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創新思維
如前所述,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概括和間接反映,它刻畫出事物的本質和事物間規律性的聯系。人的思維具有概括性、間接性、時代性和傳播性四大特征。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素材的基礎上,把一類事物共有的本質特征及其規律加以歸納;通過媒體、知識、經驗等間接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稱之為思維的間接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人類思維活動的基礎。不同時代,人們實踐活動的空間與條件不同,其思維能力、方式、水平也不同,這就是思維的時代性;思維的傳播性是指人的思維需要通過語言、文字等載體進行傳播表達,以便實現人際交流的目的。
2.2.1 創新思維的本質
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才的培養,從某種意義上講,人的思維方式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墨守成規、循規蹈矩、故步自封、因循守舊,還是與眾不同、新穎別致、令人耳目一新、不同凡響,思維方式的不同,最終結果是不同的。創新思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過程,是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它充分發揮人的自主創新能力,以敏銳的目光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提出與眾不同又能經得起檢驗的全新觀點、全新思路、全新方案。創新思維在以知識創新和智力競爭為標志的現代社會發展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創新思維是一種優化組合多種思維方式來取得新成果的綜合思維,是思維主體在自身具有的知識、經驗和實踐基礎上,伴隨著思維方式的變革提出新的理論、觀點和想法的思維過程。相對于日常思維而言,創新思維是一種超出已知的認識范圍的思維方式。它意味著一個人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能站在與他人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與他人不同而且經得起實踐檢驗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案。
創新思維的本質在于將創新意識的感性愿望提升到理性探索上,實現創新活動由感性認識到理性思考的飛躍。
可以從多層次來理解創新思維的本質。在功能層次上,創新思維的本質重點在于出新,在于創造前所未有的新成果。這是思維之所以成為創新思維最根本的依據,是多種形式的創新思維的實質所在;在結構層次上,創新思維的本質在于思維主體按照解決問題的需要,使自己的思維在調整與順應中突破和超越原有的思維結構;在機制層次上,創新思維的本質體現在邏輯與非邏輯兩方面的融合統一。創新思維是收斂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的綜合運用,是思維在邏輯的制約下向非邏輯的跨越。這是創新思維的最深層次的奧秘,也是創新思維最深刻的本質。所以創新思維的本質是一個系統。其中,實現思維的出新是它的功能性本質;實現對原有思維結構的超越是它的結構性本質,在邏輯與非邏輯統一的基礎上實現思維素材的超邏輯組合是它的過程性本質。從根本上說,創新思維是功能性、結構性和過程性本質的統一。
創新思維又稱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即開拓人類認識新領域、開創人類認識新成果的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是以感知、記憶、思考、聯想、理解等能力為基礎,以綜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為特征的高級心理活動。是需要人們付出艱苦的腦力勞動的高級思維方式。一項創造性思維成果的取得,往往要經過長期的探索、刻苦的鉆研、多次的挫折之后才能取得,而創造性思維能力也要經過長期的知識積累、素質磨礪才能具備,至于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則離不開繁多的推理、想象、聯想、直覺等思維活動。以創造性思維為主體的人類社會良性循環系統如圖2-5所示。創新思維往往表現為發明新技術、形成新觀念、提出新方案和決策、創建新理論。創新思維是指以新穎獨創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通過這種思維能突破常規思維的界限,以超常規甚至反常規的方法、視角去思考問題,提出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從而產生新穎的、獨到的、有社會意義的思維成果。

圖2-5 人類社會良性循環系統
沒有創新的思維方式,就沒有創新的行動和實踐。面對生活學習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如果僅憑經驗翻老黃歷,因循守舊找教科書,是不可能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的。應該努力想新辦法、找新出路,并且去學習掌握創新的內在規律和技巧,只有這樣才算是真正擁有了創新思維。只有讓創新思維成為一種習慣和本能,人們才可能以求新求變的活力沖破守舊的觀念,在進退兩難的窘境中闖出一片新的天地。
2.2.2 創新思維的特征
(1)獨創性
創新思維的獨創性又稱開拓性、新穎性,它主要表現在思維過程中能夠打破常規,不受傳統觀念、傳統思維方式的束縛,善于多方位觀察,多層面分析,變換思路,獨辟蹊徑,力破陳規,銳意進取。創新思維的首要特征就是新。舊的思維不是創新思維。沒有變化、人云亦云的思維也不可能形成創新思維。思維要有新意、創意,要有新思路、新點子、新方案,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能夠激起創造欲望,產生創造力,形成創新成果。
有一個非常富有新意的創新思維實例。浙江大學學生依據科學原理和技術實驗,研制出一套“空氣洗手”裝置。其新穎的創意和穩定的效果,博得專家一致好評,在國內外獲得多項大獎。
(2)批判性
創新思維必須具有反思的批判性,只有通過對傳統思維模式的反思和批判,不斷地反思前人設定的界限,才能突破舊有的認識框架和現有的認識范圍,才能有所創新,才能開拓出認識的新天地。創新思維是一個在肯定中否定,在否定中前進的發展過程,必然以批判性為重要特征。創新,就是要走前人沒走過的路。沒有批判,沒有懷疑,何談創新?因此創新思維必須有批判的特征。創新本身就是通過對傳統思維模式進行批判、反思而產生的。
在現代社會中,創新思維更多地來源于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的需求。如減少霧霾、提高安全性、方便舒適等。創新思維要求習慣對現有產品提出質疑,經常想“要有一種……就好了”這樣的問題。
(3)差異性
差異性是創新思維的根本特征之一。沒有與眾不同,就談不上創新思維。創新思維本身是一種求異性思維,側重構思與現實存在的事物有所區別。與人的指紋、長相一樣,在浩如煙海的文獻中能查出重復率,也說明人的思維是有差異的。只要你立足自我,勇于探索,就一定能開辟出思維的獨特路徑,創新出與眾不同的成果來。
大學生活習慣于三點連線,每天重復于教室、宿舍、食堂之間。實際上,如果有理想、有目標,要不斷提升自身價值,就會打破這種重復,尋找到生活、學習的與眾不同,找到許多有差異的事情去做。比如實驗室就是一個好的去處。
(4)靈活性
表現在思維起點的靈活性,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入手,用各種方法來解決問題;思維過程的靈活性,從分析到綜合的整個過程可以做靈活的調整;思維結果的靈活性,產生的結果往往不止一個,須綜合判斷,取得最佳結果。思維的靈活性,可以使創新者思路活躍,可以使之在知識的海洋中縱橫馳騁,在想象的空間中自由翱翔,可以迅速地從一個思路跳到另一個思路,從一個意境進入到另一個意境,并能隨著情況的變化而及時地改變或修正所探索課題的研究思路、方向和目標。
思維的靈活性也表現在思考問題時的敏捷善變。求新求變是創新思維最基本的需求。一成不變必定墨守成規,其思維也必定表現出陳舊、保守和模仿。尋求變化可能方向性不明,也可能意外地向不好的方向變。但一定要有變,才有可能出現追求的理想結果。與創新相關的詞匯我們可以細細地體會一下:變化、改變、變革、改革、更換、更迭、更替、交相輝映、日月輪回……
有追求,就一定要有變化。許多大學生到畢業時,面對前程,非常困惑。究其原因,也是在大學學習生活中不善于求變,或懶于求變。
(5)深刻性
創新思維的深刻性是指思維的深入程度,表現為思維主體在思路的探索上引導發散,思維的方式上綜合靈活,因而能夠揭示更深一層次的事物規律。遇到問題不能淺嘗輒止,更不能回避。這是創新思維的深刻性對人們從事創新實踐活動的必然要求。事物內部的規律往往是隱含的。不去深入思考進而深入挖掘,就不可能探尋到事物的本質,也就難以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6)廣博性
表現為在知識體系上要寬泛博學,善于多方位地思考問題,善于在不同的知識領域內博采眾長。現代科學技術越來越多地體現出多學科融合的特點。邊緣學科不斷涌現。這就要求有志于創新的人思考問題時要具備廣博性的特征。比如一名好的教師,必須擁有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引導學生走上自強不息的創造之路。
(7)前瞻性
創新思維的前瞻性也就是預見性,主要表現在可以展望事物發展的未來,能夠對新事物的發展趨勢作深入思考,并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挑戰。有預見,方能有動力。通過某種思維,通過某種路徑,得到某種結果。前瞻性預測也預示著從起點到終點的過程有沒有價值,能不能堅持下去。
網絡世界豐富多彩。置身于互聯網時代,是否可以對若干年后網絡的發展走向進行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