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媽媽,請別不耐煩!--認同并尊重孩子做事的節(jié)奏(2)

最后,我們要教孩子學會運用生動的語言。一些形容詞、比喻,以及句式的變換等等都是可以使語言生動起來的“法寶”。我們要鼓勵孩子多看優(yōu)美的句子和文章,幫他積累詞匯與句式,同時我們還要在他理解的基礎上通過講解來幫他加深印象。不過我們沒必要讓他死記硬背,而是要引導他對語言的興趣,使他自覺提升說話的質量。

19. 小孩子,別插嘴!--不要把孩子的話“拒之門外”

我們說話時,某些話題就會引起孩子的好奇心,比如說到他熟悉的人,談起他喜歡的東西,如果我們說到了他沒聽到過的事情,他就會更加好奇地想要知道那是什么??墒钱敽⒆优d致滿滿地來問我們“媽媽,你們在說什么”時,我們卻會立刻停下自己的話題,直接給他一句“小孩子,別插嘴”,這樣簡單的一句話,封住了孩子想要探索的心,也封住了我們與他親子交流的入口。

臺灣作家三毛曾經說過:“成年人最幼稚的想法就是小孩子又懂什么?!蔽覀兛傆X得孩子什么都不懂,可其實孩子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

媽媽和爸爸吃飯時聊天,說起了鄰居趙阿姨,媽媽說她總是喜歡占小便宜。雅文聽見趙阿姨的名字,于是好奇地問:“媽媽,趙阿姨怎么了?我剛才放學時還和她打招呼來著?!眿寢屃⒖陶f:“沒什么,大人說話你小孩子少插嘴!好好吃你的飯?!毖盼泥倭肃僮?,乖乖低頭吃起了飯。

可不一會兒,媽媽和爸爸又開始說起了趙阿姨的事,雅文在旁邊聽著,又忍不住好奇了:“媽媽,您和爸爸到底在說什么呀?”媽媽又一次不再說了,轉而催促雅文:“快吃,你要是吃飽了就去看書學習,總在這兒摻和什么?”

這下雅文真的不高興了,她放下碗站起身,氣鼓鼓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間,心里還暗暗說道:“哼!我都10歲了,還總說我是小孩子,趙阿姨才不是你們說的那樣子呢!你們自己瞎說還說我不懂!”

媽媽不給孩子發(fā)表意見的機會,就無法知道孩子內心真正在想些什么。也許媽媽說的真的就是錯誤的,孩子知道的才是真正的實情。我們總覺得孩子是幼稚的,可有些時候,我們自己的思想也可能是片面的或者錯誤的。

所以,我們該給孩子一些發(fā)言的權利,讓他說出他想說的話,也許從中我們還能感受到他思想的成長。

▲ 理智對待孩子的好奇

對于我們的談話,孩子會覺得很好奇,所以他才會關心,才會想要來打聽我們到底在說什么。我們要理智一些對待他的好奇心,首先就不要用“小孩子別插嘴”來打擊他。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來看待這件事情,將其看成是孩子邁向成長的一小步。如果我們在那里說得熱火朝天,但孩子卻“拖拉著”沒有什么反應,我們可能還要懷疑孩子是不是正在與社會脫節(jié)。

所以,當孩子對我們的談話感到好奇時,我們可以引導他介入到這次談話之中,用簡單的話語告訴他我們在聊什么,滿足一下他的好奇心。如果他覺得我們所說的話題并沒有什么意思,他自然也就不再多問了。

▲ 適當地允許孩子加入談話之中

有些話當孩子問起時,我們可以用一些簡單明了的語言將我們說的話講給孩子聽,讓他能基本明白我們說的是什么意思。其實無論是為人處事,或者是金錢方面的問題,就算是一些不很光彩的事情,我們都可以舉出身邊的例子來給孩子講一講,使他能明白個大概。畢竟孩子也要長大,他也可能會經歷這些事情,這對他來說也是一種社會經歷。

而當他明白我們所說的事情是什么之后,我們也要允許他加入到談話之中,并允許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如果他的見解是正確的,我們要表揚他的正確的思想;假如他的話很幼稚,而且還是錯誤的,我們也不要嘲笑他,而是要給他講明白某些道理,使他的思想得到提升。

▲ 別在孩子面前談論不想讓他知道的事

我們談論事情的時候,孩子一過來打聽,我們就說:“我們成年人的事,你個小孩子別管!”可反過來想想,這又怎么能全怪孩子呢?我們既然不想讓他知道,可卻偏又在他面前提起這樣的事情,對于好奇心強烈的孩子來說,又怎么可能不引起他的注意呢?

與其在我們說過之后訓斥孩子,倒不如在說之前我們先斟酌一下要說的內容,在孩子面前,好好想想我們該說什么、不該說什么。將那些可以說給孩子聽的話,大方地說出來,并鼓勵孩子暢所欲言;而那些不方便在孩子面前說,或者不愿意讓孩子知道的事情,我們完全可以換個時間,在孩子不在的時候再去討論。

▲ 說話時一定要用文明用語

我們說什么孩子會好奇,而對于我們怎么說,他也一樣會很感興趣。如果我們說了一些新鮮的詞匯或者用了一些新鮮的句式,孩子會覺得這種說法很有意思。那么,在未來他可能就會去模仿這樣的說法。

這也就是在提醒我們,一定要避免講出一些很低俗的話語來,一定要用文明而簡單的話來描述我們想要表達的事物。即便我們對某件事或某個人很憤怒,但我們也要盡量表現得文明而穩(wěn)重。千萬不要給孩子留下一個粗俗的印象,否則他在遇到類似事件時,可能也會如此處理。甚至他還可能會將這樣的態(tài)度用在我們身上。

20. 說了多少遍?還記不??!--媽媽需要耐心一點等待孩子成長

同一件事,今天我們告訴了孩子,轉眼他就能忘記,明天我們還得再說一遍,但他又會很快忘記,然后我們必須經常重復。一次、兩次、三次……當次數太多的時候,我們就會變得煩躁不已。當孩子再一次在同一件事上犯了與之前相同的錯誤,或者壓根沒記住我們之前的屢次教誨時,我們的火氣就再也壓不住了,聲音也自然就高了八度:“說這么多遍了,怎么還記不???”

不過,雖然我們覺得某一件事我們已經說過很多遍了,可在孩子看來卻似乎并不是這樣的,他并不覺得我們說了很多遍。

一般人喝水都只會用一個杯子,喝完后如果還想喝,就會拿著杯子再去倒水。就算是用了兩個杯子,大多數人可能是實在想不起來第一個杯子放在哪里了,所以才會拿第二個杯子。

可對于9歲的誠誠來說,他的情況卻顯得有些特殊,當他用過一個杯子之后,就會將杯子放下,然后去做別的事情,如果再想喝水,就會跑出去再拿一個杯子。時間長了,他的屋子里,不論哪個角落都能堆很多杯子。

媽媽對此非常頭疼,一開始媽媽會提醒他:“不要再拿杯子了,用你原來的那個杯子。要不你就把你用過的杯子拿回來,然后再換下一個?!笨蓩寢屨f歸說,誠誠就是記不住,真正的是“屢教不改”,他的屋子里每天依然會存很多杯子。

媽媽每天幫他收拾,后來越來越煩。當誠誠又一次拿起一個新杯子倒水喝的時候,媽媽過來一把奪過了杯子,并大聲訓斥道:“告訴你多少遍了!用你用過的那個杯子,要不就把那用過的拿回來!你怎么還是拿新杯子用呢?”誠誠也感到很委屈,他根本就沒覺得媽媽說了很多遍,媽媽還搶了他的杯子,難道他就不能用那個杯子喝水了嗎?

像誠誠家這樣的情況,我們和我們的孩子恐怕都會感同身受。我們生氣,孩子委屈,這樣的事情如果經常發(fā)生,我們也就總是看孩子不順眼。可是仔細想想看,孩子的成長不是都需要時間的嗎?沒人能今天說了一件事,過后就永遠記住。我們身為成年人,不是也有昨天說過今天就忘的事情嗎?那我們又何必去苛求孩子?

我們要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那么具體該怎么做呢?

▲ 我們先要努力做好該做的事情

教育孩子之前,我們必須要先教育自己。我們如果能做好,那么我們的榜樣作用就會長時間地樹立在孩子的面前。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也會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就拿誠誠的故事來說,媽媽自己就先要保證喝水時就用一個杯子,拿走了也要保證完好地放回原處。

正所謂“言傳身教”,如果我們只言傳,不停地用提醒、訓斥等話語來告訴孩子要怎樣做、不要怎樣做,但卻不給他做出榜樣來,并沒有讓他看見正確的做法是怎樣的,孩子對我們要求他做的事情也不會有很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們要求孩子要做的事情,我們首先就必須要做好;我們要求孩子要養(yǎng)成的習慣,我們自己也必須先要具備。

▲ 給孩子時間去記住“要求”

我們總說孩子“記不住”、“沒記性”,這是不是因為我們對他的要求太高了呢?孩子總要一天一天長大,沒人能一口吃個胖子。就算是一件小事,如果我們沒有耐心去教,孩子也一樣會“沒有記性”。

所以我們一定要有耐心,首先就要告訴自己一定要能耐得住性子。想想看,就算教小狗學會自己上廁所、吃該吃的東西,我們都需要很長的時間去引導,更何況是要教育我們的孩子呢?雖然心情焦急,但我們必須明白,孩子成長必須要經過這樣的時間,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在聽過一遍之后就記住所有的要點。我們要允許孩子犯錯,允許他做不好,只有耐心才能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當然,我們也要能區(qū)分孩子這種學不會、做不到的情況的真正原因,要排除他因為疾病或者缺乏某種營養(yǎng)而導致的記憶力低下或者某些先天缺陷。而且,我們也不能一味地等待,除了引導還要有適當的督促,以此來幫助孩子更快地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 培養(yǎng)孩子的自覺性

舉一個小例子來說,拿筷子的方式有很多種,但小孩子大部分都會將兩根筷子呈交叉狀使用,看上去很難看,可孩子自己卻并不認為這難看,他只要能將菜夾到嘴里就好了。但是在我們看來,如果用筷子的姿勢非常難看,在外人面前可能就會被人嘲笑,因此我們自己就會提醒自己,要時刻注意餐桌禮儀。孩子往往沒有這樣的自覺性,每次都是到了吃飯時,我們多次告誡他,他才能想起要注意。但第二天很快就會又一次忘記,至于我們說的“已經說過很多遍了”,他更是不記得。

因此,我們要積極培養(yǎng)孩子的自覺性。我們除了要正面提醒他應該做什么事情之外,也可以從反面對他進行教育。比如,關于隨手關門這件事,當他某天回到自己的屋子沒有隨手關門時,我們先不要去提醒他,直到他自己發(fā)現他冷、很吵之后,他就會自己去關門。而這時我們再去提醒他加強記憶,他就能自覺記住隨手關門了。

21. 先把作業(yè)寫完再說!--在不經意間就傷害了孩子

孩子回到家,總是會迫不及待地想要把他在學校、上學放學路上遇到的各種事告訴媽媽,尤其是當他遇到什么開心的事情時,他的這種表現就會更加迫不及待??晌覀兠鎸⒆拥呐d奮,卻會經常直接就澆滅他的情緒:“先別說那個,你作業(yè)做完了嗎?作業(yè)做完了再說!”就這樣的幾句話,可能就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小軒因為在學校里助人為樂而受到了老師的表揚,他很興奮地跑回家,想要第一個告訴媽媽。小軒沖進家后書包都沒顧得放下就跑到媽媽面前大聲說:“媽媽,我告訴您一個好消息……”可媽媽卻直接打斷了他的話:“什么好消息不好消息的,你的作業(yè)做完了嗎?我不是一直告訴你回家后一定要先做作業(yè)嗎?跟你說了多少遍了你都記不住??傉f這些沒用的話干什么?快寫作業(yè)去!”

小軒原本興奮的表情立刻不見了,他張了張嘴,后面的話又咽了回去,只得低了頭說:“知道了,媽媽,我這就去做作業(yè)?!?

原本快樂的心情,原本高漲的熱情,媽媽一句話就讓小軒徹底“冷”了下來。表面看去,小軒是聽話了,乖乖去做作業(yè)了,但媽媽有沒有想過他的內心呢?有沒有想過,我們對待小軒用這樣的態(tài)度,那么他以后還會不會愿意和媽媽多說自己的事情呢?我們的這種冷冰冰的態(tài)度往往在不經意間就傷害了他,我們有沒有發(fā)現呢?

雖然學齡兒童的確是該以學習為重,但他的生活卻并不能全被學習所占據,我們該給他享受生活與快樂的時間。

▲ 不要總拿作業(yè)“說事”

教育孩子時,我們總是很容易張口就說“你作業(yè)做了嗎”、“別在這兒磨蹭,快做作業(yè)去”等等一類的話。似乎“作業(yè)”已經成了我們“對付”孩子的一種工具,動不動我們就把作業(yè)搬出來,來催促孩子快些做該做的事,同時也制止他做我們不愿意他做的事。但孩子很明顯并不喜歡我們這樣的做法,因為這會帶給他一種壓迫感。我們總是將他的“作業(yè)”掛在嘴邊,他也會感到很不自由。

所以,我們不要總拿孩子的作業(yè)“說事”,不要總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居高臨下,也要適當地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體會一下他的心情。教育他時,也可以就事論事,就發(fā)生在他身上的事給他講道理,就他講出來的話來引導他有一個正確的思想。雖然培養(yǎng)孩子學習的自覺性與積極性很重要,但讓他擁有一個快樂的心情也很重要,只有他的內心沒有那么大的壓力了,他的情緒能自如地釋放出來了,他才可能學得進去,動作也才能變得迅速起來。

▲ 用一種合理的方式拒絕孩子

有時候孩子過來跟我們說話的當口,恰好我們正忙得不可開交,我們希望孩子能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也希望他不要將時間都浪費掉,所以我們才會催促他趕緊去做作業(yè)。雖然,這樣的催促也是一種拒絕他的方式,但卻會讓孩子因此而受到傷害。

來聽聽一位媽媽的教子經驗:

我女兒是個小快嘴,有什么事都要立刻說出來,有時候只要她的話匣子打開,她可能會只顧了說而忘記一切。一次,她說她參加了學校的合唱隊,就這么一件小事她從回家到吃飯就沒停過嘴。吃完飯,我看她依然意猶未盡,可她的作業(yè)還沒寫,于是我便打趣她說:“啊呀呀,我們家小歌唱家難道要說得比唱得好聽嗎?我說小歌星啊,你那可愛的作業(yè)本也很想聽你說說話啊!”女兒一聽,這才想起來她作業(yè)沒做,連忙跑去寫作業(yè)了。

這位媽媽是不是很有智慧?這也就是在告訴我們,如果要拒絕孩子,我們完全可以換一種方式。當孩子想要和我們說一些事情時,我們正忙,或者我們想要他先做完作業(yè),那么我們就可以說:“我能體會你的心情,不過我們是不是應該先把作業(yè)做完?之后媽媽一定會認真聽你說的,好嗎?”這樣的回答會帶給孩子溫暖,雖然他依然會因此而有些小小的不情愿,但他多少還是能理解我們的。

▲ 多對孩子表現出關心來

雖然我們都說自己很關心孩子,可實際上,我們所關心的不過是孩子的表面罷了。我們關心的,不過是他的學習如何,他與別人相比又如何,他有沒有被別人超過,等等??晌覀儏s并沒有真正關心孩子的內心,我們的關心很大程度上都與我們自己的面子相關,畢竟孩子學習好、各方面都好,最感到驕傲的就是我們。很顯然,我們這樣的態(tài)度并不是真的在關心孩子,一旦孩子發(fā)現了這一點,他在其他方面也會變得懶惰起來,動作也就變慢了。

所以,我們該多為孩子想一想,多和他進行換位思考,盡量理解他內心的想法。我們的關心應該從學習上逐漸擴展,擴大到他的生活、思想上,擴大到他身邊的各種事情上,我們要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對他的愛,使他的積極性能夠被調動起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尧县| 焉耆| 维西| 拜城县| 望城县| 钟山县| 邯郸县| 洮南市| 德阳市| 汾西县| 梅河口市| 晋宁县| 扎兰屯市| 安阳市| 惠来县| 华容县| 什邡市| 普兰县| 高台县| 华阴市| 凭祥市| 津市市| 廊坊市| 鹿泉市| 长武县| 灌云县| 武安市| 彭山县| 徐水县| 昌宁县| 龙南县| 台中县| 乐业县| 阿拉尔市| 大渡口区| 观塘区| 垦利县| 资兴市| 华池县| 东丰县| 巫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