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服裝縫制工藝
  • 胡茗
  • 3505字
  • 2020-07-31 15:39:24

基礎知識篇

第一章 緒論

課題名稱:緒論

課題內容:服裝縫制基礎知識

課題時間:4課時

訓練目的:使學生掌握常用專業術語及基礎縫制知識。

教學方式:理論講授。

教學要求:要求學生牢記常用專業術語、常用面輔料計算。

作業布置:課后思考題。

漂亮的服裝一直都是人們喜歡的,漂亮服裝的含義不僅是指所穿服裝的款式和面料,還有精致的做工。做工好壞依賴于它的工藝設計是否合理,這就要求服裝設計者在具有相關設計知識的同時,還要掌握服裝制作工藝的系統知識及基礎技能。

一、服裝制作常用專業術語

服裝制作中的專業術語是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由于地區的不同所使用的服裝名詞術語也不相同,給服裝生產技術的推廣和交流帶來不便。為了促進服裝生產技術的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于2008年發布了《服裝術語》,即GB/T 15557—2008國家標準。

1.上裝衣片部位專業術語(圖1-1~圖1-3)

(1)門襟止口線:門襟外口輪廓線。

(2)領窩線:領口的輪廓線。

(3)肩斜線:肩的坡度線。

(4)袖窿弧線:袖窿的輪廓線。

(5)側縫線:前后衣片縫合線。

(6)底邊線:底邊輪廓線。

(7)止口圓角線:止口與底邊結合處呈圓角的輪廓線。

(8)駁頭止口弧線:駁頭止口輪廓線。

(9)駁折線:駁頭翻折的位置線。

(10)領嘴線:領嘴大小的尺寸線。

(11)扣眼位:扣與眼的位置。

(12)前胸省線:胸省道的位置線。

(13)脅省線:衣服兩側腋下處的省道。

(14)大袋:腰節以下的開袋。

(15)手巾袋:胸部的開袋。

(16)袖口線:袖子下口邊沿部位的直線。

(17)前袖縫:前袖縫輪廓線。

(18)前偏袖線:袖圍與偏袖連接的線。

(19)袖山弧線:袖山頭輪廓線。

(20)后袖縫線:后袖縫輪廓線。

(21)袖衩線:袖開衩輪廓線。

(22)小袖內撇線:小袖片向內撇的線。

(23)小袖窿弧線:小袖深輪廓線。

(24)小袖前袖縫線:小袖前袖縫輪廓線。

(25)后偏袖線:后偏袖輪廓線。

(26)小袖后袖縫線:小袖后袖縫輪廓線。

(27)后袖縫線:后偏袖縫輪廓線。

(28)領后中線:領寬后中心拼縫線。

(29)后翻領線:后翻領輪廓線。

(30)領腳線:領腳輪廓線。

(31)前領寬線:翻領前寬斜線。

(32)領串口斜線:駁頭與領面相吻合的斜線。

(33)領腳折轉線:領外翻的連折線。

圖1-1 衣片部位專業術語

圖1-2 袖片部位專業術語

圖1-3 領片部位專業術語

2.褲片部位專業術語(圖1-4)

(1)直袋位:直袋的位置和大小。

(2)側縫線:褲片兩側的輪廓線。

(3)前襠弧線:前襠輪廓線。

(4)下襠線:褲片內側的輪廓線。

(5)裥位線:褲腰處打裥的位置線。

(6)后腰縫線:褲后片腰縫的輪廓線。

(7)后燙跡線:與褲子基本線垂直,是后褲片的中心線。

(8)后襠弧線:后襠縫輪廓線。

(9)后袋線:后袋位置線。

(10)后省位:省道的位置。

圖1-4 褲片部位專業術語

3.工藝操作術語

(1)止口:門襟的外邊沿,如門襟與掛面的連接線。

(2)掛面:門襟背面的一層,比搭門寬的貼邊。

(3)搭門:門襟、里襟疊在一起,為了鎖紐眼和釘紐扣所預留的部位。

(4)門襟、里襟:衣片鎖紐眼處為門襟,釘紐扣處為里襟。

(5)眼檔:紐眼位。

(6)駁頭:門里襟上部翻折部位。

(7)褶裥、?。焊鶕w型需要做出的折疊部位,不用縫合的稱褶裥,折疊并縫合的稱省。

(8)鉆眼:用電鉆在裁片上作出縫制標記,起到上下左右一致的作用。

(9)刀眼:為便于縫合衣領和袖子等,在裁片上剪出的小缺口,作對位記號用。

(10)對檔:縫制時,兩片裁片對準應對的部位標記。

(11)圓順:弧線不能有折角。

(12)層勢:又稱吃勢,指兩片裁片,一片較另一片稍長,而在縫制中將稍長的一片在一定部位層進在稍短的一片中,使兩片裁片經層進縫合后,不僅長短一致,而且有一定的豐滿圓順感。

(13)撇勢:衣片的門襟部位與其基本線撇進的距離。

(14)翹勢:向上偏高畫出的直線或弧線。

(15)困勢:褲后片與前片的傾斜程度。

(16)窩勢:縫制雙層以上衣片時所采用的一種工藝,就是外層均勻地比里層更長、更寬,以使兩層衣料相貼成自然卷曲狀態。

(17)坐勢:把多余部分坐進折平。

(18)凹勢:衣片袖窿、褲片前后襠弧線、領口等部位的凹進程度。

(19)回口:衣片的橫料和斜料容易被拉松的現象。

(20)縫合、緝線:將兩層以上衣片縫合到一起,一般縫合多指暗線,而緝線多指明線。

(21)縫型:對縫頭的處理形式,縫份分開的叫劈縫;縫份倒向一側的叫倒縫;縫份是包裹的叫包縫。

(22)縫始點:縫合時的起點。除西服等省縫緝線的縫始點不許打回針外,其余都打回針。

(23)縫止點:縫合時的終點。除省尖部位縫止點不打回針外,其余部位都打回針。

(24)剪牙口:在制作挖袋等處時,需要開剪,所開的剪切口稱牙口。操作過程叫剪牙口。

(25)推門:平面的前衣片,經收省后變成立體形狀,還須采用熨燙工藝,使衣片更加符合人的體型的過程。

(26)歸攏:是將長度縮短,一般容易松寬的部位采用歸燙。如前后袖窿邊緣,因胸背部位推胖后,袖窿產生回勢,就必須歸燙。另外,為了防止以后操作時產生還口,也可預先采取歸縮一點的方法,這種方法稱歸攏。

(27)回勢:拔開部位的周圍外緣處出現的荷葉邊形狀。

(28)吃勢:將某部位收縮一定尺寸。

(29)胖勢:整燙時凸出的部位。

(30)吸腰:衣服的腰部吸進,使之符合人體曲線,美觀合體。

(31)燙散:向周圍推開燙平。

(32)燙煞:熨燙時把面料折縫定型。

(33)平敷:牽帶貼上不能有緊有松。

(34)余勢:為預防縮水,做縫放的余量。

4.成品缺陷術語

(1)眼皮:指缺嘴串口處不平服。

(2)起殼:襯頭緊,面子松,里外不相容。

(3)攪蓋:門里襟相疊過頭。

(4)豁開:門里襟相疊門下口呈八字形。

(5)蕩領:領子離脖子不服帖,是由于后領圈寬,后背短,領型不當所造成。

(6)外露:如領腳外露、里子長出外衣等。

(7)脫空:里外兩層不緊貼。

(8)極光:熨燙時下面墊布太硬或不用濕布蓋燙而產生的亮光。

(9)水花:熨燙碰上水點,濕蓋布未燙均勻而產生水漬。

(10)鏈形:也叫裂形,在同一縫紉部位進行兩次縫紉,由于沒注意縫紉機下層送得快、上層走得慢的特性,結果兩道縫發生錯位,形成斜的鏈形。

(11)吐止口:又稱止口外吐,止口處掛面不應外露卻露出來的現象。

(12)起吊:一般指面和里不相符,里子偏短,而造成不平服的現象。

(13)豁腳:指縫制褲子時出現的一種弊病。褲子擺平后,左右褲片的側縫和左右的下襠縫不齊,前后挺縫線不準,偏前或偏后。

(14)沉落:肩縫斜勢不足,引起前后袖窿下沉。

(15)還口:指原材料絲縷被拉歪斜,如領圈拉還或袖窿還口等。

二、服裝制作工具及使用方法

在服裝的制作過程中常用的縫紉、熨燙工具有:

(1)工作臺:服裝裁剪、縫制必用的臺案。一般長度為100~150cm,寬度為80~90cm,高度可根據身高而定。

(2)劃粉:在衣片上作標記用的粉片,有多種顏色,一般選用與面料相同或相近的顏色,以免在服裝表面留下明顯的痕跡。

(3)手針:手縫用針。根據粗細不同分為1~12號,號碼越小,針桿越粗。一般常用的是6~7號針,也可根據面料厚薄選擇,面料薄質地密的宜用細針,面料厚質地松的用粗針。

(4)機針:機縫用針,根據縫紉機的種類不同分為家用縫紉機針、工業縫紉機針、專用縫紉機針等。機針的規格有7~12號,號碼越大,針桿越粗,所形成的針孔也越大。因此,要根據面料厚薄選擇相應的針號。一般常用的為9、11、14號機針。

(5)大頭針:通常用于立體裁剪或試衣補正,有時在縫合較長的衣縫時也用大頭針作分段固定。

(6)棉線:打線丁或臨時固定用的線。

(7)縫紉線:縫紉機用線,應選擇與面料相同或相近色的線。

(8)頂針:金屬制成的手工縫紉專用工具,套在右手中指第一二關節之間。

(9)錐子:在拉出領角、衣角或拆掉縫合線時使用。

(10)鑷子:在拔除線釘或車縫過程中調整上下層面料間的吃勢時使用。

(11)小剪刀:縫紉過程中剪線用的工具。

(12)裁剪用剪刀:裁剪衣料用的剪刀,其長度一般選擇24~28cm為宜。

(13)縫紉機:分家用縫紉機、工業縫紉機和專業縫紉機三種。

(14)電熨斗:有普通電熨斗和蒸汽電熨斗兩種,用于縫制過程中的分縫、歸拔或成品整燙。

(15)噴水壺:在歸拔、整燙時噴水用。

(16)燙墊:用比較厚而密且具有一定耐熱性的布料制成,中間填充木粉,形狀適用于胸部、肩部、臀部形態的專用工具。

(17)燙布:為了避免毛織物、化纖織物在熨燙過程中出現極光,在衣片上墊一層燙布,一般為純棉布料。

(18)燙凳:熨燙服裝的工具,一般高度為25~30cm,長度為40~50cm,寬度為12~15cm。

表1-1是測量、制圖、裁剪、熨燙、手縫、機縫工具,詳細清晰地介紹了各種工具的分類。

表1-1 服裝制作工具

不同面料與手縫用針、機縫用針的匹配見表1-2。

表1-2 縫紉針與面料

續表

三、服裝用料計算

服裝用料計算可參考表1-3、表1-4。

表1-3 女裝用料計算

表1-4 男裝用料計算

主站蜘蛛池模板: 磐安县| 托克逊县| 延川县| 屯留县| 丰原市| 舞钢市| 如皋市| 石狮市| 普兰店市| 环江| 垦利县| 家居| 都江堰市| 达孜县| 福州市| 大化| 秭归县| 乳源| 通辽市| 临颍县| 博湖县| 澄迈县| 万山特区| 周宁县| 桃园县| 南开区| 潜山县| 甘谷县| 昌图县| 梁山县| 敦煌市| 肃南| 灵武市| 涞水县| 望江县| 芜湖县| 新蔡县| 太仆寺旗| 老河口市| 五华县| 乳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