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裝材料學(第5版)
- 朱松文
- 1858字
- 2020-07-31 15:58:17
第二節 纖維鑒別
由于服裝工作者的任務主要是合理選擇與科學應用服裝材料,因此,對形態結構與化學結構的識別是為了對纖維進行認知。形態結構的識別一般是用眼、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等觀看,化學結構的識別一般是通過化學反應與物理反應進行。在市場上人們常常查看服裝上的標識,這是大家共同使用的方法。
正確鑒別材料的原料是正確使用材料的前提,分析織物的原料一般分為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
纖維原料定性分析的目的是分析織物由什么纖維原料組成的,即分析織物是純紡織物、混紡織物還是交織物;是天然纖維還是化學纖維;常用的方法有:手感目測法、燃燒法、顯微鏡法、化學溶解法等。
纖維原料定量分析的目的是分析混紡織物中各纖維的含量,一般采用溶解法。選用適當的溶劑,使混紡織物中的一種纖維溶解,將織物總的重量減去剩余織物重量,從而也知道溶解纖維的重量,以百分計各纖維所占比例。纖維原料的鑒別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手感目測法(感觀鑒別法)
這是依靠人眼看(顏色、質地、光澤等)、手摸(質感、厚薄等)、耳聽(摩擦聲等)來鑒別纖維種類的一種方法。
手感即用手摸、抓捏纖維織物的手觸之感,是評定材料的方法之一。手感目測法往往是人的主觀判斷,需實踐與反復對比體味,很難作恰如其分的表達。用手來摸往往還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實際上手感是一個包含物理、心理和生理因素的復雜概念,其主要內容包括觸摸或緊握纖維織物時,人的主觀上判斷纖維織物是否舒適、是否富于彈性、光滑、柔軟、冷暖、含水程度等。
織物的手感與纖維原料、紗線品種、織物厚薄、重量、組織結構、染整工藝都有密切關系,其中樹脂整理的影響尤其明顯。當你面對一塊織物時,首先是看其顏色、光澤,再看其布面的狀態:平滑、粗糙等;第二摸其身骨:柔軟、挺括、硬挺等;第三捏緊放松感覺材料對你手的彈力與反應;第四拆其紗線:長絲、短纖、粗、細、整齊程度。
二、燃燒鑒別法
燃燒鑒別法也是一種簡單的鑒別方法。此方法適用于純紡織物與交織物的原料鑒別,對混紡織物的鑒別要特別仔細。
鑒別時,先從織物中拆出幾根紗線,使其呈散狀纖維,為預防被燒傷,用鑷子夾住纖維或紗線慢慢接近燃燒的火焰,仔細觀察纖維在燃燒時所發生的變化,觀察纖維接近火焰時是否有收縮;燃燒時火焰的顏色、纖維的狀態;離開火焰后纖維是否續燃、纖維散發出來的氣味;燃燒后灰燼的顏色、形狀及灰燼的軟硬程度。對照表1-4中纖維燃燒特征,就可粗略地鑒別屬于哪類纖維。
表1-4 幾種常見纖維燃燒特征表

三、顯微鏡鑒別法
將纖維縱向與橫截面放置在顯微鏡下,觀察其外觀形態、縱向形態及橫斷面形態,可判斷不同品種的纖維,使用普通生物顯微鏡即可。此法可用于判斷純紡、混紡、交織物的纖維。但對化學纖維的鑒別比較困難。幾種纖維縱橫向形態圖如表1-3所示。
四、化學鑒別法
利用化學藥劑或某些特種著色劑來鑒別分析纖維原料的方法。此類方法準確性較高,甚至還可測定混紡的組分比例。此方法包括溶解法和著色法。
1.溶解法
針對不同的纖維對不同的溶劑在不同的濃度下有不同的溶解度而進行的鑒別。此方法適用于各種織物。鑒別時,把拆散的紗線與纖維放入試管中,取一定濃度的溶劑注入試管,然后觀察溶解情況(溶解、部分溶解、微溶、不溶),記錄其溶解溫度(常溫溶解、加熱溶解、煮沸溶解)。由于溶劑的濃度與溫度對纖維的溶解狀態有較明顯的影響,因此在用溶解法鑒別纖維時應嚴格控制溶劑的濃度與溫度。
2.著色法
根據不同的纖維對不同的染料有不同的著色差異對纖維進行鑒別。由于此法只適用于未染色織物,故在進行鑒別前先除去織物上的染料和助劑,以免影響鑒別結果。常用的著色劑分通用和專用的兩種。通用著色劑是由各種染料混合而成的,可對各種纖維著色,再根據所著的顏色來鑒別纖維;專用著色劑是一種或幾種專門用來鑒別纖維類別的,其與不同纖維相遇呈現不同的顏色。
五、其他
除以上的鑒別方法外還有熔點法、比重法、紅外光譜法、雙折射法、X射線衍射法等。
1.熔點法
主要針對各合成纖維在不同的溫度下有不同的熔融特性來鑒別纖維原料的類別,通常使用化纖熔點儀,或在附有熱臺和測溫裝置的偏光顯微鏡下,觀察纖維消光時的溫度從而測定纖維的熔點。此種方法對不發生熔融的纖維素纖維和蛋白質纖維不適用,因此常用此法作為驗證的輔助手段。
2.比重法
根據不同的纖維有不同的比重,將纖維放置于配好的比重液中,便可知該纖維的比重,從而知道是何種纖維。
3.紅外光譜法
是根據纖維材料的結構基團不同,對入射光的吸收率亦不相同,對可見的入射光會顯示出不同的顏色,用不可見的紅外光和紫外光來鑒別纖維類別。
其他一些方法在服裝方面應用更少,在此不作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