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紡織材料大型儀器實驗教程
- 潘志娟
- 6040字
- 2020-07-17 13:09:42
實驗五 使用顯微拉曼光譜儀分析纖維分子結構
一、實驗原理
具有一定波長的光照射到氣體、液體或透明晶體的樣品上,大部分按原來的方向透射而過,小部分按照不同的角度散射開來,這種現象稱為光的散射。散射是光子與物質分子相互碰撞的結果,由于碰撞方式不同,光子和分子之間會有多種散射形式。
若光子和分子之間在碰撞時發生能量交換,不僅使光子改變了其運動方向,也改變了其能量,使散射光頻率與入射光頻率不同,這種散射稱為非彈性散射,也叫拉曼散射,強度很弱,大約只有入射光的百萬分之一。
許多物質經光照后會產生熒光,熒光和拉曼散射是有區別的。從圖1-5-1的能級示意圖上來看,處于基態的電子經光照后躍遷到激發態,然后從激發態落到最低激發態,再進一步回落到基態,這個過程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就叫作熒光。拉曼散射則不同,它是電子基態受激躍遷到一個虛態(并不是實際的電子激發態),然后回落到電子基態,整個過程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叫作拉曼散射。拉曼散射包括斯托克斯散射和反斯托克斯散射。散射光頻率小于入射光頻率的散射被稱為斯托克斯散射;而散射光頻率大于入射光頻率的散射則被稱為反斯托克斯散射。拉曼散射中大部分研究的是斯托克斯散射,即激發波長比發射波長短。由于熒光之間的能級差是固定的,在實際測試過程中,可通過改變激發波長來確定是拉曼散射還是熒光。不管用哪個激發波長去激發樣品,如果樣品能發射熒光,熒光的波長不會改變;但如果是拉曼散射,波長會發生改變。

圖1-5-1 能級示意圖
拉曼光譜表征的是物質的本質特征,也就是表征化學鍵之間的結構,所以不同物質之間即使只有很微小的差別,拉曼的譜峰都會有非常明顯的變化。以同素異構體為例,雖然元素相同,但結構不同,拉曼譜峰就明顯不同。對于普通的物質,如果受到擠壓,它的拉曼譜峰會發生位移,這是由于物質本身的結構受到應力作用而產生變化。拉曼光譜的譜峰中有半寬高這個參數,不同物質具有不同的結構,所測得的拉曼譜峰的半寬高有的偏窄有的偏寬,這個寬窄表征的是物質的結晶度,半寬高越窄,結晶度越高。此外,拉曼光譜中還包含一個重要的信息——譜峰強度。某一樣品若包含幾種不同的物質,則可通過譜峰強度對其進行定量分析。拉曼光譜還可以對樣品進行成像分析,在樣品的某個區域內做成像,用不同的顏色來表示不同的物質,反映物質的分布情況。
圖1-5-2給出了顯微拉曼光譜儀的整體構造。激光器發射出激光線,但其本身不是很純,激光線中含有一些雜線,因此需要加設一個干涉濾光片來過濾雜線,起到純化激光線的作用。純化后的激光線經過功率衰減片,其作用是調節激光強度至合適的功率,以免太強功率的激光把樣品燒壞,影響測試。衰減后的激光經過兩個反射器,激光光路發生改變,打到瑞利濾光片上。普通濾光片是讓光路緩慢上升,而瑞利濾光片可以讓光路以非常陡的坡度上升。瑞利濾光片不會讓激光透過去,而是將其反射出來打到樣品上。樣品放置于顯微鏡下方,通過顯微鏡對焦,可以確定所需測試的樣品位置。激光打到樣品上,樣品發出拉曼信號,瑞利濾光片會讓拉曼信號通過,再經過一個反射器改變拉曼信號方向,使其通過共聚焦針孔。共聚焦針孔的大小決定了樣品上收集信號的區域。狹縫的作用是抑制雜散光,拉曼信號通過狹縫后到達光柵上進行分光。最后拉曼譜圖呈現在CCD(Charge-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元件)上。

圖1-5-2 顯微拉曼光譜儀工作原理圖
二、樣品準備
顯微拉曼光譜儀對樣品的形狀、狀態沒有特殊要求,因此制樣比較簡單。由于玻璃不會吸收拉曼散射光,因此可以將試樣放置在各種玻璃制成的樣品池中進行拉曼光譜測試。
1.固體 固體樣品,不管是粉末狀、片狀、纖維狀,或者其他不規則形狀,都可直接用雙面膠固定在載玻片上。特別說明一點,粉末狀樣品考慮到顆粒間空氣的信號可能會呈現在樣品中,建議壓片后固定到載玻片上,這樣也能防止粉末污染物鏡鏡頭和其他樣品。
2.液體 液體樣品的制備相對復雜一點。對于有毒、易揮發的液體,為了保護物鏡鏡頭,最好封裝在毛細管或者比色皿中;其他的液體可以滴到金屬表面,也可以放置于石英比色皿、96孔板或液體樣品池。
3.氣體 氣體樣品最好能壓縮后封裝在密閉的樣品池中,因為氣體分子太疏松,不易被激光打到,產生的拉曼信號也相對較弱,檢測起來較為困難。
三、實驗儀器簡介
本實驗使用的儀器為日本HORIBA的顯微拉曼光譜儀,如圖1-5-3所示。該儀器主要由激光器、干涉濾光片、功率衰減片、反射器、顯微鏡、樣品臺、瑞利濾光片、共聚焦針孔、狹縫、光柵和CCD組成。

圖1-5-3 HORIBA XploRA顯微拉曼光譜儀
本臺拉曼光譜儀配備了3個激光器,分別是532nm、638nm、785nm。激光器和干涉濾光片是配套的,每個激光器都有它固定的干涉濾光片。顯微鏡配備了3個物鏡,分別是10倍的物鏡、50倍的長焦和100倍的物鏡。共焦針孔和狹縫均設定了3個可選值,共焦針孔大小分別為100μm、300μm和500μm;狹縫大小分別可選50μm、100μm和200μm。本儀器還有4個光柵可選,分別為600gr/mm、1200gr/mm、1800gr/mm和2400gr/mm。
四、實驗操作步驟
由于拉曼光譜儀的光路十分精細,也很容易受到環境溫濕度、測試操作等的影響,每天首次測試前必須先對光柵進行校準。硅片的拉曼譜峰只有一個,并且譜峰強度很高,因此選為校準光柵的標準品。
1.制樣 將硅片用雙面膠粘到載玻片上,放置于樣品臺上,并用樣品夾固定。
2.對焦 雙擊打開計算機桌面上的軟件LabSptc6,選擇Viewing模式,此時軟件上顯示顯微鏡下的樣品圖片(圖1-5-4)。選擇10倍的物鏡,粗略對焦;切換到50倍場焦,并對焦至圖像清晰。顯微鏡下的圖像可在右側Display選項卡中按需設置圖像的顯示屬性。確定好測定位置后點擊軟件右上方紅色的“Stop”按鈕,切換到Raman測試模式。Viewing模式和Raman模式的相互切換在儀器上會有相應指示。

圖1-5-4 Viewing模式下的樣品圖片
3.參數設置 Raman模式下進行參數設置,設置界面見圖1-5-5。在右側的選項卡中選擇Acquisition,該選項卡下主要設定文件名稱、光譜采集模式、采集時間、采集次數等。采集模式有單窗口模式(Spectro)和譜段模式(Range)兩種,單窗口模式中輸入譜峰的位置,呈現出來的譜圖是以輸入的譜峰為中心位置的;譜段模式則是輸入譜峰起始位置和終止位置,可以輸入多個譜段,最后都會呈現在譜圖上,譜段模式的總范圍是50~4000cm-1。硅片只在520.7cm-1的位置出現很強的譜峰,因此選擇單窗口模式,直接在Spectro后的文本框中輸入520.7。采集時間分兩種,單次采集時間Acq.time(s)和實時采集時間RTD time(s),其中實時采集只對單窗口模式有效。光柵校準選用實時采集,因此在RTD time(s)文本框中輸入1。采集次數Accumulation文本框中輸入1;物鏡Objective的選擇根據實際使用的物鏡來選擇,此處對應選擇“×50LWD”;選擇功率衰減Filter,硅片通常選擇25%;激光器Laser選用532nm;共焦針孔Hole選擇100μm;狹縫Slit選擇100μm。光柵Grating,一共有4個,600gr/mm、1200gr/mm、1800gr/mm和2400gr/mm,每一個都要進行校準,先選定600gr/mm。

圖1-5-5 Raman模式下的測試界面
4.校準 全部參數設定好之后,點擊軟件上方的三角形按鈕,即為實時采集。此時頁面上顯示硅片的拉曼譜圖,實時采集時間為1s,因此每隔1s就會采集一次。在軟件左側一列中選擇單線光標,硅峰的理論位置在520.7cm-1,將單線光標移動到520.7。然后在軟件右上方選項卡中選擇“Maintenance”,然后調節左右按鈕移動峰的位置,使得單線位置在峰的中間,即完成了該光柵的校準。點擊“Stop”按鈕停止實時采集,切換到下一個光柵1200gr/mm。其他參數按照之前設定的不需改變,再點擊實時采集,同樣的方式校準光柵。再依次校準光柵1800gr/mm和2400gr/mm即可。
1.制樣 固體樣品用雙面膠固定在載玻片上;液體樣品用樣品池或毛細管封裝后固定在載玻片上;氣體樣品建議濃縮后再封裝在氣體樣品池,并固定在樣品臺上。
2.對焦 雙擊打開計算機桌面上的軟件LabSptc6,選擇Viewing模式,此時軟件上顯示顯微鏡下的樣品圖片。固體樣品對焦步驟如下:選擇10倍的物鏡,粗略對焦;切換到50倍場焦,并對焦至圖像清晰,在軟件右上方點擊紅色的“Stop”按鈕,切換到Raman測試模式。Viewing模式和Raman模式的相互切換在儀器上會有相應指示。液體樣品和氣體樣品在顯微鏡下難以聚焦,需采用激光聚焦。打開激光器,激光打到樣品上,旋轉調焦旋鈕至樣品上的激光光斑最小,此時即為對焦清晰,關閉激光器,切換到Raman測試模式。
3.參數設置 設置過程與硅片校準光柵時參數的設置過程相似,只需稍作改變。例如,樣品的測試模式較多選擇譜段模式,可以在Range文本框中輸入起始和終止位置,并選中后方的正方形圖標,顯示綠色即表示選中譜段模式。在Acq.time(s)文本框中輸入采集時間,采集時間越長,信號越強,但要保證激光不會打壞樣品,因此每次測試結束后應返回到Vie-wing模式下觀察樣品是否受損。采集次數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改變,次數越多,信號越強,但采集時間相應增加。功率衰減的選擇,在未知的情況下從小到大選擇,在保證激光不打壞樣品的情況下可選擇較高功率,信號相應較強。激光器根據需要選擇532nm、638nm或785nm;共焦針孔常選擇100μm;狹縫常選擇100μm;光柵常選擇1200gr/mm。這些參數都可根據樣品的實際情況作出調整。
4.測試 設定好參數后點擊軟件上方的圓形按鈕,即為單次采集按鈕,采集完成后頁面上呈現拉曼譜圖。一般情況下需要進行多次調試才能確定最佳測試條件,確定好最佳測試條件后點擊單次采集,得到的譜圖可進行下一步的數據處理和保存。
測試得到的樣品的拉曼譜圖通常需要做一定的處理。這里主要介紹扣背底和標峰位兩種常用的譜圖處理方式。扣背底包括背底擬合法和手動添加背底線法。
(1)背底擬合法步驟。打開一條測試譜圖(圖1-5-6),點擊軟件右側“Processing”選項卡,選擇基線校準Baseline correction。基線校準中需要設定一些參數,背底線類型Type包括Line(線性,適合背底較平的譜圖)和Poly(多項式,適合背底是曲線的譜圖),根據譜圖背底的實際情況選擇,多項式較為常用;階次Degree,可以直接輸入階次數,也可以拖動滑條改變階次;擬合最大點數Max points,同樣可以直接輸入點數,也可以拖動滑條改變點數;噪聲點數Noise points,當譜線噪聲較大時選用較多的噪聲點數,運用此項時必須先激活Correct noise,點擊該選項前的正方形圖標,顯示綠色即已激活。點擊“Fit”進行擬合,可以嘗試選擇不同的參數再點擊“Fit”,多次重復后找到合適的背底線,圖1-5-6中箭頭標注的曲線即為擬合的背底線。點擊“Sub”扣除背底,獲得基線平整的譜圖。

圖1-5-6 拉曼譜圖扣背底界面
(2)手動添加背底線。可以直接選用來獲得背底線,也可在背底擬合效果不佳時手動添加背底點來優化背底線。
手動添加背底線步驟:在左側一列圖標工具欄中單擊“Add/remove baseline points”圖標添加背底線。手動添加背底線時背底線的形狀會受到Baseline correction下參數的影響,如果不希望受到這些干擾,可以選擇“Line”,并將Degree設為0。在使用手動方法時,一般會勾選“Attach to curve”選項,如果不勾選該選項,則鼠標點擊哪里,點就會出現在哪里;而勾選該選項時,添加的點會自動挪到譜線上。如果添加的點不合適,可點擊“Remove baseline”清除背底線;如果只想取消其中某個點,可以把鼠標放到該點上,在彈出的窗口中選中“Re-move”移除該點,或選擇“Remove all”移除所有點。添加完畢后,點擊“Sub”扣除背底。
2.標峰位方式 標峰位包括自動標峰位及手動標峰位,兩種方法可任選其一或綜合使用。
(1)自動標峰位步驟。打開一條需要標峰位的光譜(圖1-5-7),點擊軟件右側“Anal-ysis”選項卡,選擇標峰Peaks,點擊尋找Find,譜圖上會出現峰值的標注,改變其中一些參數可以調節所需要標注的峰值。Ampl(%):強度閾值,在文本框中輸入數值0~100,則小于最大強度的(0~100)%的峰將不會被標出。Size(pix):間隔閾值,若文本框中輸入數值10,則當兩個峰之間的間隔小于10個像素時,該峰將不會被標出。這兩個參數均可直接在文本框里輸入數值,也可拖動滑條改變強度閾值和間隔閾值,調整所要標的峰位,完成標峰。圖1-5-7中箭頭標注的曲線是標峰擬合后的曲線。

圖1-5-7 拉曼譜圖標峰擬合界面
(2)手動標峰。手動標峰可直接使用來標記某些特定的峰,也可以在自動標峰位無法獲得一些需要標記的峰位時,通過手動方法來實現。
手動標峰位步驟:在左側一列圖標工具欄中單擊“Add/remove/edit peaks”圖標,將鼠標移到需要標記的峰位上,點擊鼠標左鍵添加峰位。若點擊的地方不是很準確,可通過微調來移動峰位,方法是將鼠標移到待修改峰位的標記上停留,使鼠標變成十字,然后移動鼠標使峰位標記在正確的位置。如果想要去除某個標記的峰位,則將鼠標移到該標記上,點擊右鍵,選擇“Remove”即可;如果要取消所有標記,則選擇“Remove All”。
處理完的譜圖保存,可以點擊軟件上方的保存按鈕,其中有兩種保存方式。一種是Save to group file,就是將所有測試的譜圖都打包保存到一個文件中;另外一種是單個譜圖保存,在右側選中一個譜圖點擊保存即可。保存的格式選擇.txt,后期可用其他畫圖軟件畫出譜圖。
五、實例分析
選擇某一由未知纖維組成的織物為測試對象。
將織物剪至合適的尺寸并用雙面膠固定在載玻片上,放置于載物臺上。物鏡放大倍數先選擇10倍進行粗略對焦,再選擇50倍的場焦進行精確對焦,選擇合適的測試點。
測量范圍先選定500~2500cm-1,在調試階段測量范圍不宜選擇過寬,否則譜圖無法一次呈現在CCD上,需要2次才能完整呈現譜圖,會導致測試時間加倍。可在確定好采集時間、采集次數、激光功率、光柵刻線數、共焦針孔、狹縫等參數后再增加測量范圍。輸入采集時間1s,采集次數1次,激光功率選擇1%,光柵刻線數選擇1200gr/mm,共焦針孔100μm,狹縫100μm,點擊單次檢測。
根據譜圖情況調整各參數以確定最佳測試參數。最后測試條件確定為:測量范圍200~2200cm-1(2200cm-1之后的譜段未出現明顯特征峰)、采集時間2s、采集次數20次(采集次數多,最后得到的20次疊加的譜圖效果更好)、激光功率25%、光柵刻線數1200gr/mm、共焦針孔100μm、狹縫100μm。點擊單次采集,得到最終的拉曼譜圖。
數據處理與保存:選擇測試得到的拉曼譜圖,點擊軟件右側Processing(處理)選項卡,選擇基線校準Baseline correction,背底線類型選擇Poly(多項式),階次Degree輸入2,點擊Fit進行擬合,適當增減擬合點數以得到較好的譜圖質量,然后點擊Sub扣除背底,獲得基線平整的譜圖,將譜圖保存為txt格式的文件。
重新繪制拉曼譜圖:將保存好的txt文件打開,復制數據到軟件Origin 75中,重新繪制譜圖,并標注特征峰位置。

圖1-5-8 樣品織物的拉曼光譜圖
測得的織物的拉曼光譜圖如圖1-5-8所示。從譜圖上可以看出,該織物在1617cm-1有很強的譜峰,該處主要是苯環的振動峰(1610cm-1附近),由此可以判斷出組成織物的纖維中含有苯環。在常規的化學纖維中,聚酯纖維含有苯環。此外,該織物在1290cm-1和1731cm-1處也存在明顯的特征峰。酯基中C=O雙鍵的伸縮振動在1680~1780cm-1處,與羰基相連的C—O鍵的伸縮振動峰,脂肪族出現在1160~1240cm-1處,芳香族出現在1270~1290cm-1處,由此可以判斷,該織物在1731cm-1處的峰是酯基中C=O雙鍵的伸縮振動峰,在1290cm-1處的峰是芳香族物質中與羰基相連的C—O鍵的伸縮振動峰。由此基本可以判斷該織物中所含的化學纖維是聚酯纖維。聚酯纖維中還存在C—C鍵,C—C鍵的伸縮振動峰主要出現在1040~1160cm-1處。從拉曼譜圖中也可以看到在1096cm-1處有特征峰。綜上所述,可以判斷組成該織物的纖維是聚酯纖維。
對于單一種類的纖維或由單一纖維組成的織物,通過拉曼光譜可以比較快速和準確地判斷出來,但對于混合纖維或混紡織物,則需要借助顯微鏡觀察法、燃燒法、染色法、拉曼光譜法等多種手段進行判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