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紡織類經典非物質文化遺產
- 趙宏
- 1667字
- 2020-07-17 13:05:47
第二節 風俗趣事
一、許昌灞陵橋景區非遺展覽會——外國友人的青睞
許昌灞陵橋景區非遺展覽會,這是許昌市政府將旅游觀光與非遺文化保護與傳播相結合,搞出來的一個利于社會、利于文化和利于百姓的項目。參會人員涉及眾多領導、專家和國內外游客。順店刺繡的代表性傳承人康傳珍女士每一屆的許昌灞陵橋景區非遺展覽會都會去(圖2-2)。她說:“為了使順店刺繡的手藝能夠得到有效的傳承,就要讓全國各地的老百姓都接觸到順店刺繡,要讓他們理解和感悟到順店刺繡帶來的那種美,讓更多的人喜歡上順店刺繡,這是我的榮幸,也是我的責任。所以,我不放過任何一個參展的機會。”
在康傳珍女士第二次參加許昌灞陵橋景區非遺展覽會的時候,曾遇到過一個韓國來的游客。據康傳珍女士回憶,當時那位韓國游客一直在她的展位上端詳著她的作品。“我以為他是中國人呢!”康傳珍女士笑著說,“可是當他跟我詢問那些作品的信息時,我才從他那生疏的中文當中,嗅出了奇怪的味道。”經康傳珍女士介紹得知,原來那位韓國游客是個中國文化迷,他因為《三國演義》的緣故,想要來看看曹魏首都的文化,順便體驗一下中國河南的風土人情。當他看到順店刺繡時,被那種優美的圖案、流暢的線條和絢麗的色彩所折服。他當時就花了800元人民幣買下了那件商品(圖2-3)。康傳珍女士回憶道,當她看到外國友人因為得到心儀的順店刺繡而開心的樣子時,她就覺得自己這么多年的辛苦付出得到了回報,同時感慨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圖2-2 許昌灞陵橋景區非遺展覽會參展的作品

圖2-3 展覽會上賣出的作品
二、鄭州農業博覽會——政府領導的認可
采訪康傳珍女士的時候,一提到鄭州農業博覽會,她總是很激動。鄭州農業博覽會也是代表性傳承人康傳珍女士每次都要參加的一個展覽。首先鄭州農業博覽會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產品的保護和宣傳提供了一個有效的交流平臺,這對順店刺繡技藝的傳承來說是福音,同樣對于像康傳珍女士這樣的傳承人來說也是一種致富的機遇。其次,康傳珍女士參展的時候,還遇見了現任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劉滿倉同志。康傳珍女士說:“當時劉滿倉同志擔任河南省副省長,他看到我的作品時,說道:‘這些刺繡作品還是不錯的,還是很有發展前途的。’”據康傳珍女士回憶,她當時聽到劉滿倉同志說的這些話時,非常激動,甚至用手舞足蹈來形容她當時的心情也不為過。因為這些話不僅表示了省領導對順店刺繡的認同,也代表了社會對于自己傳承多年的刺繡手藝的認可,更激發自己努力完成所肩負的歷史使命的責任感。
三、高校知識普及——學生的好奇與求知
提到高校,康傳珍女士仿佛也回到了那個充滿青春與夢想的時期。據康傳珍女士回憶,由于順店刺繡在許昌非常有名,因此她經常被許昌高校請去做演講和展示。“每次看到高校學生們那些充滿好奇的凝視,我都會更加賣力地去講解,”她說道,“因為正是這些求知的愿望,它鞭策著我,要我用更多的努力和時間,去將祖上傳下來的寶貝傳下去。不要讓它消逝在時間的長河當中,作為順店刺繡的傳承人,有義務去傳承和發揚這份美麗的手藝。”
在許昌學院舉辦的歷次展覽上,康傳珍女士總是會將祖上傳下來的大撐子拿去,當場繡一些圖案。有一次,當康傳珍女士正在聚精會神地繡著龍鳳呈祥圖案時(圖2-4),一位藝術學院的學生來到康傳珍女士身邊,說道:“您好,這個刺繡我能不能也試一下,它太有意思了。”“當然可以。”康傳珍女士說道。據康傳珍女士介紹,對于順店刺繡手藝感興趣的學生有很多,他們看到這些老手藝會感到驚奇,進而關注它,最后喜歡上它、離不開它。有的學生還跟康傳珍女士互相加了微信,有的問康傳珍女士是否教手藝等,這樣的事情在高校里是最多的。康傳珍女士最愛說的就是,她愿意教,并且愿意免費教,只是為了順店刺繡的傳承。康傳珍女士說:“我喜歡這樣有求知欲、有上進心的好孩子,他們是我的希望,也是順店刺繡的希望。”一提及順店刺繡,就有很多人會產生好奇和熱愛,這可以說是順店刺繡的魅力,同時也是中國文化的魅力。為了中國文化的發展、社會的發展和手藝的傳承,康傳珍女士總是要將自己擔負的責任盡力做到最好,這是康傳珍女士的擔當,也是中國匠人的操守。

圖2-4 現場刺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