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機織實驗教程(第2版)作者名: 朱蘇康本章字數(shù): 700字更新時間: 2020-07-17 12:27:00
課程設置指導
機織工程的實驗包括認識性實驗、基礎性實驗、研究分析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貫穿整個紡織工程本科階段的各個實驗、實習和實踐環(huán)節(jié)。隨著教改工作的逐步深入,一些院校紡織工程專業(yè)的實踐教學都可相應地分成三個層次展開。
教材的第一章為基礎知識。第一節(jié)“機織基礎實驗方法及實驗儀器設備簡介”供學生在實驗中自學參考。第二節(jié)“應用數(shù)理統(tǒng)計基礎”針對學生在紡織綜合訓練、畢業(yè)論文中存在的問題,以紡織工程的例子為載體,講解了如何設計實驗,如何統(tǒng)計實驗數(shù)據(jù),教師可以用2~4學時進行課堂講授,引導學生正確地應用這些知識。
作為基礎類實驗的認識性實驗,包括教材第二章的第一節(jié)“織造設備的機構認識性實驗”、第二節(jié)“織物組織的認識性實驗”,被并入相對獨立的紡織平臺實驗課程體系,與第三節(jié)“織造工藝流程的認識性實驗”一起,形成實踐教學的第一層次,分別在本科第三、第四、第五學期的紡織平臺實驗課和生產(chǎn)實習中進行。通過第一層次實踐教學,使學生對機織工程的主要工藝流程、主要設備及主要機織物組織建立起初步的認識。
教材第三章“工藝分析研究性實驗”,配合相應的“機織學”專業(yè)基礎課程進行,作為實踐教學的第二層次。第三章中編入了16個實驗,教師可以根據(jù)學時數(shù)、實驗條件和課堂理論教學的需要,選擇其中若干個進行。第二層次實踐教學的目的是加深學生對“機織學”主要專業(yè)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他們科學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問題能力。
實踐教學第三層次是對學生進行綜合、設計、創(chuàng)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材第四章“質(zhì)量分析研究性實驗”、第五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安排在本科第六、第七學期結合畢業(yè)實習、大試織、紡織綜合訓練、畢業(yè)論文等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