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纖維分類及其特征

服裝面料所用纖維又細又長,是具有一定的強度、韌性、可紡性和服用性的線狀材料。由于人們著裝目的、著裝效果的不同,使用的纖維原料也各不相同。了解與分析現有纖維品種及其特征成為必然。

一、纖維的分類

通常,按服用纖維的來源將纖維分為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兩大類,前者來自于自然界的天然物質,即植物纖維(纖維素纖維)、動物纖維(蛋白質纖維)和礦物纖維;后者通過化學方法人工制造而成,根據原料和制造方法的差異區分為再生纖維(以天然高聚物如木材等為原料)和合成纖維(以石油、煤和天然氣等為原料)兩大類。纖維的主要類別如圖1-1所示。

纖維按長度區分,可分為長絲與短纖維兩大類。當纖維長度達幾十米或上百米時,稱為長絲,有天然長絲和化學纖維長絲兩種,天然長絲是從蠶繭中獲得的,一個蠶繭可繅出800~1000m的長絲,而化學纖維長絲可按需要制成任意長度。天然短纖維除蠶絲外,其余都是短纖維,而化學纖維可以根據需要切割為任意的被稱為短纖維的結構。

二、纖維特征

服用纖維影響服裝的外觀、性能和品質。由于服裝工作者的任務主要是合理選擇與科學應用服裝材料。因此,由纖維形態結構與化學結構所引起的服裝材料的性能變化是需要了解與掌握的。

(一)纖維形態結構的性能特征

纖維影響服用性能的形態結構特征,主要指纖維的長度、細度和在顯微鏡下可觀察到的橫斷面和縱截面形狀、外觀以及纖維內部存在的各種縫隙和孔洞。

圖1-1 服裝常用纖維分類

1.纖維長度

纖維的長度對織物的外觀、紗線質量以及織物手感等有影響。長絲纖維織成的織物表面光滑、輕薄和光潔,而短纖維織物的外觀比較豐滿和有毛羽。棉花、羊毛和亞麻等天然纖維,其纖維長度越長,在同等線密度下品質越好,纖維長度均勻度也越好。各類纖維的長度如表1-1所示。

表1-1 常見纖維的長度和細度

2.纖維的細度

纖維細度是衡量纖維品質的重要指標,纖維越細手感越柔軟,在同等紗線粗細的情況下,紗線斷面內纖維根數越多,其強力品質越好。當然如產品是粗獷的或有長毛的,則所用的纖維是長且粗的。各類纖維的細度見表1-1。其細度的表示方法與紗線類同。

3.纖維斷面形態

在顯微鏡下觀察纖維的縱向和截面外觀,可以發現纖維的差異,如表1-2、表1-3所示。

表1-2 常見纖維縱向、截面外觀

表1-3 常見纖維的縱向、截面示意圖

續表

(二)纖維化學結構的性能特征

纖維的化學結構由纖維中分子構成,分子排列與分子的聚合度、結晶及結晶區大小等決定,這些是影響纖維織物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的主要因素。紡織纖維都是由高分子化合物組成,不同的纖維有不同的高分子化合物成分及排列、聚合度。無論哪一種纖維都是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很大,但其分子并不是很復雜,它們的分子常由簡單、特定結構的單位多次重復組成的,在高分子化合物中組成大分子的基本鏈節是單基。高分子化合物中組成大分子的基本鏈節數目稱為聚合度。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質與聚合度的大小有關。大分子在纖維內部排列的情況有兩種:一種是定向度和整列度較好的部分為微晶區,另一種是雜亂無章的部分為無定形區,在整根纖維的內部是不間斷的微晶區和無定形區的混合結構。

1.棉纖維

棉纖維是服裝用主要原料,適用于各類服裝。中國、美國、俄羅斯、埃及、巴基斯坦、印度及西歐均為世界主要產棉國。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美國棉花公司等是世界上較有影響的貿易與信息發布機構。

由于品種和產地的氣候和土壤等種植條件不同,棉花品種有極大的差異,通常分為長絨棉、細絨棉和粗絨棉。長絨棉又被稱為海島棉,主要產于尼羅河流域,其中最著名的是埃及長絨棉。其纖維細、強力好,纖維長度可達60~70mm,是最優良高級的棉纖維品種,在我國新疆等地已大量種植,常用來紡制精梳棉紗,制織高檔棉織物。細絨棉亦稱為陸地棉,纖維長度在25~31mm,是目前主要的棉花品種,其產量占全球的比例最大。亞洲棉和非洲棉統稱為粗絨棉,纖維短粗,手感硬。各類棉的截面圖如圖1-2所示。

圖1-2 各類棉的截面圖

棉纖維的主要化學成分是纖維素,纖維素是天然高分子聚合物,由碳、氫、氧三元素組成,其分子式為(C8H10O5n纖維素大分子中有大量的羥基,纖維素大分子的羥基反應是纖維大分子的主要化學變化。棉纖維具有如下性能:

(1)吸濕性能強,染色性能良好,織物縮水率為4%~10%。

(2)具有優良的穿著舒適性,光澤柔和,富有自然美感,堅牢耐用,經濟實惠。

(3)手感柔軟,但彈性較差,經防皺免燙樹脂整理可提高其抗皺性和服裝保型性。

(4)棉纖維織物耐堿不耐酸,用濃度達20%的苛性鈉溶液處理棉織物,可使布面光澤增加,起到絲光作用。此時織物強度提高,長度及寬度劇烈收縮。

(5)棉纖維織物可用各種氧化劑進行處理,如漂白粉、雙氧水、次氯酸鈉等,但并不是越白越好,要防止過白的織物氧化后變黃。

(6)在日曬及大氣條件下,棉布可緩慢氧化使其強度下降,100℃溫度下長時間處理會造成一定破壞,在125~150℃高溫條件下將隨時間的延續而炭化,因此在熨燙、染色和保管中應加以注意。

(7)棉織物不易蟲蛀,但易受微生物的侵蝕而霉爛變質。在服裝及棉布存放、使用和保管中應防濕、防霉。

棉纖維可以純紡,也可以與其他任何纖維混紡或交織。可用于各類內衣、外衣、襪子和裝飾用布等。

圍繞棉纖維人們進行了新品種的開發,有天然彩色棉纖維、綠色生態棉纖維等。

天然彩色棉是指不用化工染整工藝而直接獲得的具有繽紛的色彩。1972年,美國科學家運用轉基因技術培育彩色棉獲得成功;20世紀80年代前后,彩色棉花的配置及其制品受到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1994年,我國引進此項技術。因為其天然性、環保性,市場反應良好。目前彩色棉制品的缺點是色彩黯淡、單調,品種變化少,所以今后的發展方向就是研究培育出新的色彩類型,并爭取在色素穩定性方面有重大突破。

綠色生態棉纖維是指在棉花的生長過程中,用有機肥代替化肥,用生態方法防治病蟲害;或用轉基因方法培育出抗蟲害的綠色生態棉花,不需人工落葉的棉花,具有優良性能的棉纖維等,從而避免了棉花生長過程中的各類污染物對人體造成的損害。

2.麻纖維

麻纖維是世界上最早被人類所使用的纖維,被譽為涼爽和高貴的纖維。服裝用麻主要是亞麻和苧麻,近年來還開發了大麻等其他麻來制作服裝。亞麻主要產于俄羅斯、法國、比利時和愛爾蘭等地。我國的亞麻主要產區為黑龍江省和吉林省。苧麻起源于中國,被稱為“中國草”,中國、菲律賓、巴西是主要產地。我國苧麻產地主要是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和四川等地。麻纖維也屬于纖維素纖維,與棉纖維相似,因其產量較少和風格獨特,被視為珍貴纖維。

(1)天然纖維中麻的強度最高。濕態強度比干態強度高20%~30%,其中苧麻布的強度最高;亞麻布、各種麻布堅牢耐用。

(2)各種麻布的吸濕性極好。當含水量達自身重量的20%時,人身體并不感到潮濕。其導熱性均為優良,因此,麻布衣料在夏季干爽利汗、穿著舒適。

(3)各種麻織物具有較好的防水、耐腐蝕性,不易霉爛且不蟲蛀。在洗滌時使用冷水,不要刷洗,不會有起毛現象。

(4)麻織物的染色由于原色麻坯布不易漂白,用手工染的麻布色調灰暗,色牢度較差。但機織麻布在染色前處理較好,故其色澤及色牢度有所改善。各種染色麻布具有獨特的色調及外觀風格。麻布服裝具有自然純樸的美感。

(5)本白或漂白麻布具有天然乳白或淡黃色,光澤自然柔和明亮。作為衣料有高雅大方之感。

(6)各種麻織物均較棉布挺硬,抗皺及彈性稍好。

(7)各種麻織物均具有較好的耐堿性,但在熱酸中易損壞,在濃酸中易膨潤溶解。

3.毛纖維

毛纖維主要為動物的毛,以綿羊毛為主,還有山羊毛、馬海毛、兔毛、駱駝毛、牦牛毛、羊駝毛、駱馬絨等。

毛纖維為天然蛋白質纖維,是由多種α-氨基酸縮聚而成,它不僅具有酸性基(羥基—COOH),又具有堿性基(胺基—NH2),故纖維對酸性和堿性的化學藥劑都不十分的穩定。分子中有胱氨酸中的二硫鍵,其中硫對提高羊毛的彈性等品質有重要影響。羊毛分子排列較稀疏,結晶度較小,取向度不高。羊毛纖維表面有鱗片,如圖1-3所示,鱗片的狀態影響毛的光澤、縮絨性等。

在羊毛纖維中,由于羊的品種、產地和羊毛生長的部位等不同,品質有很大的差異。澳大利亞、俄羅斯、新西蘭、阿根廷、南非和中國都是世界上主要產毛國,其中澳大利亞的美利奴羊是世界上品質最為優良的,也是產毛量最高的羊種。我國的新疆、內蒙古、青海、甘肅等地是羊毛的主要產區。國際羊毛局(IWS)是國際上有關羊毛的權威機構,其羊毛標志如圖1-4(1)所示是羊毛制品品質保證的標識。如圖1-4(2)所示為新西蘭羊毛局的厥葉標志。

圖1-3 羊毛纖維表面的鱗片

圖1-4 羊毛制品的品質保證標識

采用以羊毛為主要原料經粗梳或精梳毛紡系統加工成的各種毛織物,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1)純毛纖維織物光澤柔和自然,手感柔軟富有彈性,穿著舒適美觀,一般為高檔或中高檔服裝用料。

(2)羊毛纖維織物遇水收縮,常稱為縮絨性。羊毛纖維織物水中變形的原因是由于羊毛縮絨的產生不是一次完成的,在服裝的穿著、使用過程中始終存在。因此,也常常進行去鱗處理。

(3)各種毛纖維織物比棉、麻、絲等天然纖維織物具有較好的彈性、抗折皺性,特別是在服裝加工熨燙后有較好的裥褶成型和服裝保型性。

(4)羊毛不易導熱,吸濕性亦好,因此表面毛茸豐滿厚實的粗紡呢絨具有良好的保暖性,是春秋冬各季節理想的服裝衣料。輕薄滑爽、布面光潔的精紡毛織物又具有較好的吸汗及透氣性,夏季穿著干爽舒適,因而,派力司、凡立丁等織物多用于制作夏裝;較厚實稍密的華達呢、啥味呢一般多用做春秋裝衣料。

(5)合成纖維與毛混紡的織物,可提高其堅牢度和挺括性,黏膠、棉等與羊毛混紡亦可降低成本。因此,混紡及純毛衣料在服裝業中各有所用。

其他纖維情況如下:

(1)山羊絨是緊貼山羊皮生長的濃密的絨毛,柔軟、輕盈且保暖性好。由于一只山羊年產羊絨只有100~200g,所以羊絨有“軟黃金”之稱。我國是山羊絨生產和出口大國。

(2)馬海毛原產于土耳其安哥拉地區,所以又稱安哥拉山羊毛。美國、南非、土耳其是三大產地,我國寧夏也有少量生產。馬海毛纖維粗長,卷曲少,長度為200~250mm,光澤強、強度大,不易氈縮,易于洗滌。

(3)兔毛有絨毛和粗毛,具有輕軟柔和保暖性好的特點,強度低。由于其鱗片少且光滑,故抱合力差,織物容易掉毛。不同品種中,安哥拉長毛兔的品質最好。

(4)駱駝毛由粗毛和絨毛組成。具有獨特的駝色光澤。我國的內蒙古、新疆、寧夏、青海等地是主要產區,其中以寧夏毛較好,粗毛多用制作襯墊。絨毛質地輕盈,保暖性好。

(5)牦牛毛由絨毛和粗毛組成。絨毛細而柔軟,光澤柔和,彈性好,保暖性好。

(6)羊駝毛是粗細毛混雜著的,屬于駱駝類毛,比馬海毛更細、柔軟,其色澤為白色、棕色、淡黃褐色或黑色,其強力和保暖性均高于羊毛。主要產于秘魯、阿根廷等地。

(7)駱馬絨毛質細柔,富有光澤,是動物纖維中最細的毛,多為黃褐色。由于產量少,因此價格昂貴。駱馬絨主要產于秘魯山區。

新型羊毛纖維主要是針對羊毛本身采用一定的科技手段達到改良羊毛纖維服用目的的,目前主要有如下品種:

(1)表面變性羊毛。通過氧化/氯化、氯化/酶處理等多種方法,將羊毛的鱗片剝除,使羊毛纖維直徑變細為0.5~1μm,手感變得柔軟、細膩,吸濕性、耐磨性、保溫性、染色性能等均有提高,光澤變亮。但纖維強力伸長略有下降,縮絨性減少。根據羊毛鱗片剝取的程度不同,又分為絲光羊毛和防縮羊毛。絲光羊毛比防縮羊毛剝取的鱗片更為徹底,兩種羊毛生產的毛紡產品均有防縮、機可洗效果,絲光羊毛的產品有絲般光澤,手感更滑糯,被譽為仿羊絨的羊毛。

(2)拉細羊毛。拉細羊毛是澳大利亞聯邦工業與科學研究院(CSIRO)研制成功的羊毛拉細技術所獲得,1998年投入工業化生產并在日本推廣。經拉細處理的羊毛長度伸長、細度變細約20%,具有絲光、柔軟效果,其價值成倍提高,但斷裂伸長率下降。產品輕薄、滑爽、挺括、懸垂性良好、有飄逸感,穿著無刺扎、刺癢感,無粘貼感,可成為新型高檔服裝面料。

(3)超卷曲羊毛。即經過卷曲加工的羊毛,又稱膨化羊毛,其卷曲性能較高,纖維間的抱合力增大,改善了纖維的可紡性,提高羊毛產品的品質檔次。膨化羊毛編織成衣在同等規格的情況下可節省羊毛約20%,并提高服裝的保暖性,手感更蓬松柔軟、服用更舒適,為毛紡產品輕量化及開發休閑服裝、運動服裝創造了條件。

(4)彩色毛。彩色毛是世界最大產毛國澳大利亞通過配種繁殖的彩色綿羊所獲得的,繁殖數代羊毛沒有褪色且毛質優良。其他原本帶有天然顏色的動物毛,如羊絨類的青絨、紫絨,駝色的駱駝絨,咖啡色的牦牛絨,也得到很好利用。

4.蠶絲

蠶絲為天然蛋白質纖維,光滑柔軟,富有光澤,穿著舒適,被稱為纖維皇后。蠶絲最早產于中國,目前我國蠶絲產量仍居世界第一。此外,日本和意大利也生產蠶絲。蠶絲分為家蠶絲和野蠶絲兩種。家蠶絲即桑蠶絲,在我國主要產于浙江、江蘇、廣東和四川等地;野蠶絲即柞蠶絲,主要產于遼寧和山東等地。蠶絲的特點如下所示:

(1)各類純絲織物的強度均較純毛織物高,但其抗皺性比毛織物差。

(2)桑蠶絲織物色白細膩、光澤柔和明亮、手感爽滑柔軟、高雅華貴,為高級服裝衣料。

(3)柞蠶絲織物色黃光暗,外觀較粗糙,手感柔而不爽、略帶澀滯,堅牢耐用,價格便宜,為中檔服裝及時裝衣料。特別在回潮率為30%時,亦無潮濕感。

(4)絲織物的耐熱性較棉、毛織物好,一般熨燙溫度可控制在150~180℃。熨燙時墊布方可避免出極光。對柞蠶絲織物應避免噴水,以防造成水漬難以除去,影響織物外觀。

(5)絹紡織物表面較為粗糙,有碎蛹屑呈現黑點,手感澀滯柔軟,呈乳白本色,別有風格,價格比長絲織物便宜,亦為外用服裝理想面料。

(6)絲織物耐光性在各類織物中最差,故長期光照服用性差。

(7)絲織物對無機酸較穩定,但濃度大時會造成水解。對堿反應敏感,洗滌時應采用中性皂。

為獲得更好的蠶絲服用效果,人們進行了新品種的研究與開發,主要有:

(1)彩色蠶絲。這是利用家蠶基因突變培育出的,制成服裝后顏色不褪不掉。目前我國培育的轉基因家蠶絲已具有紅、黃、綠、粉紅、橘黃等顏色,國外也有報道已經培育出紅色蠶繭。

(2)改良蠶絲。這是運用生物學、遺傳工程學方法,改變蠶的遺傳基因,培育出“蛛絲”,其性能優異,斷裂強度比蠶絲大10倍,比尼龍絲大5倍,伸縮率達35%。可用來制作防彈背心等功能性服裝。

5.再生纖維

以木材、大豆、牛奶等天然材料為原料,采用化學的方法聚合而成的聚合物。分為再生纖維素纖維(如黏膠纖維、竹纖維、醋酯纖維、天絲纖維、莫代爾纖維等)、再生蛋白質纖維(如大豆纖維、玉米纖維、牛奶纖維、甲殼質纖維等)。

(1)黏膠纖維。黏膠纖維以木材、棉短絨、蘆葦等含天然纖維素的材料經化學加工而成。從性能分,有普通黏膠纖維、高濕模量黏膠纖維等不同品種;從形態分有短纖維和長絲兩種形式。黏膠短纖維常被稱為人造棉,長絲被稱為人造絲。分為有光、無光和半無光三種光澤。黏膠纖維具有天然纖維素纖維的基本性能,染色性能好,色譜全,色澤鮮艷,牢度好。織物柔軟,比重大,懸垂性好,但織物彈性差,容易起皺和不易回復,因此服裝的保型性差。其吸濕性好,回潮率可達13%~15%,穿著涼爽舒適,不易產生靜電、起毛和起球。下水后,黏膠纖維因吸收大量水分,直徑變粗,長度收縮,而且變重變硬,強力也幾乎下降一半,因此不耐水洗和不宜在濕態下加工。在加工服裝之前,應經過預縮處理。加工縫頭應留大一些,針腳應稀一些。黏膠纖維耐堿性和酸性低于棉纖維,在高溫高濕下容易發霉。熨燙溫度低于棉纖維,一般為120~160℃。

高濕模量的黏膠纖維被稱為富強纖維或虎木棉,其強度(特別是濕強度)和彈性都優于普通黏膠纖維,在服用性能方面有較大改善。

(2)醋酯纖維。醋酯纖維是由含纖維素的天然材料經化學加工而成。其主要成分是纖維素醋酸酯,在性質上與纖維素纖維相差較大,有二醋酯纖維和三醋酯纖維之分。二醋酯纖維大多具有絲綢風格,多制成光滑柔軟的綢緞或挺爽的塔夫綢,但耐高溫性差,難以通過熱定型形成永久保持的褶裥,其強度低于黏膠纖維,濕態強力也較低,耐用性較差。為避免縮水變形,其宜采用干洗。因其比重小于纖維素纖維,穿著輕便舒適。三醋酯纖維酷似錦綸,具有良好的彈性和彈性回復性能,并且改善了強度和彈性。其熨燙溫度應控制在110~130℃。

(3)竹纖維。竹纖維是一種天然纖維,是以竹子為原料,通過一定化學加工技術制成的再生纖維素纖維。竹纖維具有優良的著色性、回彈性、懸垂性、耐磨性、抗菌性,其吸濕、放濕性能、透氣性居纖維之首。它又是一種可降解的纖維,在泥土中可完全分解,對環境不造成損害,是一種環保材料。不耐酸堿,耐熱性較棉好。

(4)天絲纖維。是一種新型纖維素纖維,20世紀70年代,由荷蘭開始研究獲得成功,1989年在英國實現了工業化生產,并將其產品注冊為Tencel(我國譯為天絲),學名為Lyocell(萊賽爾)。與黏膠纖維相同,天絲纖維是以針葉樹為主的木質漿粕等天然纖維素為原料。在生產過程中,用有機溶劑NMMO(N-甲基嗎啉氧化物)取代黏膠生產中使用的有毒物質二氧化硫,該溶劑可循環利用,利用率可達99.5%以上,因而被稱為綠色纖維或環保纖維。Lyocell纖維性能優異,其物理機械性能遠遠超過普通黏膠纖維,而且可生物降解。

(5)莫代爾(Model)纖維。同樣采用天然原材料木漿制成,是一種變化型的高濕模量黏膠纖維,它的干濕強力和縮水率均比黏膠纖維好。用Modal纖維制成的各種織物色澤鮮艷,手感柔軟、順滑,光澤高雅,吸濕性優良。Modal纖維可生物降解,具有環保功能,但它在制造過程中磺化時使用較少的二氧化硫,而二氧化硫為有害物質,因此它是一種部分實現環保化的產品。

(6)大豆纖維。大豆纖維是從大豆中提煉出的蛋白質溶解液經紡絲而成,是一種再生植物蛋白質纖維。其生產過程對環境和人體等無污染,易生物降解。2000年3月,我國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地進行了大豆蛋白纖維工業化生產。大豆纖維單絲線密度低,密度小,強伸度較高,耐酸耐堿性較好,手感柔軟,纖維明亮柔和,光澤亮麗,具有蠶絲般的光澤;具有較好的吸濕和導濕性,類似麻纖維的吸濕、快干特點;柔韌蓬松,具有羊絨的滑糯手感,穿著舒適、保暖。但是大豆纖維耐熱性較差。

(7)玉米纖維。玉米纖維也稱聚乳酸纖維或PLA纖維,商品名為Lactron。它是以玉米淀粉發酵形成的乳酸為原料,經脫水反應制成的聚乳酸溶液紡絲而成,可生物分解。玉米纖維的初始原料淀粉再生循環周期短,是一種環保產品。玉米纖維具有良好的形態保持性,較好的光澤,絲綢般的手感,良好的芯吸性能,服裝與皮膚接觸不發黏,使人感覺干爽。

(8)牛奶纖維。牛奶纖維是將牛奶蛋白融入特殊液體噴絲而成,也稱為牛奶絲或牛奶絨。20世紀末,日本首先成功地開發出牛奶纖維,牛奶纖維織物懸垂性、通透性好,吸水率高,制成的內衣褲具有校正身形的功能,牛奶纖維原料中含有的17種氨基酸,使面料具有潤肌養膚、抗菌消炎的功能。

(9)甲殼質纖維。甲殼質纖維是從蝦、蟹、蛹的外殼及菌類、藻類的細胞壁中提煉出的天然生物高聚物,它的分子結構與纖維素的結構非常相似,呈白色或灰白色半透明狀固體,具有動物骨膠原組織和植物纖維組織的雙重性質,對動、植物細胞均有良好適應性。甲殼素在大自然中每年生物合成量高達數千億噸,是地球上第二大再生資源。甲殼質纖維耐熱、耐堿、耐腐蝕、可生物降解,與人體有極好的生物相融性,可被生物體內的溶菌酶分解而吸收,還具有消炎、止血、鎮痛的作用。因此醫學上用它制造人造皮膚、止血材料以及外科手術縫合線等,服裝方面用來做針織保健內衣、童裝和床上用品,以及用作防雨劑、吸濕劑和防霉、抗腐劑等。目前甲殼質纖維作為紡織材料的成本較高,主要通過與其他纖維共混,以降低成本,擴大應用領域。

(10)其他再生纖維。以相關的天然材料為原料制成的再生纖維還有:蜘蛛絲纖維、蛹蛋白纖維、白松纖維、菠蘿葉纖維、香蕉莖纖維等天然纖維也在開發研究中。

6.合成纖維

以石油、煤和天然氣等為原料,以化學技術加工而制成的長絲,并可按需要切成所要求的纖維長度。

(1)滌綸。滌綸屬于聚酯纖維,是當前合成纖維中發展最快、產量最大的化學纖維。它有許多商品名稱,如Terylene、Dacron、Tetoron等。滌綸纖維平滑光潔,均勻無條痕;其截面可以有各種形狀,以圓形為主。有長絲、短纖維,其粗細與天然纖維接近,也有超細纖維。當前的差別化纖維主要是以滌綸制成的。在外觀和性能上模仿毛、麻、絲等天然纖維,已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

滌綸纖維織物具有較高的強度與彈性恢復能力。它不僅堅牢耐用,而且挺括抗皺,洗后免熨燙。滌綸織物吸濕性較小,在穿著使用過程中易洗快干極為方便。其濕后強度不下降、不變形,有良好的洗可穿服用特性。滌綸織物服用不足之處是透通性差,穿著有悶熱感,易產生靜電而吸塵沾污,抗熔性較差,在穿著使用中接觸煙灰、火星立即形成孔洞。滌綸織物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與熱塑性,因而,所做的服裝其褶裥、保型性都較好。

(2)錦綸。錦綸為聚酰胺纖維,自從1938年美國杜邦(Du Pont)公司把聚酰胺纖維以“尼龍”(Nylon)命名以來,又出現了許多商品名稱,如Caprolan、Anid、Nailon等,錦綸是我國對這類纖維的命名。有長絲、變形絲和短纖維之分。根據化學成分和聚合情況不同,常用的有錦綸6.錦綸66,我國以前者為主,其染色性能優于后者。

錦綸纖維織物的耐磨性能居各種天然纖維與化學纖維織物之首,同類產品比棉和黏膠織物高10倍,比純羊毛織物高20倍,比滌綸織物高約4倍。其強度也很高,且濕態強度下降極小。因此,錦綸純紡及混紡織物均具有良好的耐用性。在合成纖維織物中錦綸織物的吸濕性較好,故其穿著舒適感和染色性要比滌綸織物好。除丙綸和腈綸織物外,錦綸織物較輕。因此,作為登山服、運動服等冬季服裝衣料頗有輕裝之感。錦綸織物的彈性及彈性恢復性能極好,但在小外力下易變形。因此,服裝褶裥定型較難,穿用過程受力易變皺,故錦綸織物服裝適用性能不如滌綸衣料。錦綸織物耐熱性和耐光性均差,在陽光下易泛黃和強力下降。在使用過程要注意洗滌、熨燙和服用條件,以免損壞。

(3)腈綸。腈綸為聚丙烯腈纖維,酷似羊毛,被稱為“人造羊毛”。商品名稱很多,如“Orlon、Exlon、Acrilan”等。腈綸以短纖維為主,用來純紡或與羊毛等其他纖維混紡。

腈綸的彈性與蓬松度可與天然羊毛媲美。腈綸織物不僅挺括抗皺,而且保暖性較好。在同體積的織物中含有較多的靜止空氣層。保溫測定結果證明,腈綸織物保暖性比同類羊毛織物高15%左右。腈綸織物的耐光性居各種纖維之首,在日光下曝曬一年的蠶絲、錦綸、黏膠纖維及羊毛織物等已基本破壞,而腈綸織物強度僅下降20%左右。因此,腈綸織物為戶外服裝、運動服等理想衣料。腈綸織物色澤艷麗,與羊毛適當比例混紡可改善外觀光澤且不影響手感。腈綸織物有較好的耐熱性,它居合成纖維第二位,且有耐酸、耐氯化劑作用,故適用范圍較廣。在合成纖維織物中,腈綸織物比較輕,因此,亦為輕便服裝衣料之一。腈綸織物吸濕性較差,穿著有悶氣感,舒適性較差。腈綸纖維結構決定其織物耐磨性不好,是化學纖維織物中耐磨性最差的產品。

(4)丙綸。丙綸為聚丙烯纖維,也有的稱作Herculan、Hostalen等。有長絲和短纖維。丙綸與棉同類織物相比,僅為其重量的3/5,纖維體積質量也僅為0.91g/cm3,是最輕的原料品種。因此,丙綸織物也屬于輕質面料之一。丙綸織物強度及耐磨性好,堅牢耐用。丙綸織物吸濕性極小(回潮率0%),基本不縮水,故用料省,但舒適性差。丙綸織物耐熱性差,不宜高溫熨燙,洗滌水溫小于80℃,否則會收縮硬化。耐腐蝕,但不耐光,洗后不宜曝曬。

(5)氨綸。氨綸纖維是以聚氨基甲酸酯為主要成分的,故也稱作聚氨酯纖維,俗稱彈性纖維,最著名的商品名稱是美國杜邦公司生產的“萊卡”(Lycra),此外還有Estane、Spanzelle、Opelon等。它以單絲、復絲或包芯紗、包纏紗形式與其他纖維混合。盡管在織物中含量很少,但能大大改善織物的彈性,使服裝具有良好的尺寸穩定性,改善合體度,且緊貼人體又能伸縮自如,便于活動。氨綸的回潮率在1.5%以下。對多數酸比較穩定,但對堿尤其是熱堿易被溶解;對其他化學劑也比較穩定。長期在日光下,強度會逐漸下降,顏色也會發生變化。

(6)維綸。維綸的化學名稱叫聚乙烯醇縮甲醛纖維,簡稱聚乙烯醇纖維。其商品名稱有Vinylon、Kuralon等。其織物的外觀與手感似棉織物。維綸纖維織物吸濕性在合成纖維織物中較好(回潮率為4.5%~5%,高時可達10%左右),而且堅牢,耐磨性能均好,質輕舒適。染色性與耐熱性差,織物色澤不鮮艷,抗皺挺括性也差,故維綸織物的縫紉及服用性能欠佳。耐腐蝕、耐酸堿,價格低廉,一般多用做工作服或帆布。

(7)其他新型合成纖維。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及人們生活中各類活動的需要,新型合成纖維也在不斷地涌現。已見的有:

①PBT纖維。PBT纖維即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纖維,一種新型的聚酯纖維。PBT纖維手感柔軟,耐化學藥品性、耐光性、耐熱性好,拉伸彈性、壓縮彈性極好,彈性回復率優于滌綸,上染率高,色牢度好,并仍具有普通聚酯纖維所具有的洗可穿、挺括、尺寸穩定等優良性能。PBT纖維的彈性與氨綸相同,但價格比氨綸便宜。近年來在彈力織物中得到廣泛應用,用于制作游泳衣、體操服、彈力牛仔服、連褲襪、醫療上應用的繃帶等。PBT纖維可與其他纖維混紡,也可用于紡制復合纖維。

②PEN纖維。PEN纖維即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纖維,一種新型的聚酯纖維,由美國首先研制成功。PEN纖維高模量、高強度,抗拉伸性能好,尺寸穩定性好,耐熱性好,化學穩定性和抗水解性能優異。與常規的滌綸相比,在力學性能和熱學性能等方面都比較突出。PEN纖維不僅是一種理想的服用紡織新原料,在產業用紡織品方面也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③PTT纖維。PTT纖維即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纖維,一種新型的聚酯纖維。它與PEN纖維、PBT纖維一樣,由同類聚合物紡絲而成。PTT纖維的各項物理指標和性能都優于PEN纖維,兼有滌綸和錦綸的特性,防污性能好,易于染色,手感柔軟,彈性回復性好,具有優良的抗折皺性和尺寸穩定性。可用于開發高檔服裝和功能性服裝。

圖1-5 復合纖維的截面結構圖

④新型復合合成纖維。復合纖維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聚合物或者是性能不同的同種聚合物復合而成的纖維,其復合的方式各有不同,常見的雙組分復合纖維的截面結構有并列型、皮芯型、海島型以及多層型、放射型等,如圖1-5所示。

兩種或兩種以上纖維復合可揚長避短,優勢互補。已有的產品有:高吸水性合成纖維Hygra、熱塑性纖維(ES纖維)等。前者是日本開發的,它是以網絡構造的吸水聚合物為芯、聚酰胺為皮的皮芯結構復合纖維。其吸收水分能力可達自重的3.5倍。因此,吸汗性能特別好且無發黏的感覺。后者也叫熱黏纖維,是用聚乙烯和聚丙烯復合而成,外層為聚乙烯(熔點為110~130℃),內層為聚丙烯(熔點為160~170℃)這種熱塑性纖維經熱處理后,外層部分熔融而起黏接作用,內層仍保留纖維狀態。它已廣泛用于服裝的非織造布、熱熔襯、填充材料以及仿絎縫材料等。

⑤異形纖維。常規合成纖維的截面一般為圓形,相對于圓形而言生產出來的合成纖維被人們稱為異形纖維。纖維的截面變形后,其手感、外觀光澤等發生變化,如圖1-6所示。

圖1-6 異形纖維截面和噴絲孔板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离岛区| 锡林浩特市| 永昌县| 兴隆县| 喀喇| 洱源县| 阳谷县| 永寿县| 金山区| 石门县| 武隆县| 伊宁县| 顺平县| 高雄县| 德安县| 神木县| 漳浦县| 宁海县| 荆门市| 临桂县| 枝江市| 皋兰县| 越西县| 兰州市| 舟曲县| 松滋市| 中江县| 高邮市| 镶黄旗| 江油市| 陕西省| 平邑县| 嘉黎县| 桃园县| 南木林县| 墨玉县| SHOW| 遂平县| 佳木斯市| 乌什县| 黔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