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說中國大歷史1:上古-春秋
- 李學勤
- 2193字
- 2020-07-08 14:19:14
02 太康失國
夏啟當上國王后,常常向諸侯們展示自己的武力,夸耀自己的財富和自己的顯赫地位。他四處巡游,到處炫耀和享樂。糜爛的生活導致了啟的短命,他只做了九年的國王就死去了。他的長子太康繼承了王位。夏啟稱王時,憑借著大禹的余威和自己在征伐中樹立的威信,一度使夏王朝的政治影響力達到巔峰。可惜太康既未經歷過大禹曾經創業的艱辛,又未能體會到夏啟當年為鞏固王權而苦心經營不懈斗爭的不易。太康所見所聞的只是父親后來的巡游田獵和隨心所欲的揮霍。所以,當太康順利登上王位以后,根本沒有多少憂患意識,他對治理國家一竅不通,卻學會了不少吃喝玩樂的本領。太康尤其喜歡出去打獵游玩,他做了國王之后,整日外出狩獵,丟開國家大事不管。有一次,他率領手下人一直跨過洛水向南去游獵,他們越走越遠,一去就是幾個月,游樂、狩獵的時間遠遠超過了處理國家大事的時間。
就在太康整天游獵歌舞的時候,夏東邊的東夷族開始強大起來了。在東夷各部落中,一個名叫有窮氏的部落勢力發展最快。有窮氏的首領是個勇猛善戰的神箭手,名字叫后羿。這位首領之所以被稱為后羿,還要將這個部落的歷史上溯至上古的英雄時代。傳說在唐堯時期,天上同時出現了十個太陽,使得地上大旱,寸草不生,而許多兇猛的野獸乘機出來殘害生靈,人們陷入了苦難之中。那時東夷人中有個名叫羿的神箭手,奉天帝的命令手持強弓來到人間,施展本領一連射下九個太陽,又射殺了傷人的猛獸,拯救了人類。到了夏王朝建立的時候,羿已經被東夷各部落奉為祖先神而備受尊崇。作為東夷支脈的有窮氏的首領也能有如此神奇的射技,人們自然就把他認為是再世的神羿,所以就把他稱作后羿了。后羿看到夏王太康昏聵無能,使人民怨恨,諸侯離心,便暗下決心要取而代之。
當有窮氏部落厲兵秣馬的時候,太康依舊對朝中的政事不聞不問,只知借巡游之名游山玩水,對東夷方面的動向更是全然不知。有一年秋天,他又帶著自己的弟弟仲康及一幫大臣,離開都城到洛水以南打獵去了。后羿看到太康長期外出打獵,國中空虛,就乘機率兵奪取了夏都。同時,后羿還派遣重兵把守洛水北岸阻擋太康返回都城。太康聞聽國都失守,本想殺回都城,可惜人單勢孤,不敵后羿,只得率領所部流浪到洛水南岸。由于身邊沒有多少兵馬,而且人心盡失,諸侯不再聽從太康指揮,太康無法與后羿抗衡,便終日郁郁寡歡,沒幾年就死去了。太康的弟弟仲康見哥哥憂郁而死,自己又不能返回王都,便自立為夏王,繼續在外流亡,等待復國的時機。

夏晚期·乳釘紋斝
歷史百科堂:在遠古神話傳說中,羿有兩個,一個是堯時的后羿,射九日為民除害,后來逢蒙所殺,死后受到人們的崇祀;另一個是夏代東夷族的夷羿,即取代夏政者。

后羿射日
回過頭來,我們再來說說后羿。他雖然占了夏都,但不久他也過起了荒淫無度的生活,因為不愿聽他人的良言勸告,將一些特別忠于他的大臣趕走了。后羿自恃武藝高強,無人能敵,不把百姓和其他諸侯放在眼中。后羿種種失德的行為,讓當年擁護他的人們意識到后羿也不過是一個胸無大志、目光短淺的匹夫,不再追隨他而紛紛離去。見到人們不再擁護自己,后羿仍然我行我素,全不在乎。他也十分喜歡打獵,到處玩樂,對管理國家大事也并不用心,把政事交給了一個叫寒浞的人。寒浞原是東夷伯明氏的一個無賴,后來被伯明氏趕出部落,他就投奔后羿。寒浞生性狡詐,用獻媚逢迎的手段騙得后羿的信任。他還用各種小恩小惠籠絡人心,愚弄百姓。其實,寒浞早就有取代后羿的企圖,他暗中收羅黨羽,等待時機,不斷鼓動后羿常年在外游獵。終于有一天,后羿從外打獵回來時,寒浞收買了的后羿家奴,用酒灌醉后羿,將其殺死,并霸占了他的妻子和全部家產。
后來,寒浞有了兩個兒子,大的取名澆,小的取名殪(yì)。據說這兄弟倆長到十幾歲的時候就力大無比。寒浞見兩個兒子勇力過人,心中十分高興,一心想把他們培養成自己的接班人,于是請人來傳授他們武藝和兵法,澆和殪兄弟果然學有所成,成了智勇雙全的將軍。寒浞依憑著這兩個兒子,真是如虎添翼,便把澆封到過(今山東省掖縣附近)地,也稱過澆;把殪封到戈(今河南省杞縣附近)地,也稱戈殪。他們先后幫助寒浞消滅了忠于夏王朝的兩個諸侯斟灌氏和斟尋氏,最后還擒殺了仲康的兒子相,幫助父親寒浞暫時坐穩了江山。
中國大事記:公元前1900年前后,太康失國,兄弟五人止于洛,作《五子之歌》,后羿代夏。
世界大事記:公元前2000年,埃及制訂了世界上最早的歷法,稱為“太陽歷”。
太康失國的這個歷史故事,表面看來是要提醒后世人要在安逸之中不忘憂患,統治者要想獲得長治久安的社會局面,一定要體恤百姓,不可腐化逸樂。但引發這一歷史事件的還有更深層原因。后羿代夏,其實反映了當時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之間的沖突和融合。這次沖突又是王權與氏族部落民主制在奴隸社會發展初期沖突的反映,這種沖突的直接表現便是傳賢與傳子制度的斗爭,禹啟開創了夏王朝的王位世襲制度,但這個王朝畢竟是從原始公社的軍事民主制度中脫胎而轉變為奴隸制政權的,它作為歷史上的一個新生事物,必然與舊的傳統的氏族制度和選賢傳統發生矛盾。一些氏族貴族利用傳統的“禪讓制”,繼續反對夏王朝的王位世襲制。這一過程經歷了幾代人的斗爭,從夏啟與伯益、與有扈氏的斗爭到太康失國等歷史事件的發生正是這種斗爭的反映。只有當后來王位世襲制徹底戰勝禪讓制,人們徹底認同王權統治的時候,才真正意味著奴隸制戰勝了原始公社制,奴隸制國家取代了部落聯盟。

夏晚期·封口盉 二里頭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