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導言

服裝,是人類的杰作。既然是作品,必然有時代、區域、民族之分,這就有了各自的風格。從源頭,經風雨,多變幻,又翻滾著流向大海,這就有了江河般的歷史。

中國服裝史,不能簡單地以“中國”“服裝”甚至“史”作為關鍵詞。它包含的太多太多……

一個悠久的國度,一個多民族的聚集體,投入多少巧思才使其服裝充滿亮點?有多少平凡而又偉大的創造,才使其服裝文化絢爛多彩,且充滿著永遠的魅力?

我們可以驕傲地說,中國服裝史是人類文明史冊中一個熠熠生輝的篇章。重要的是它給我們以啟示,激勵我們去續寫輝煌。

晨曦中走來中華民族的祖先,那些貝殼、獸牙和礫石穿起的項飾,已經在標明著,中國服裝史掀開了稚拙的第一頁。也許說,樹葉、樹枝、草作為最初的衣裝,是人類共有的,伊甸園里的亞當和夏娃不也穿上無花果樹葉的圍腰嗎?至今仍保留著原始社會生活生產方式的部族,依舊穿著草裙。但是,中國古人的植物衣裝,卻有著詩意的美。或許,是詩人歌頌并美化了這些衣裝,使我們今日尚能嗅到草裙那含著露水的清香。宋代蘇軾在《南歌子·楚守周豫出舞鬟,因作二首贈之》中寫道:“琥珀裝腰佩,龍香入領巾。只應飛燕是前身。共看剝蔥纖手,舞凝神。”如果說宋詞顯得更文雅些,那么唐詩就尤顯直白了。不過,無論詩還是詞,也不管哪個朝代,中國的詩句確實描繪出中國服飾特有的美。唐代萬楚在《五日觀妓》中寫:“眉黛奪得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這里不是將服裝與面妝比喻為美麗的花草,而是索性將服飾之美放在壓倒植物的高位上,以此來襯托出巧奪天工的服裝設計與制作,還有那人為的面靨充滿著活力。

或許是絲綢面料給予中國服裝不同于西方以至其他國家的別樣美。絲織——中國先人發明并在世界上很長時間保持著唯一。西漢班婕妤在《搗素賦》中寫到“曳羅裙之綺靡,振珠佩之精明。”羅是絲織品中的一種,質地輕軟,經緯組織顯現孔眼,是夏日裙裝的極品面料,“綺靡”可見是一種有特殊花紋,十分華麗的絲織效果。“振”作晃動解,珍珠佩件一經著裝者走路的動作,更因受光變化而顯得晶瑩明亮。另如東漢末年丁廙在《蔡伯喈女賦》中的“曳丹羅之輕裳,戴金翠之華鈿。”也說到紅色紗羅裙身長而縹緲,加之黃金翡翠的飾品愈顯華貴雍容。

當然,服裝怎么美,也不可能只在社會生活中作為點綴。既然穿在社會的人身上,它必定帶有社會性,因而政治制度中專門有對服裝的規定。這就說明著裝不僅為美為實用,還要受到一個國家在一個朝代一個時期的政策約束,這是政治秩序所需要的。在中國,儒家思想是占據封建社會頂層意識最長久、最有力、最深遠的,因此也反映在服裝制度和普遍著裝者的理念中。應該說,哪個國家哪個民族都有對于服裝的要求,但也可以說,任何國家都沒有像中國這樣將服飾與政治密切相連。“二十四史”加《清史稿》25部正史中,有10部史書中專設了《輿服志》,用于記錄那個朝代的車旗服御。貴族服裝與出行的車馬儀仗等是統治意旨和身份地位的重要組成部分。擴展開來,連百姓也不準隨意穿著,有流行,有民俗,也有制度,這正是中國服飾文化的一個鮮明特色。

中國人講禮儀,官方和民間都有許多相沿的規定,或是形成的民俗。通過諸子百家的論述和正史等古籍,我們能夠比較清晰、準確地了解一個朝代的禮儀規定,如每年有哪些個重要的日子,需要采用哪種規格的禮儀。古來帝王祭天、祭地、祭祖以至藉田祀蠶都有固定的農歷日期和具體儀式,這一點是要上升到社稷穩固的高度。有儀式就需要有相應的服裝,哪些人穿哪樣的衣服當然要有規矩,否則亂了綱常可不得了。古人認為,天地秩序不變,任何人間的規矩都不能變。如果因一時疏忽而違反了制度,或索性說穿錯了禮儀服裝,那就會得罪了天地眾神而給本國本人帶來災難。服飾民俗為什么會形成?總是因為有一些官方規定或是時尚流行,其中一部分隨著時間而消逝,另一部分卻留了下來,以至形成固置狀態。這就是中國人愛穿紅,以紅衣辟邪祈福,要在端午時系長命縷,以求吉祥喜慶的原因。

總之,服裝不僅僅是穿在身上御寒及求美,而是始終伴隨著文化。服裝是立體的,是人自己創造出來又穿在自己身上去參加社會活動,不像繪畫那樣只供欣賞,是單向審美。服裝還能和人共同構成服飾形象,再反過來改變或創新生活,塑造審美標準……

這樣看來,服裝史就縱橫來說,都是多維構建的。一部中國服裝史,實際上就是中國人從古至今走過來的路。服裝史本身就是中國人的文明創造史,是中國人的文化發展史。從自然的人來說,也許食品顯得不可或缺,但從社會的人來說,那顯然是服裝更重要。

打開一部中國服裝史,就等于打開了中國人的心路歷程,文化即從這里說起……

華梅
于天津師范大學華梅服飾文化學研究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航空| 泸州市| 泰来县| 北安市| 大方县| 通化市| 巴马| 宕昌县| 蒙自县| 丰原市| 兰西县| 蛟河市| 彭州市| 无极县| 汽车| 二手房| 宜良县| 韶山市| 周口市| 榆树市| 永顺县| 禄劝| 武夷山市| 台江县| 葫芦岛市| 咸丰县| 布尔津县| 河津市| 南川市| 阿图什市| 中阳县| 上虞市| 呼和浩特市| 新乐市| 邮箱| 贡嘎县| 永嘉县| 沂南县| 台北县| 米林县| 马尔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