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風俗趣事

一、為10周年國慶獻禮

1957年冬,在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即將到來之際,各省、市、自治區都醞釀著向國慶、向黨中央、向毛主席獻禮。中共河南省委擬定的禮品是把宋代著名畫家張擇端的傳世之作《清明上河圖》做成繡品。因為它最具有地方性,同時也最具有中原文化氣息,這一光榮任務便責無旁貸地落在了開封市汴繡合作社、落在了王素花這一代繡工身上。王素花由于自幼就有良好的刺繡基礎,繡藝精湛,又是刺繡車間的車間主任兼黨支部委員,順理成章地就成為繡制《清明上河圖》的負責人。

王素花至今還清楚地記得當年她和汴繡合作社主任一起到時任開封市委書記徐學龍面前領受任務的情景。當徐學龍書記問他們能不能接受這一任務時,還沒等社主任說話,王素花就毫不猶豫地說了個“能”!實際上,那時候《清明上河圖》究竟是個什么模樣,她都沒有聽過,更沒有見過,只是覺得這是上級交給的任務,黨交給的任務,要是說不能,那該多辜負黨和領導的信任啊!王素花就是這樣單純、激情、大膽、不計得失。但是,當王素花回到單位,把畫作展開一看,頓時傻眼了。只見畫作上面密密麻麻地呈現那么多的人、樹、房屋、橋、船、牲畜,這可怎么弄???大家從來沒有制作過這么復雜的繡品??!一時間,王素花急得直冒汗,大家伙也都忍不住七嘴八舌地議論。

王素花心想,開弓沒有回頭箭,任務既然接了下來,就是再苦再難,也得想辦法完成它,不然就不是王素花!別看王素花平時挺隨和,但是骨子里卻有一股不服輸的犟勁兒,下決心要做這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從此,她就帶著刺繡車間里的姐妹們深入實際生活,車間里轉,黃河邊轉,實地查看河里的船是怎么撐的,船上的繩是怎么合的,驢身上的毛是怎么長的,牛車上的套是怎么安的,并結合圖景需要,創造了滾針繡、反槍繡、拉鏈繡、蒙針繡等多種新的針法。就這樣,現學現看,現看現干,一點一滴去體驗,一針一線去表現,終于在國慶十周年到來前夕,如期圓滿地完成了黨和政府交給的任務(圖1-27),成為《清明上河圖》自誕生之日近千年之后,被搬上繡緞的第一人。為此,王素花曾經一連三個多月吃住在社里(圖1-28),家雖近在咫尺,卻沒回過一次家,以至于回到家里時,連孩子見到她都有些陌生。

當然,這件事也給王素花帶來了很大的榮譽,1959年,她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并被邀請作為省勞動模范代表到北京參加建國十周年國慶觀禮,受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汴繡《清明上河圖》也被陳列于人民大會堂河南廳。

圖1-27 《清明上河圖》繡制完成后,王素花與14位姐妹及相關領導合影

圖1-28 王素花與姐妹們日夜奮斗在車間里

二、都是習慣惹的“禍”

王素花今年八旬有余,但她不僅十指靈活,而且眼睛也十分明亮,讓許多中年人都羨慕不已。她也常常略帶遺憾地對朋友們說:“我這個人啊,好像這輩子就是為汴繡而生的。要不是有個該死的頸椎病,不知道又該繡出多少活兒來!”她從不覺得自己是老人,只要有空,就要到車間走走看看,為工人做示范。即便外出開會,她也從不讓自己閑著,經常帶著她的針頭線腦,或者是被繡工們弄亂了的絲線,趁著休息的空擋,要么扎上兩針,要么一絲一縷地把那些絲線整好、理順,帶回去讓繡工們繼續使用。熟悉她的人都知道,這已經成為她的一種習慣。不過她這個習慣也沒少給她帶來麻煩,每次乘飛機過安檢門的時候總是“滴滴滴滴”地響個不停,不用說,這都是她的繡針、繡剪給她惹的“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咸阳市| 谷城县| 溧水县| 浦东新区| 静乐县| 克拉玛依市| 醴陵市| 高唐县| 洛宁县| 定兴县| 武汉市| 宜宾市| 平湖市| 穆棱市| 麻栗坡县| 灌阳县| 桃园县| 临城县| 巍山| 鄂州市| 南皮县| 梁山县| 北川| 绥中县| 措美县| 石家庄市| 益阳市| 阜康市| 阿拉善右旗| 墨脱县| 日土县| 琼结县| 和平县| 荆门市| 乐昌市| 西乌珠穆沁旗| 辰溪县| 渝北区| 若尔盖县| 堆龙德庆县| 黔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