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飾新視界:武漢紡織大學服裝學院學術論壇(2014)
- 熊兆飛
- 6662字
- 2020-07-24 18:26:11
電影《泰坦尼克號》服裝設計解讀
趙靜 金宜鴻 周卉
(武漢紡織大學 服裝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3)
摘要 本文通過對第70屆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電影《泰坦尼克號》的解讀,分析了電影拍攝的時代背景以及電影整體的服裝設計風格,重點對劇中的三位主要角色羅絲、杰克和卡爾的服裝設計進行了分析,指出了服裝設計與電影場合、人物性格等之間的重要關系。同時,對電影中所用的服飾元素進行了歸納總結。通過對電影服裝設計的深度解析,以期更好地分析、理解服裝設計與電影之間的內在關系。
關鍵詞 《泰坦尼克號》;時代背景;服裝設計;人物性格;設計要素
1997年12月,由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導演的《泰坦尼克號》(Titanic)在全球上映,全球票房收入為18億3540萬美元,位居全球及北美地區歷史單部影片票房的第二名,僅次于其2009年指導的《阿凡達》。《泰坦尼克號》是一部根據人類歷史上曾經建造的最大客輪——“泰坦尼克號”號悲劇性的沉沒為背景拍攝的史詩性災難愛情片。影片由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Leonardo DiCaprio)和凱特·溫斯萊特(Kate Winslet)主演。《泰坦尼克號》以其巨大的拍攝成本,高額的票房以及多達14項的奧斯卡提名和11項奧斯卡大獎使得導演卡梅隆和影片在好萊塢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同時榮獲第七十屆(1998年)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影片的服裝設計師是黛博拉·史考特(Deborah Lynn Scott)。它是美國電影史上迄今為止制作時間最長(5年)、制作費用最高(2億5000萬美元)、獲奧斯卡獎提名最多、獲奧斯卡獎項最多的影片。2012年4月,泰坦尼克號首航日100周年,經歷了約一年至十四個月的制作過程后3D版的《泰坦尼克號》再次亮相大銀幕,全球票房高達57億之多。
1 電影的時代背景
1912年4月10日,被稱為“世界工業史上的奇跡”的“泰坦尼克號”載著1316名乘客和891名船員從英國的南安普頓出發駛往美國紐約。4月15日凌晨,“泰坦尼克號”與冰山相撞而葬身海底,這場海難也成為20世紀人間十大災難之一。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歐洲社會是一個階層鮮明的社會,以美國、法國為主的國家經濟在軍備競賽的動力下開始復蘇。社會中上層社會和下層社會間的家庭環境、教育背景、生活方式形成的鴻溝幾乎不可逾越,而就在一艘輪船上來自兩個階層的男女主人公革命性的沖破了層層枷鎖,最終成就了浪漫的愛情童話。電影《泰坦尼克號》就發生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泰坦尼克號”由位于英國貝爾法斯特的哈蘭德沃爾夫造船廠興建,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客運輪船,可以搭載2200多名乘客,長度有269米,滿載時排水量到5萬噸以上,這是1912年以前人類所造出來最大的移動物體;其動力來自159臺煤炭熔爐,提供強大的動力使得泰坦尼克號最大時速可以達到23節,相當于43公里每小時;船上的設施有游泳池、健身房,甚至有三部電梯。一段窮小子與富家女的愛情,一個掙脫了豪門束縛追求自由生活的故事就在“泰坦尼克號”上演繹得感人至深,除去愛情為主線的賣點外,“泰坦尼克號”在撞上冰山后,面對生死抉擇時,人性的善與惡也被揭露無遺。在時代背景下,來自社會不同階層人們面對死亡時,對人性的真實演繹同樣讓人唏噓不已,金錢、權利、身份、地位與道德、真誠、善良糾結在一起。每個形象都躍在眼前,呼之欲出,這也是導演對階層社會下人性的深層次探討。正如圖特堡所說,《泰坦尼克號》是“一個羅密歐與朱麗葉故事的變異,不過在這里不是家族的,而是社會階層的隔絕,是愛情的阻礙”。影片中羅絲在杰克的引導下不斷地尋求自我解放,重復的在愛與富裕、冒險和安全、危險的獨立和忍受金錢婚姻導致的身心壓抑的角色之間選擇。也可以說,在這艘船上電影敘述了一個女性解放的故事,而這個解放過程也是這部電影尤其受少女歡迎的主要原因,這也成了這部電影成功的秘密:災難、個人反抗和新生穿透恐懼(圖1)。
圖1
2 電影服裝設計的總體風格
《泰坦尼克號》所講述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早期的西方社會,電影服裝設計的總體風格呈現出明顯的時代烙印。黛博拉·史考特為《泰坦尼克號》制作了1200套服裝。服裝設計的總體風格可以概括為:現代化雛形、優雅、穩重。影片中,隨著場景的轉換,各種華服讓人目不暇接,與劇情的起伏跌宕融為一體,讓人印象深刻,給海難下浪漫唯美的愛情故事增色不少。20世紀初的時代背景,為這部電影的服飾和道具籠罩了一層濃濃的復古色彩。服裝設計師黛博拉·史考特更是將劇中演員的服裝都進行了前期設計和定制,以展現20世紀初時的華美英倫風格。女裝的設計整體風格具有優雅、端莊的貴族氣質,趨于展示女裝的現代化雛形和體系,羅絲的每一套服裝都耐人尋味,給影片添加了無數亮點。這一時期,男裝的現代化進程已經結束,男裝變化幅度較小,受時間、場合的約束較大,即受T、P、0(Time時間、Place地點、Ocassion場合)的著裝原則影響較大。
女裝被喻為時代的一面鏡子,受社會變革中政治、經濟、戰爭、文藝思潮、科學技術等諸多因素的影響。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西方正處于女裝從古典樣式向現代樣式過渡的歷史性轉換時期,在這樣一個現代樣式與古典樣式交換的時期,女裝的變化風起云涌,設計師們從幕后走向臺前,由過去的手工匠人成為左右時尚的設計大師。保羅·波烈是20世紀初對時裝界有革命性影響力的人物,他率先把婦女從緊身胸衣里解放出來。在新舊時代交替的年代里,波烈一改統治了歐洲服裝幾百年的曲線造型,使直線重新回歸統治地位,奠定了現代服飾的雛形。古典樣式支柱的裙撐和令女人呼吸和行動困難的緊身胸衣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女性服飾由此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簡潔寬松的設計讓女性的身體脫離束縛。此外,受女權運動的影響,20世紀初的女性開始追求獨立,喜歡樣式簡潔,功能性強的服飾。服裝注重細節裝飾,如蕾絲、刺繡等大量使用。同時采用高領設計,新穎的翻領也預示著現代女裝設計的到來。影片中的女裝設計深刻反映了這一點,這是現代服裝史的開端中重要的特殊歷史時期,在西方服裝史上具有承前啟后的深遠意義。電影中的服裝設計則是這一思潮的直接顯現,在相對固定的拍攝環境(輪船)上,羅絲變化多端的服裝與相對沉穩的男裝相比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服裝的變化也使羅絲性格的塑造更加豐滿、真實。作為配角的女性的服裝絲毫不遜色,細致入微,起到了錦上添花的效果,成為男女主角最好的襯托(圖2)。
圖2
男裝主要以卡爾為主的上層階級為代表,他們出身名門,有著高級的身份和地位,整體風格穩重、貴族氣息濃厚。西方工業革命以后,男子開始追求社會的認可,追逐金錢、名利和地位。貴族們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追求豪華,講究排場,逐漸表現權勢的社會性和政治性需求。他們舉行各種沙龍,討論金錢、政治,相互標榜。男裝在確立了現代化雛形之后變化較小,主要朝著功能化、機能化等實用目的為主的方向發展。在色彩方面,黑色是正統男裝的典型用色,影片中的幾次重要場合都以黑色禮服進行演繹,其中來自下層階級的杰克參加上流人們的晚宴時,在一位貴婦人的幫助下穿上了其兒子的晚禮服,為其增色不少,避免了在高級晚宴中會出現的尷尬。可見,男裝也是男人打入上層社會的一個名片。
整體看來,男裝、女裝的色調對比是一個重要基調,女裝輕盈、流動、細致、華美,色彩在凝重的貴族男裝的襯托下顯得靈動、飄逸,也從一個側面反映貴族女性是男人的附屬品,她們的打扮除了表現自己的身份地位外,同時也為了取悅男人。
3 服裝與環境、場合的關系
影片中,羅絲是沒落有錢人家的小姐,氣質非凡,有一顆善良、純真、博愛和美麗的心。她穿梭在上層階級之中,卻深深的同情下層人民。上流社會中丑惡、虛偽的互相標榜把她壓得喘不過氣來,正如她所說“表面上看來我像是大家閨秀,然而內心卻在吶喊”,對于別人來說登上“泰坦尼克號”是一個天堂之夢,對羅絲來說卻是一艘奴隸之船。與三等艙杰克的相遇徹底改變了她的命運,讓她逐漸擺脫上流階級的精神枷鎖,釋放真實的內心。羅絲跟著杰克在三等船艙和下層乘客一起共舞,在船上比賽吐口水……甚至打算跟著杰克下船私奔。在沉船的危難時刻,貴族們都在逃命,救生艇本來就只夠一半人逃命,而她的母親還問“有沒有級別之分,但愿不會太擠”,面對她們的自私自利羅絲毅然放棄了逃生,去尋找杰克,甚至在搭上救生艇后竟然又爬上了二等艙要和杰克共度危機,也是該片所要表現她雖是貴族卻又不同于貴族的偉大之處。在服裝設計上,羅絲作為劇中的女主角,服裝也是極盡華美,主要以裙裝展現了她的美貌和獨特的個性。服裝色彩鮮明,時而是端莊套裝,時而是飄逸長裙,與其復雜變化的心理和跌宕起伏的劇情配合得天衣無縫。羅絲被塑造得美麗、端莊、優雅,富有生命力(圖3)。
圖3
杰克的身世與羅絲有天壤之別,15歲時父母雙亡,艱苦的環境造就了一顆堅強的心,他樂觀、樸實、瀟灑、自在,具有藝術家的魅力。他四處為家,隨遇而安,靠自己打工賺錢。杰克尚未登上那艘夢幻之船前,接觸的都是一些中下層人民,在法國時就曾為那些妓女畫像,妓女在那個特定的社會環境中只是富人們尋歡作樂的肉體工具,而杰克卻對她們的命運深感同情。底層社會的生活經歷形成了他獨特的人生觀、價值觀,也為能夠得到羅絲的真愛打下了基礎。影片的最后,“泰坦尼克號”沉沒于大海之中,男女主角在冰冷的海水中迎來了最后的訣別。杰克為了讓羅絲活下來,不惜放棄了自己的生命,伴著凄涼悲哀的詠嘆,羅絲將杰克緩緩沉入大海之中,親手將自己所愛的人送到黑暗里,這一幕深深烙印在觀眾的腦海里,難以磨滅,使男女主角的性格完美定格。杰克的著裝自由自在,隨意無約束,色彩以土黃色系、赭石色系為主,面料以棉、麻為主,充滿著下層人民服飾的特有樸素感和親切感(圖4)。
圖4
羅絲的未婚夫卡爾是一個鋼鐵大亨的兒子,虛偽、自私、貪婪,是上流社會“貴族”性格的集成者。卡爾的服裝是上流社會偽君子的代表,服裝以晨禮服、晚禮服為主,主要以黑色系為主。卡爾以其無盡的財富和高貴的身份贏得了羅絲母親的貪婪,他唯利是圖,在生命即將結束時還想著理賠和辦理保險;他狡猾陰險,卡爾獲救后,他便尋找羅絲,實際上是在尋找那顆價值連城的“海洋之星”,而在未找到羅絲后立即就辦了理賠,這赤裸裸的體現了美國當時社會的拜金主義觀。最終,20年后,由于美國市股猛跌,卡爾絕望之中吞槍自殺,結束了自己的大佬夢。
影片整體的色彩使用上重點使用紅色和藍色搭配。“紅色和藍色不斷交替,就像電影的感情高峰不斷交替一樣:愛與恨、熱與冷、接近與疏遠、關懷與階層特別的高傲。”尤其在船首的接吻場景中紅藍交替特別突出。同時,海水的顏色多次在紅色和藍色之間交替。馬歇爾認為這是“近似‘滑稽’的顏色之美”。導演卡梅隆以此反映出羅絲內心為自由戰斗和同時其中隱藏的危險之間的斗爭。
此外在拍攝角度上,卡梅隆盡量通過使用當時的背景設置、衣飾和電腦成像來產生如同歷史上1912年的時代風格。除此之外,多次使用主觀鏡頭,用表演手段來使得觀眾能夠與兩位主角盡量接近。當杰克第一次來到一等艙時鏡頭從他的視點出發來環視大樓梯的豪華,給人身臨其境的美妙體驗。在泰坦尼克號沉沒時鏡頭與主人翁一同沒入深處。這些都帶給觀眾直接的視覺刺激,創造了感同身受的體驗感。
4 個體服裝設計與人物性格關系
男女主角的服裝造型與所處的時代極其吻合,劇中主角每一套精美的華服與電影的情節融為一體,成為記憶中永恒畫面的一部分。影片中女裝的設計整體上具有西方19世紀上層婦女高貴、典雅的服裝風格。20世紀初,受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科技革命、文藝創新、女權運動的影響,人們開始追求新的生活方式,服裝樣式迎來了從古典樣式向現代轉變的歷史變革。歐洲藝術領域出現了起源于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流行于1890~1910年,它否定傳統造型樣式,主要特征是流動的裝飾性曲線造型:S形、渦狀、波狀、藤蔓一樣的非對稱自由流暢的連續曲線。新藝術運動對人們的設計思想產生影響,也為現代女裝設計開辟了道路。受新藝術運動流線型曲線造成樣式的影響,女性進入了S時代。1908年波烈推出高腰身樸素細長希臘風格女裝,取消了緊身胸衣的被棄,女裝由S形樣式轉化為放松腰身的直線形,裙子也開始離開地面,露出鞋。羅絲第一次驚艷出場所穿的別致套裝就是這種風格的代表之一,紫色寬檐帽,黑白翻領套裝長裙,雙排扣設計,橫豎條紋裝飾,白手套與木質長傘,加之淡定的神情,筆挺的站姿,再現了純正的英式傲嬌女人的形象,完美詮釋了英倫淑女風格。夕陽余暉下,杰克和羅絲站在船頭擁吻時,羅絲穿著紫色絲絨鑲滾緞面風衣,內穿白色蕾絲塑胸衣,并配上黑色緞面寬腰封,腳上穿著黑色綁帶鞋。絲絨面料華貴卓著,蕾絲纖巧柔美,絲絨華貴大氣,完美的打造了羅絲的高貴氣質,黑色綁帶鞋更是點睛之筆,復古色彩濃郁。這中間,緊身胸衣是塑形時不可或缺的一個必備條件。這時的緊身胸衣主要采用絎縫布料制作,穿著它,強迫女性收腹挺胸,擺出一副所謂端莊的裝腔作勢的形象(圖5)。
圖5
這時期流行的織物主要有制作晚禮服的織金錦、提花錦緞、各色絲綢和云紋綢等,日裝(晝間女裝)常用高級羊毛織物、羊駝毛織物、馬海毛織物和英國的棉布、印花綢等。色彩主要有淡褐色、橄欖色、琥珀色和香子蘭色,各種寬條紋也很時髦。
男裝方面,19世紀中期出現了一種以水手式服裝為原型的無腰身外套(peajacket),這種看起來像布袋的外套適合各種或胖或瘦的身材,它無需對每個人進行量體裁衣且適合批量生產,這種本來是面向工人階級的成衣,不久就受到資產階級的青睞。男裝在19世紀已基本完成其現代化的變革,因此自19世紀以來,男裝的變化幅度較小,相對穩定。這個時期的男裝以英國為模本,外套、褲子、馬甲三件套形式是其基本構成,領帶和領結或者領巾也是必不可少的裝飾品,其特點是簡潔、樸實,以黑色為主。白天的正式禮服是夫羅克·科特(frock coat),夜間的正式禮服是泰爾·科特(tail coat)。男人們的生活基本圍繞派對、舞會、游艇、馬球比賽等,社會要求他們打扮得像紳士一樣,這也是男人最基本的著裝要求,比如在面對生死抉擇,富翁古根海姆選擇像紳士一樣死去,就會穿上隆重的晚禮服。
5 服裝設計要素的運用
5.1 帽飾
帽子是歐洲貴族女子的標志性象征。女子帽子華麗、碩大,帽檐寬大,花朵、蝴蝶也是其常見的裝飾元素,同時,帽子與發型相呼應。這個時期服裝配飾方面流行大帽子帶羽毛的裝飾,鑲有大量的花邊,裝飾極為繁復、奢華。女性佩戴的帽子是身份的標志,也是優雅的體現。
5.2 項鏈
“海洋之心”是貫穿影片的一個核心物品,它既是當時上流社會富裕生活的寫照,也是羅絲與杰克刻骨銘心愛情回憶的超大心型藍寶石。“海洋之心”據說是模仿藍鉆史上有名的“希望之鉆”(Harry Winston)而來,當初收藏的博物館不愿出借這顆充滿傳奇色彩的藍鉆,因此找來英國皇室珠寶品牌Asprey&Garrard為電影量身打造,Damiani費時3年才找到這顆罕見的36.19克拉藍寶石,周圍鑲嵌了25.7克拉的鉆石。在它后來國際拍賣會中以超過200萬美金的金額賣出。影片中其他女性角色的項鏈也具有非常濃郁的復古色彩,使整個造型更顯豐滿、立體。
5.3 手套
手套是女士們不可缺少的服飾品,多采用蕾絲或緞面制成,成為女性優雅裝飾的首選配飾。杰克和羅絲第一次跳舞時就帶著優雅的過肘手套。在女性日裝中都會佩戴手套。
5.4 禮帽、手杖
禮帽、手杖是男人的必備配飾,尤其是禮帽。此外,傘、手袋、披肩等物品也是女性的必備品,起到畫龍點睛的襯托作用。
盡管,《泰坦尼克號》獲得當年奧斯卡的最佳服裝設計獎,與其說它勝在服裝設計,不如說它長于用愛情打出的溫情牌讓人刻骨銘心。亙古不變的對愛情的追求是它要傳遞的主題,優秀的服裝設計是成全它的完美嫁衣。昔日的波瀾壯闊的愛情故事給每位觀者的心靈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男女主角在船頭的深情相擁已成為愛情永恒的見證,杰克和羅絲也成為好萊塢歷史上最令人難忘的銀幕情侶。悠揚、空靈、深遠的主題曲My heart will go on也為電影增色不少。2012年,重新制作的3D版《泰坦尼克號》已在全球熱烈上映,人們擁進影院不僅想感受3D帶來的視感沖擊,更想重溫愛情的溫暖和幸福。不僅如此,當年創造了票房奇跡的《泰坦尼克號》,今天再次贏得票房的輝煌,可謂叫座又叫好,名利雙豐收。
除去電影中波瀾磅礴的愛情之外,如導演卡梅隆所說:“我拍攝這部影片既想再現這艘巨輪既有濃重悲劇色彩的死亡之旅,又想展示它短暫而又壯觀的生命歷程。在劇中重現泰坦尼克號的美輪美奐,表現出乘客和船員們的激情、樂觀和希望的同時,也揭示了這場災難中人類表現出的可歌可泣的犧牲精神。《泰坦尼克號》是警世箴言,是一面人類時時審視自己劣根性的明鏡。它還是一個包融信念、勇氣、犧牲,當然還有愛的不朽傳奇。”或許,這也是《泰坦尼克號》成功的秘密所在。
參考文獻
[1] 葉立誠.中西服裝史[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2.
[2] 李當岐.西洋服裝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馮澤民,劉海清.中西服裝發展史[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