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服裝材料的歷史與現狀
一、服裝材料的歷史
從人類歷史遺存和考古發現表明,人類最早采用的服裝材料是獸毛皮和樹葉。公元前5000年埃及開始用麻織布作為服裝材料,公元前3000年印度開始用棉花作為服裝材料,公元前2600年中國開始用絲綢制衣,并對纖維材料進行染色后織造。至東漢張騫出使西域并開通了絲綢之路后,東西方建立并加強了彼此間在各方面的交流與融合,其中紡織印染技術也得到了空前的快速發展,公元前1世紀人們開始進行織物染色。此后近2000年,棉、麻、絲、毛等天然纖維成為服裝材料的主要來源。
服裝材料的發展與紡織工業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紡織品的生產逐漸由手工生產發展到機械生產。1925年英國成功地研發生產了黏膠短纖維。1938年美國宣布錦綸(尼龍)纖維的誕生,繼而1950年開始生產腈綸(聚丙烯腈纖維),1953年滌綸(聚酯纖維)問世,1956年又開始生產彈力纖維——氨綸。到20世紀60年代初,化學纖維同天然纖維一樣被廣泛地應用于服裝材料。
隨著紡織工業的發展和化學纖維的應用,通過大量實際穿著體驗,人們逐漸認識到各種纖維材料的不足,例如,棉布服裝和蠶絲服裝穿著舒適但易起皺變形,滌綸類服裝挺括易打理但穿著不夠舒適,腈綸類服裝鮮艷保暖但易起靜電不耐磨等。基于以上問題,人們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了“天然纖維合成化,合成纖維天然化”的設計構想并付諸實施,同時展開了對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的改性設計和研究,逐步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相繼研發了如彩棉、絲光羊毛、蛹蛋白纖維、天絲、莫代爾、甲殼素纖維、牛奶纖維、大豆纖維、珍珠纖維、竹纖維、碳纖維等新型纖維和高性能纖維。
紡織服裝的科研工作者通過各種先進的技術(如基因工程、化學工程、物理與化學方法相結合等)賦予了纖維新的外觀與功能,主要表現為以下五個方面:
(1)通過改變纖維橫截面形狀而生產的異性纖維(三角、多角、中空等),以改善織物光澤、手感、透氣、保暖等服用效果。
(2)差別化纖維的廣泛應用與服裝面料的設計生產,如針對部分化學纖維不易染色的問題研發了易染纖維、超細纖維、高收縮纖維等。
(3)利用接枝、共聚或復合時增加添加劑的方法,設計生產性能優越的復合纖維,如阻燃纖維、抗靜電纖維、抗菌纖維等。
(4)利用高科技手段研發高性能新纖維,如碳纖維、陶瓷纖維、甲殼素纖維等。
(5)對常規的天然纖維進行改進,如彩色棉、絲光羊毛、抗皺免燙真絲等。
與此同時,作為服裝重要組成部分的輔料無論在品種、規格和檔次方面也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后期我國自主研制和引進了生產服裝襯料、縫紉線、紐扣、拉鏈、花邊、商標等的新型設備,組建了許多專門從事服裝面料與輔料的設計生產企業,在我國華東和華南地區逐步建立了較穩定的服裝材料產業集群和工業體系,為自主創立服裝品牌和提升服裝設計水平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二、服裝材料的現狀與流行
20世紀90年代至今,服裝材料已成為服裝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每當一種新材料研制成功后,隨之帶動了印染、后整理、服裝設計與生產等諸多領域的發展。近年來,服裝材料的流行有以下特點:
1.回歸自然,非常重視低碳環保
由于工業化生產和工業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逐漸顯現,特別是人類對自然環境的過度掠奪和破壞,使得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活環境已十分脆弱,極端惡劣和災害的天氣頻發,反過來影響了人類的正常生活。因此,人們開始強調不破壞環境的服裝材料加工技術,注重環境和人類的共同可持續發展,崇尚自然、低碳的生活方式,天然和綠色纖維(如生態棉、天絲、莫代爾等)材料備受人們的喜愛。
2.追求舒適柔軟、輕薄并富有彈性
由于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轉變生活態度,主動追求舒適、輕松的生活方式。面對全球性氣候變暖和減輕壓力的考慮,舒適(透濕、透氣)、柔軟(如棉纖維)、輕薄(如降低織物密度)和富有彈性(如針織材料或混紡一定比例的萊卡纖維)的服裝材料很受歡迎。此外,快節奏的工作方式給人們帶來太大的壓力,易打理服裝(可機洗、抗皺免燙、洗可穿、防污、防蛀、防霉等)也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
3.服裝材料的科技化、功能化和智能化
運用高科技的研發手段的服裝材料可以大大地提高服裝的附加值,使用新型后整理技術的服裝材料得到廣泛的應用和推廣。例如戈爾特斯(Gore-Tex)膜具有透氣、防水、防風功能,用于制作舒適性風雨衣;利用導電聚合物涂層在纖維布料上可以制造出能感應溫度和力度的智能手套;用塑料光纖和傳導纖維編織而成的“聰明T恤”可以監測心跳、體溫、血壓、呼吸等人體生理指標。
4.新型的特殊結構和外觀的服裝材料造就流行
時尚與個性化始終是人們著裝的普遍心理,追求時髦的市場需求也使得服裝材料生產企業不斷推出外觀新穎獨特的面料,如金屬涂層織物、聚氨酯涂層織物、復合織物(如梭織物與針織物復合)和以新穎紗線為材料的衣料都十分流行。此外,受后現代藝術思潮的影響,帶有此類藝術風格的圖案紋樣也被大量地通過衣片定位印花(如爛花印花、發泡印花、金銀粉印花等)來完成,也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
5.非織造織物的生產應用進一步深化
非織造織物可使纖維不經過傳統的梭織或針織加工過程而直接成布,不僅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還大大地減少了能耗;除了廣泛應用于服裝襯料外,還在服裝面料領域獨樹一幟,如通過特殊的涂層設計和后整理技術即可獲得別致的外觀和手感,已被廣泛地應用于外穿類服裝;與此同時也帶動了一次性服裝的設計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