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任務一 成衣流行的成因
一、任務書
在時尚潮流瞬息萬變的今天,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能感受到潮流的風尚變化。圖2-1、圖2-2是2016年的流行趨勢,關于青少年主題的預測分析。請同學們搜集當下的流行資訊,分析其預案產生的背景,并完成款式、色彩及面料的分析研究。

圖2-1 2016流行趨勢主題——生態復蘇
(圖片來源:蝶訊網)

圖2-2 2016流行趨勢主題分析——青少年裝
(圖片來源:蝶訊網)
(一)能力目標
能夠根據成衣流行的周期性特點,分析并解讀當下的流行趨勢。
(二)知識目標
(1)掌握流行的概念。
(2)了解成衣流行的周期性特點。
(3)了解并掌握影響成衣流行的因素。
二、知識鏈接
成衣流行的成因主要包括:流行的概念;成衣流行的周期性;影響成衣流行的因素(圖2-3)。

圖2-3 成衣流行的成因思維導圖
(一)流行的概念
“流行”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廣泛傳播于社會大眾之中的一種文化形式,表現為對某種觀念、樣式、語言、思想和行為的追隨。流行文化源于“時裝”或“時尚”(Fashion)。
服裝流行是一種特定的服飾文化傾向,它反映了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人們對特定的款式、面料、色彩及生活方式的崇尚和追求,是被大多數人所接受或采納的服裝作品或服裝商品。它濃縮了該時空內特有的服裝審美傾向和服裝文化的特征,并由社會特定領域內某種力量的推動而在有限的周期內迅速起落的特殊文化;體現出該時期內服裝流行的發展、高潮和衰亡的歷程。
服裝流行的要素主要包括面料、款式、色彩、圖案、縫制工藝及裝飾細節等幾個方面。
(二)成衣流行的周期性
縱觀服裝的發展歷史,服裝的流行總是伴隨著時代前進的腳步而產生,而且在整個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流行總是周而復始地出現,呈現出一種“螺旋式上升”的形式。但是并不是歷史樣式的簡單重復,而是結合了當下的流行因素,在每次的流行中增加了新的特質,成為全新的時代產物。
意大利的某周刊上曾發表過一篇預測女性裙長的文章,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20世紀20年代,經濟復蘇,裙長變短;1929年紐約股市大暴跌帶來的經濟危機,使30年代的裙擺及地;20世紀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戰爭的不安而產生的某種“輕浮”,使短裙流行;戰后經濟蕭條,由于人們對戰爭的厭惡及對和平的希求,迪奧推出“新樣式”,長及腳踝的長裙和突出女性身體曲線的服裝,從40年代末一直流行到50年代前半期;60年代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經濟飛速增長,再加上“年輕風暴”掀起的反體制思潮,使超短裙登場;70年代的石油危機帶來‘寬松式的流行’,男女同權、男女平等的呼聲越來越高,裙子又變長了;80年代,隨著經濟的發展,物質豐富,人們的生活富裕起來,享樂主義和大量消費的傾向達到高峰,人們著裝的裸露度也隨之增大,超短裙、極短裙再度流行;90年代歐美經濟的持續不景氣,意大利也處于這個漩渦之中,因此,嬉皮時裝出現,裙子又一次變長?!?/p>
(三)影響成衣流行的因素
在20世紀20年代,以美國為首掀起的世界范圍的女權運動,引起了服裝的重大變革。婦女解放運動使越來越多的女性走向社會,獲得政治上的平等。隨之而來的變革是女性的裙長縮短,煩瑣的裝飾被去掉,簡潔干練的中性化服裝成為服裝流行的主流,功能的需要成為服裝的主角,因此也促成了職業女裝的流行。20世紀30年代,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與經濟危機的影響,使軍服式的女裝開始流行,60年代,由于社會的動蕩,導致了反傳統的文化思潮及嬉皮士服飾的流行。因此,政治上某些事件往往可以促成服裝的流行,成為流行的潛在的推動因素。21世紀我國加入了世貿組織,隨著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進一步變化,我國的服裝流行也進入了一個多元化風格各領風騷的時代。
流行產生的首要因素是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所以首先要求社會具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其次,消費者需具備相應的消費能力。僅僅為溫飽而工作的群體是不可能有閑情逸致來關心流行的,人類服飾流行的發展歷程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只有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物質的豐裕,人們才有財力和物力來研究時尚,追逐時尚。
服裝業界的每一次變革都離不開科技的參與和提升。工業革命后,工業化的縫制設備代替了傳統的手工縫制,極大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并使得大批量的成衣生產成為可能,同時生產效率的提高也促成了成衣流行周期的縮短。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全球經濟呈現出一體化的趨勢,同時使各個時空的距離得以大大縮短,各種文化之間的界限在逐漸淡化。各種信息技術、網絡媒體、電子商務銷售平臺的參與使流行趨勢的傳播更加快捷和便利??萍嫉膮⑴c使得流行時尚在全球的距離差距大大縮小,使世界變成了地球村,人們也可以更加便捷地享受時尚生活。
文化藝術的每一次思潮、變革都會深深地影響著服裝的流行風向。每一個時代都有獨特的時代精神的烙印,這些都會深深地反映在人們的語言、行為方式、服飾審美等意識形態中。紐約時裝評論家貝爾納丁·莫里斯(Bernadine Morris)曾經說過,許多品牌流行服裝本身看似稀松平常,但卻成為人們體現魅力、彰顯內涵的途徑和推動流行服裝業持續成長的緣由。此現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企業的品牌文化給予了服裝品牌恒久不息的動力。
古希臘、古羅馬時期崇尚自由,其服飾也崇尚自然舒適。在黑暗的中世紀,封建的宗教神權及禁欲思想統治社會,男女都被嚴密地包裹遮蓋在的寬衣大袍之下。進入文藝復興時代,人們像沖破封建的牢籠,追求人性的釋放,服飾也力求張揚人性之美。16世紀之后,西方服飾越發強調人體的曲線之美,緊身胸衣,夸張的裙撐,無不體現出華麗的裝飾感。17世紀巴洛克服飾奢華繁復,在假發、蕾絲花邊、繁復的裝飾下,營造出一種紙醉金迷的感情色彩。18世紀的洛可可服飾,用盡曲線與粉色,創造出一種纖弱、柔和的女性化風格。這些不同時期的服飾特點為近代服飾風格奠定了流行基礎,形成古典服飾風格。
當今的復古風格大多都是對哥特式風格、巴洛克風格、洛可可風格、古典主義乃至現代派藝術風格的回歸。所以流行藝術的思潮是一個互相滲透、螺旋式上升的一個回歸過程,每一個流行風尚其背后都有著深刻的文化思潮的痕跡。例如,三宅一生的設計作品,就受“天衣無縫”和“褶皺”深刻影響,具有強烈的東方的“禪意”;伊夫·圣·洛朗的系列時裝設計,就十分注重文化內涵,以擅長把握文化特質和詮釋文化精神而著稱。他在1957年擔任迪奧(Dior)公司首席設計師后,將街頭、大眾文化融入服裝設計,拓展了Dior品牌的文化內涵,被冠以拯救巴黎時裝、拯救法蘭西時裝文化的殊榮。他的作品有深受立體派大師作品影響的“畢加索”系列,受抽象派大師蒙德里安影響的“構圖系列”,還有“波普藝術系列”等。
三、檢查與評價
請查閱資料,了解一種流行的風格,分析提取相關的風格特點,并分析當時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因素對其產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