裝的熱切關注和評價,從中給予我們兩方面的啟示:一是發展的中國需要彰顯成就和形象,復興的中國需要文化創新,強大的中國需要文化凝聚力;二是服裝作為國家民族的重要顯性文化標識,反映著民族和歷史的傳統,是最直接的文化自信表達。

文化的獨特性始終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族群的重要特征,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創造了燦爛的文化,這種文化的綿延傳播構成了中華民族強大生命力的文明內核。近年來,中華文明面對西方殖民、帝國文化的入侵,邁出了艱辛又有力的步伐,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成為中國當代夢想。經過新中國的建設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取得了空前的進步和成就。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只有加強對民族文化的保護,彰顯中國民族的品質,才得以喚醒民族的記憶標識,實現偉大中國夢。

圖1 APEC領導人服裝設計過程

圖2 APEC領導人服裝面料織造過程

從發展的階段來看,我國已進入充滿矛盾和經濟風險的新常態時期。而所謂的新常態,主要表現在居民收入的差異加大、局域發展的不平衡等方面。研究表明,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轉變的過程中,維護社會穩定和經濟的轉型是社會成長的必要前提。在社會凝聚力方面,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性和內升性。所以,新時期的中國更需要強大而廣泛的文化共識增強社會的凝聚力,而這一文化共識必須建立在對民族傳統的傳承、發揚和創新的基礎之上。

服裝不僅是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也是一種對社會行為起規范作用的文化符號。在中華文化傳統中,服飾輔佐國家治理,引領禮儀風范。服裝對中華文明的傳承、延續和發展歷來關系重大,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服裝也是中華文明最富有創新精神和創造力的顯性表達。因此,在新的歷史時期,要充分利用現代服裝設計和時尚文化創新等先進手段,重視對于傳統服飾文化的保護、研究、整理,推進作為文化標識的傳統服飾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在表達文化自信當中,我們要大力發揮高校的文化傳承創新和引領作用。學者們從多個角度對文化自信進行了界定。劉云山認為,文化自信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國家、民族與政黨對傳統優秀文化要有發自內心的敬重、尊敬、信任;對當今先進文化要有充滿依賴感的遵奉、堅守;對外來文化要有兼容并蓄的交流、吸收和改造;對未來文化要有放眼世界的自信、擔當和追求。文化自信內在包含著傳統、開放與超越,我們需要以科學理性的態度堅定文化和文化追求,正確看待自己文化,辯證對待外來文化。

高校在文化自信、文化自覺、文化自強的進程中,要充分發揮文化傳承創新職能和引領作用,通過將民族服飾文化保護、傳承、研究等貫徹到學校的教育教學、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文化傳承創新工作中,更好地實現這一任務,需要充分認識和發揮高校在現代社會中文化傳承、文化創新、文化引領的主導作用和引領地位。我們要有目的地去創造條件,促進高等院校在文化發展中的系統性知識整理和創造,進行理論研究和科技創新,進行人才的培養和知識的傳播,進行文化的傳承和時尚的創新。并在此基礎上,促進文化建設,既立足傳統和時代,又放眼世界未來,在更高的層次上取得新的突破和進步。

一是我們要從民族偉大復興的角度推進服裝人才培養的改革和創新,充分認識我國當代和未來高層次人才培養對于民族文化的基礎認知和基礎性素質要求,并以此探討建設具有深厚傳統文化素養的人才培養模式。二是在教育教學中,我們要積極推進課程體系改革,逐步實現和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認知和熱愛。三是在教育教學中,我們需要針對不同學科專業設置民族歷史文化、民族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見習和傳承課程,在學生的素質培養中,將相應的傳統工藝、傳統文化內容納入專業課程培養體系中。四是我們要立足當代,主動發揚傳統,創造具有世界引領力的特質新文化。在這些方面,北京服裝學院的教學重點是在服裝設計中將現代設計與民族傳統文化相結合,這種辦學特色已經成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和基本特色。

高校要自覺加強服裝學科的科學研究和理論創新。因為知識創新和理論的高度決定著未來服裝學科發展和文化能力創新。高校以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傳承創新為基本職能,以知識傳播和整理、文明保護和傳承、科學創造和文化創新為責任。因此,高校尤其是北京服裝學院要積極立足于自身的學科優勢和特色,結合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服務于國家人文項目,綜合服裝工藝、設計、文化、歷史、民俗、科技、材料、國際交流等多學科知識,深入推進服裝學科的理論研究,積極構建具有中國特色、東方特色的教學指向,從而發揮引領性作用(圖3、圖4)。

圖3 服裝學科系統

圖4 服裝學科研究及理論創新

北京服裝學院未來的工作還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優質資源,發揮多年來學校在學科領域所積累的人才優勢,積極推進工藝美術大師引進工程,加快提高圍繞國家社會重點文化建設和服裝科技創新的學科研究能力。我們要深入總結本次APEC服裝工作經驗,建立各界資源力量整合的科學機制,建立以高校為主導,專業團隊、專業優勢學科互補交叉的復合型科研模式,提高科研創新能力和服務社會重大項目的能力。高校要主動擔當文化產品、民族文化創新的民族歷史責任。

此番APEC領導人服裝設計對中國的服裝發展給予全新的啟示。在進行民族文化復興的同時,也迫切需要對于當代文化、當代世界文明進行正確的把握,并對傳統文化進行堅守、傳承。對于中國高等教育的要求,既要在人才培養中提煉出傳統文化的素質,又要發揮文化創新、民族創新的歷史責任。師生都應當成為推進民族服飾文化的主力軍,成為時尚文化創造者和時代風尚的引領者,成為新文化、新時尚的引領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里县| 汕尾市| 固始县| 洪泽县| 安平县| 宜州市| 永清县| 崇州市| 桑日县| 桃源县| 深泽县| 荥经县| 丹东市| 丹江口市| 涿州市| 连城县| 秦安县| 花莲市| 安宁市| 平果县| 南溪县| 泸州市| 务川| 本溪| 蒙自县| 襄樊市| 娱乐| 社会| 万载县| 祁阳县| 临汾市| 蓬莱市| 砚山县| 永登县| 甘肃省| 邵阳市| 广饶县| 内江市| 通江县| 韩城市| 西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