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紡織品染整工藝學(第3版)
- 范雪榮主編
- 985字
- 2020-07-17 13:03:39
第2版前言
本書初版編寫于1999年。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新型纖維,特別是環保型纖維如天然彩色棉纖維、Lyocell纖維等不斷涌現并逐漸開始應用;電腦測配色、電子分色制版、電腦噴墨印花等電子計算機應用技術迅猛發展,并正在取代印染行業中的一些傳統技術,對減輕印染行業的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正在發揮著重要作用;生物技術的發展和向紡織染整加工領域的滲透提高了紡織品的加工品質,減輕了紡織品化學加工對環境造成的嚴重污染。同時消費者對紡織品,特別是服裝和裝飾織物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產生了很大變化,除了追求服裝的功能和時尚外,更注重健康,保健型紡織品已初成雛形。生態紡織品和紡織品生態加工已是全球生產和消費的潮流。隨著各類生態標準的逐漸采用,傳統意義上的紡織品外觀質量和物理評定指標已不能適應國際市場的消費要求,生態標準成為紡織品的首要評價標準。冷軋堆工藝、短流程工藝等節能加工技術已開始大量應用。傳統加工中一些勞動強度大、加工質量差、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大、勞動生產率低的加工技術已在逐漸淘汰。
為了適應紡織染整加工技術的發展,本書進行了修改和補充。在常用紡織纖維的結構和主要性能中,補充了天然彩色棉、Lyocell纖維、大豆蛋白纖維、聚乳酸纖維等的結構和性能;在染整用水和染整助劑中補充了高分子助劑和生物酶的基本知識;在紡織品的前處理中加強了棉織物短流程前處理和各種新型纖維織物前處理的內容;在紡織品的染色中增加了新型染料、新型纖維的染色和涂料染色;在紡織品印花中增加了特種涂料印花、噴墨印花、毛織物拔染印花等新型印花技術;在紡織品功能整理中增加了防紫外線整理等內容;并增加了生態紡織品一章。同時,對原書的有關內容進行了修改和補充,刪除了部分較陳舊的內容。
本書在修訂過程中參考了許多專業書刊,謹向這些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書的第一章、第六章、第七章由江南大學范雪榮修訂,第八章由范雪榮撰寫;第二章由江南大學王強修訂;第三章由南通大學楊靜新修訂;第四章由天津工業大學霍瑞亭修訂;第五章由南通大學張瑞萍修訂。全書由范雪榮和王強整理。
近年來,染整加工的每一方面,從原料、產品結構、染料、助劑、設備到工藝技術等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染整生產的理念也有了根本轉變。但限于篇幅、收集資料不夠廣泛和編者的水平,本書的修訂難以全面涉及這些內容。在內容上也可能存在不夠確切和完整的地方,熱忱歡迎讀者批評指正。
范雪榮
2006. 1于無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