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外行斗智斗勇
無論你是即將進入陳列行業的新人還是在職多年的陳列老手,都會遇到外行自以為是地對陳列說三道四的場景,此時陳列師們通常會有兩種方法應對,一種是直接對懟,另一種是沉默不語的鄙視。
通常直接對懟型選手都是暴脾氣,這個可以理解,但有個蘇姓學生,是江南女子,性格特別溫婉,有一次她去B字母開頭的品牌面試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外行陳列主管,此人對陳列的理解完全混亂,說話驢唇不對馬嘴,起初小蘇還忍著,畢竟是面試,后來對方的無知和無理越來越過分,性格溫婉的蘇小姐忍無可忍終于爆發了,直接怒懟40分鐘,懟完直接起身離去,臨走撂下一句話“就沖你們公司用你這樣的外行負責陳列也好不到哪去,姐不想跟你這種人同流合污!”。專業再一次戰勝了無知!三天之后,小姐姐順利入職了一個正規品牌陳列部。
這件事表面上看是內行和外行的對決,但細思極恐,恐的是這個品牌用一個外行管理陳列工作,后果可想而知。其實小姐姐懟他,是希望那位外行被懟之后能有所觸動,痛定思痛,趕緊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起碼也要對得起自己掙的那份工資吧!
相比較來說,沉默不語型選手的優勢在于可以極大地降低對外行的“傷害”,也可以節約很多時間和口舌,其實潛臺詞是“不聽不聽蛤蟆念經,懶得搭理你!趕緊絮叨完趕緊離開,別在這煩我!”但沉默不語的缺點是容易助長外行的囂張氣焰,原本想通過沉默表示鄙視,但搞不好外行并不覺得大家是懶得搭理他,反而會覺得大家都贊同他的觀點,于是就會越發的喪心病狂。“有時候一味忍讓換來的只是更加的癲狂”這句話用在這特別的合適。
其實沉默不語比怒懟更可怕,往往當萬念俱灰、徹底放棄的時候才會選擇沉默,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一個部門或一個品牌,到了大家都懶得爭辯,不再抱任何希望的地步時,離死也就不遠了。沉默的另一大傷害就是永遠都不會提醒外行他究竟有多不專業,沒人提醒就沒法提升和改變,那么也就永遠是一個被人看不起的外行。
其實還有第三種對待外行的方法,那就是把外行變成內行。這樣做,無論對他個人還是對陳列行業都有好處,但這種方法需要一些時間和語重心長,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既不能怒發沖冠的懟更不能一語不發的憋,要慢慢引導,讓外行親眼看到內行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成果,就像觀音菩薩度化孫悟空那樣,但前提是這個外行還有的救或值得救,如果是連根兒都爛了的那種,那就直接放棄吧,不要浪費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