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緯編針織物結構表示方法

一、緯編針織線圈的基本形式

(一)成圈線圈

成圈線圈由針編弧1、圈柱2和沉降弧3三部分組成,如圖2-8所示。為了形成一個成圈線圈,織針必須受到成圈三角的控制,上升到最高點,舊線圈滑落到針舌下,織針鉤取到新紗線后向下運動,舊線圈將針舌關閉,新紗線從舊線圈中穿過,從而形成新線圈。


圖2-8 成圈線圈

(二)集圈線圈

集圈線圈的串套方式與成圈線圈相似,由沉降弧開始,到針編弧,再到沉降弧,如圖2-9所示。集圈線圈總是與一個成圈線圈一起出現,因此集圈線圈與織物聯結有4個點。

在形成集圈線圈時,織針受到集圈三角的控制,只能上升到集圈位置,舊線圈仍位于針舌內,當新紗線喂入后,就有兩根紗線位于針鉤內。

(三)浮線

浮線是一個線圈的沉降弧與另一線圈的沉降弧中間的一段直線,因此浮線與織物無任何連結點,如圖2-10所示。浮線同集圈線圈一樣,不能單獨形成織物。編織浮線時,織針受浮線三角的控制,仍位于不編織位置。


圖2-9 集圈線圈


圖2-10 浮線

二、緯編針織物結構的表示方法

為了簡明清楚地顯示緯編針織物的組織結構以及編織方式,便于織物設計和制訂上機工藝,常采用一些圖形來表示緯編針織物組織結構和編織工藝。一般有線圈結構圖、意匠圖、編織圖和三角配置圖等。

(一)線圈結構圖

線圈結構圖是用圖解的方法將線圈在織物中的形態描繪出來的方法,如圖2-11所示。根據需要可表示織物的正面或反面。


圖2-11 線圈結構圖

由于緯編針織物基本組織的組成單元都是線圈,線圈結構圖可以清晰地表示線圈在織物中的組成形態。其缺點是繪制比較復雜、麻煩,適用于較為簡單的組織。

(二)意匠圖

意匠圖是把織物內線圈組合的規律,用規定的符號畫在小方格紙上。每一方格均代表一個線圈,在方格的縱向的組合表示線圈縱行,在方格橫向的組合表示線圈橫列。根據表示對象的不同,可分為結構意匠圖和花型意匠圖。

結構意匠圖用于表示結構花紋。將成圈、集圈和浮線三種不同的編織狀態用規定符號在小方格紙上表示出來的一種方法。如圖2-12(1)所示的線圈結構圖,可用圖2-12(2)的結構意匠圖表示。幾種基本組織的線圈圖和結構意匠圖如圖2-13所示。


圖2-12 線圈結構圖與結構意匠圖


圖2-13 幾種基本組織的線圈圖和結構意匠圖

花型意匠圖用來表示提花織物正面(提花的一面)的花型與圖案。每一方格均代表一個線圈,方格內符號的不同僅表示不同顏色的線圈。圖2-14為三色提花織物的花型意匠圖。在畫花型意匠圖時,一般只表示一個最小的循環單元(完全組織)。這種意匠圖的表示方法簡單方便,特別適用于提花組織的花紋設計與分析。


圖2-14 花型意匠圖

(三)編織圖

編織圖是將針織物組織的橫斷面形態,按成圈順序把織針排列和墊紗編織的情況,用圖形表示的一種方法。編織圖比較適合于表示編織狀態復雜,但完全組織花型不大的緯編針織物組織,尤其是雙面針織物組織及復合組織等。編織圖的表示見表2-1。

表2-1 編織圖的表示

編織圖上用豎線“|”表示織針,用上下兩排豎線分別表示上下兩種針,圖2-15(1)中表示上針與下針1隔1排列,呈羅紋配置。圖2-15(2)中表示上針與下針都有高、低兩種針踵,圖中長短豎線分別表示高低踵織針,它們針槽相對,呈雙羅紋配置。表2-1為成圈、集圈、浮線和抽針等常用符號表示方法。圖2-16表示幾種基本組織的編織圖。


圖2-15 編織圖


圖2-16 幾種基本組織的編織圖

(四)三角配置圖

緯編花色組織一般是由成圈線圈、集圈線圈和浮線三種不同的線圈結構形態排列組合而形成的。編織這三種結構形態的線圈,就必須使織針受到成圈三角、集圈三角或浮線三角的控制。

三角配置圖是用各路成圈系統三角的變化配置示圖來表示織針編織狀態的一種方法。在織物設計時,需要繪制三角配置圖,從而可在上機時按設計方案變換三角。常用編織符號及三角配置圖的表示方法見表2-2。

表2-2 三角配置圖的表示方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年辖:市辖区| 柯坪县| 惠水县| 武鸣县| 扎囊县| 香格里拉县| 奎屯市| 佛教| 柞水县| 柞水县| 株洲市| 武强县| 德钦县| 兰考县| 巴林右旗| 通辽市| 武乡县| 泽库县| 凤山县| 五大连池市| 通河县| 铜梁县| 华宁县| 寻乌县| 酉阳| 万宁市| 靖州| 随州市| 板桥市| 松原市| 长乐市| 保德县| 济阳县| 元谋县| 新巴尔虎右旗| 麻阳| 垫江县| 建平县| 文成县| 龙山县| 红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