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歐洲自然奇跡(1)
- 孩子一定要知道的50個世界自然奇跡
- 張振鵬
- 5399字
- 2014-03-03 15:22:26
15.貝加爾湖
奇跡概覽
貝加爾湖位于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南部伊爾庫茨克州及布里亞特共和國境內,距蒙古國邊界僅111千米。
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大約形成于2500萬年前。它狹長的湖面自東北向西南延伸,長636千米,最大寬度79.5千米,中間最深處有1637米,面積3.15萬平方千米,湖水水量達到2.3萬立方千米,是世界上最深、最大的淡水湖。貝加爾湖素有“西伯利亞明眸”的美譽。
該湖由地層斷裂形成,總共有大小336條河流注入湖中,最大的是色楞格河,而從湖中流出的則僅有安加拉河。湖中有島嶼27個,另外還有1150多種生物及約1080種植物。
貝加爾湖于1996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奇境珍藏
【湖光山色】
貝加爾湖的湖型狹長彎曲,看起來就像一彎新月,所以又有“月亮湖”之稱。湖岸上群山環抱,溪水山澗錯落有致,還有蒼翠茂密的原始森林帶,山水相映,風景格外奇麗,被俄羅斯文學家契訶夫(1860-1904)譽為“瑞士、頓河和芬蘭的神妙結合”。而且,貝加爾湖的景色季節變化也很大,不同季節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清澈的湖水與茂密的樹林,使得貝加爾湖十分適合療養休假。在這里,還可以看到被稱為貝加爾湖自然奇觀之一的高蹺樹。這種樹的根從地表拱生出來,成年人可以自由地從根下穿來穿去。
相對適宜的氣候、美麗的風景、大量的自然和考古古跡、不同種類的生物群、清新的空氣、原生態環境以及獨特的休閑資源,這些都使得貝加爾湖稱為世人向往的勝地。
【奧利洪島】
奧利洪島是貝加爾湖所有島嶼中最大的一個,島嶼面積約700余平方千米。奧利洪島位于湖中部偏北,在湖水的最深處附近。據科學家研究,這座島嶼是遠古時期貝加爾湖北岸與南岸發生相互作用,地殼活動后形成的。
據考證,1.5萬年前就有人類在奧利洪島生活,有文字記載約8000多年。目前這座島嶼上僅有1300名居民,以布里亞特人為主。奧利洪島是6世紀到10世紀古文化的最大文化中心,同時也被認為是薩滿教的宗教中心。島上的布爾罕角也叫薩滿懸崖,是薩滿教亞洲九大圣地之一。在布里亞特人的神話中,懸崖的洞穴里住著布爾罕神--貝加爾湖的統治者。而在附近的湖邊還有纏滿布條的樹,是用來祭拜布爾罕神的。
⊙尋幽探秘:
1.奧利洪島是薩滿教的宗教中心,那么薩滿教又是個怎樣的教派呢?
薩滿教始于史前時代,曾在亞洲范圍廣為流傳,后與藏傳佛教結合,在藏族、蒙古族和滿族三個族群中盛行。薩滿(巫師)被認為有控制天氣、預言及占星等能力。巫師的職位常在本部落氏族中靠口傳身受世代繼承。該教具有較復雜的靈魂觀念,但是沒有成文的經典,沒有宗教組織和特定的創始人,沒有寺廟,也沒有統一、規范化的宗教儀禮。
【貝加爾湖民俗博物館】
貝加爾湖民俗博物館又稱為塔利茨博物館,位于貝加爾湖東岸的布里亞特共和國首府烏蘭烏德的郊區,坐落在一片林中空地上,是一座露天式的博物館。它始建于1969年,占地67萬平方米。
這座民俗博物館是俄羅斯民族文化的一個高度價值的遺產。館內有超過40個建筑物和 8000件展品,包括埃文基人的獸皮及樺皮帳篷、布里亞特貧民的蒙古包、俄羅斯古布里亞特民族的木制小屋,以及草棚、糧倉、澡堂、雞舍等。另外還有別具風情的民族服裝、服飾、佩掛精美鞍具的駿馬等。這些展品是俄羅斯人和布里亞特人居住和生活的真實寫照,具有高度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貝加爾湖自然博物館】
貝加爾湖自然博物館位于烏蘭烏德市伊城附近。博物館中有水族館、生物模型、科技成果展示等展品,都對貝加爾湖的地理、地貌、生態等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比如貝加爾湖寒季到夏季的各種生物、水質的純度如何百年不變等等。這些都表明,貝加爾湖的生態價值是具有世界性的,對她的保護也具有保護全人類的意義。
典故傳說
【圣石的傳說】
在貝加爾湖的湖水向北流入安加拉河的出口處有一塊巨大的圓石,人稱“圣石”。當漲水時,圓石看起來就像在滾動一樣。
相傳很久以前,湖邊居住著一位叫貝加爾的勇士,他有一個美麗的女兒安加拉。貝加爾對女兒疼愛卻又管教嚴厲。有一天,飛來的海鷗告訴安加拉,有位名叫葉尼塞的青年勤勞又勇敢,安加拉聽后生出了愛慕之心。但貝加爾得知后卻不允許女兒去尋找葉尼塞。安加拉只好趁父親熟睡時悄悄出走。貝加爾醒后發現女兒已經走了,卻又追趕不上,于是便向湖中投下巨石,以為能擋住女兒的去路。可是女兒早已離開。這塊巨石從此就屹立在了湖的中間。
知識百科
【布里亞特人】
布里亞特人是蒙古人的一個支系,他們是西伯利亞南部地區貝加爾湖以北與色楞格河一帶的居民,又稱“布里亞特蒙古人”,也叫布拉特人。其總人口約43.6萬,現主要分布在俄羅斯、蒙古國和中國的一些地方。
布里亞特人是俄羅斯的少數民族。19世紀后期,東部地區的布里亞特人主要從事游牧業,飼養綿羊、馬和駱駝;西部的多為半游牧民,除了種植少量大麥和黍子,也從事狩獵和捕魚。由于較早掌握了煉鐵技術,制作鐵器是他們的主要手工業。20世紀20年代以來,布里亞特人多由游牧轉為定居,文化和生活深受俄羅斯人影響。
俄國十月革命以后,一部分布里亞特人遷入中國境內,并最終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境內的錫尼河兩岸。
16.馬特洪峰
奇跡概覽
馬特洪峰位于瑞士與意大利的邊境上,海拔4478米,是阿爾卑斯山脈中最為著名的山峰。
馬特洪峰的名稱來源于德語Matt(山谷、草地的意思)和horn(錐狀的山峰像一只角),在意大利語和法語中馬特洪峰又被稱為切爾維諾峰。
馬特洪峰造型獨特,每年都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來一睹它的風采。瑞士的策馬特小鎮無疑是欣賞馬特洪峰的最佳基地,只要坐上馬特洪峰列車,十幾分鐘后就可以抵達黑湖觀景站。
奇境珍藏
【馬特洪峰】
馬特洪峰位于平原上,周圍沒有其他的山體與它爭鋒,更突出了它簡潔的外形和險峻的山勢。山峰呈椎體狀,冰川塑造了馬特洪峰的四條尖銳棱線。山體共有四個面,分別面向東南西北,每一個面都非常陡峭,所以只有少量的雪能夠留在上面,積雪的山體在陽光的照耀下折射出金屬般的光芒。
對于觀光者來說,馬特洪峰只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美景。然而對于登山者來說,馬特洪峰卻由于地勢險峻而被視為一個絕佳的高難度挑戰點,登山者常常從東北角的山脊開始攀登。
冰斗侵蝕后留下的完美金字塔狀的山體,以一柱擎天之姿直指天際,其特殊的錐形山體成為阿爾卑斯山的代表。
【黑湖】
黑湖實際上只是一汪小小的綠色水潭,它是策馬特最靠近馬特洪峰的觀景站。
黑湖有一股有別于其他觀光路線的氣氛,這里沒有過分的喧嘩,寧靜祥和的氛圍讓人只想靜靜地坐著,不想下山。面對著黑湖那幽幽靜靜的一潭綠和近在眼前的馬特洪峰,只覺得心念澄靜,耳邊偶爾呼嘯過的山風和飛翔的鳥兒似乎都是美麗黑湖的配角,而這里是最親近馬特洪峰的一處私密凈土,也是登山者攀登路線的起點。
【馬特洪峰列車】
馬特洪峰列車是瑞士規模最大的區域性列車公司--策馬特登山鐵道公司于2003年開通的新纜車路線。
由于黑湖這個地方在冬天是滑雪者的最愛,夏天是健行者的天堂,因此從策馬特前往黑湖的人十分多,常常需要排隊等纜車。為了節省游客的寶貴時間,并且能夠搭乘更舒適的交通工具,策馬特登山鐵道公司斥資2500萬瑞士法郎,建造了每小時載客量達2800人的馬特洪峰列車。現在乘坐馬特洪峰列車就可以到達黑湖了。
同時,瑞士還開通了貫穿阿爾卑斯山美景的冰河列車,沿途穿越91個隧道和291座橋梁,能夠登上2033米的阿爾卑斯山口,沿途雪景壯美,連接了包括馬特洪峰在內的多個山脈景觀。
典故傳說
【馬特洪峰的攀登史】
馬特洪峰是阿爾卑斯山脈中最后一個被登山者征服的主要山峰,原因不僅僅在于攀登技術上的困難,而是馬特洪峰陡峭的外形給予早年的登山者帶來心理的恐懼。
從1858左右就開始有登山者嘗試攀登馬特洪峰,他們多選擇從南面開始攀登,但事實證明南面的路線比較困難,他們常發現自己身處濕滑的巖石上無法前進而最終決定放棄前進。
1865年7月14日,愛德華·溫珀、查爾斯·赫德森、弗朗西斯·道格拉斯、米歇爾·克羅、道格拉斯·哈多和彼得·陶格瓦爾德斯父子從策馬特登山,并成為首支成功登上馬特洪峰的登山隊。不幸的是,下山時弗朗西斯·道格拉斯、道格拉斯·哈多、查爾斯·赫德森和米歇爾·克羅四人發生了意外,墜入1400米下的冰川身亡。事后,除弗朗西斯·道格拉斯的尸首無法尋回外,其余三人葬在了策馬特。
3年之后,讓·安托萬·卡雷爾帶領的團隊從南面成功登頂,1871年路西·沃克和梅塔·布雷武特分別稱為首名和第二名攀登馬特洪峰的女性。
知識百科
【策馬特】
策馬特位于瑞士瓦萊斯州,這里是攀登馬特洪峰的起點。策馬特雖然只是一座小山城,但在國際上卻享有超然的地位,緊貼著世界聞名的馬特洪峰的策馬特鎮是探訪此名山的落腳點,各地的游客的均匯于此。
策馬特有絕佳的登山健步行道和滑雪場,是世界十大滑雪區之一。這里還有103部纜車和2條高山火車路線,是冰河列車的起點,經由纜車可以直接跨越至意大利。
策馬特海拔1620米,在這里除了可以從各個角度欣賞馬特洪峰以外,還會與許多野生動物相遇。為了維持這里潔凈的空氣。策馬特不準汽油、燃煤的車進入,鎮內有電動車巡回,電車、馬車和腳踏車是這里主要的載運工具。
17.維蘇威火山
奇跡概覽
維蘇威火山是意大利南部的活火山,位于坎帕尼亞平原的那不勒斯灣畔,海拔1281米。
維蘇威火山的火山口周邊長1400米,深216米,基底直徑3000米。火山口接近圓形,由黃、紅褐色的固結熔巖和火山渣組成。維蘇威火山經歷的多次噴發,導致熔巖和火山灰交替出現。由于維蘇威火山一直很活躍,因此后期形成的新火山上一直沒有植被。低山坡和山麓平原則由于火山灰的緣故而土地肥沃,多種植葡萄等水果。
維蘇威火山原是海灣中一島嶼,因火山爆發與噴發物質的堆積和陸地連成一片。79年的一次大噴發,把附近的龐貝、赫庫蘭尼姆與斯塔比亞等城全部湮沒。此后維蘇威火山仍不斷活動,20世紀已發生了6次大規模的噴發。
奇境珍藏
【維蘇威火山觀測站】
維蘇威火山觀測站建于1845年,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火山觀測站。一樓大廳里有展板介紹有關火山的知識,三臺觸摸式電腦可模擬顯示火山的噴發過程。觀測站的一樓和地下一層還建有火山博物館,陳列著各種形狀的火山彈、火山灰等火山噴發物。玻璃柜中還展示著從龐貝古城挖掘出來的“石化人”,都保持著死于當時火山噴發時的姿勢。
意大利的火山噴發較多,維蘇威火山觀測站對提高民眾防災意識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
【龐貝古城】
龐貝是坎佩尼亞地區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位于亞平寧半島西南角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處在維蘇威火山西南腳下10千米處。
古城約建于公元前7世紀。79年8月24日,維蘇威火山爆發,龐貝被湮沒。千余年后,龐貝才終于被人發掘。出土后的龐貝城東西長1200米,南北寬700米,城內面積1.8平方千米。古城有7扇城門,4條呈“井”字形縱橫交錯的大街。城內最宏偉的建筑物,都集中在西南部一個長方形的公共廣場四周,廣場周圍設有神廟、公共市場、市政中心大會堂等建筑物。廣場的東南方,是龐貝城官府的所在地,廣場的東北方則是繁華的集貿市場。另外,城內還有公共浴池、體育館和大小兩座劇場,街市東邊則有可容納1萬多名觀眾的圓形競技場。
1994年,龐貝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尋幽探秘:
1.龐貝古城在維蘇威火山爆發中覆滅,而距離它8千米遠的城市赫庫蘭尼姆也未能幸免。赫庫蘭尼姆又是個什么樣的小城呢?
赫庫蘭尼姆,意大利古城。位于維蘇威火山西麓,緊臨那不勒斯灣,西北距那不勒斯 10千米。79年與龐貝、斯塔比亞兩城一起為維蘇威火山大噴發所湮沒。古城發現于1709年,面積約11.84萬平方米,估計當時有5000人口。現在,在古城的廢墟上重建了意大利海港城市雷西納。
【那不勒斯灣】
那不勒斯灣是地中海所屬第勒尼安海東岸的半圓形小海灣,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西南的米塞諾岬與坎帕內拉角之間。海灣寬16千米,長30千米,沿岸最大城市與港口是那不勒斯,另外還有波佐利等城鎮。
那不勒斯灣以風景優美著名,沿岸有陡峭的火山峰巒,包括維蘇威等活火山與古城龐貝、赫庫蘭尼姆的遺跡,海灣入口處有卡普里島、伊斯基亞島與普羅奇達島等風景區。
典故傳說
【傷心欲絕的索菲婭】
79年8月的第一個星期天,古羅馬一位大酒商的妻子突然胸口劇痛,而且咯血不止,她的女兒索菲婭急得直哭。未婚女婿卡洛聞訊趕來后,便要騎快馬去距離羅馬300多千米的龐貝老家拿取止血石。盡管索菲婭擔心路途遙遠,但卡洛卻寬慰她說他兩晝夜就能趕回來。
母親的疾病與未婚夫的遠行,都令索菲婭夜不能眠。第二天開始她一直倚門遠望,盼著卡洛的歸來。但直到圣誕節,卡洛都沒有回來。
圣誕節過后,索菲婭才聽到傳聞:就在8月的一夜,維蘇威火山噴發,方圓幾百里都被殃及。火山噴發后好長時間才冷卻下來,而距離火山不遠的龐貝則被火山吞沒。
算算災難發生的時間,正是卡洛趕到龐貝取止血石的那一夜。未婚夫一去不返,從此地中海四處響起了《傷心欲絕的索菲婭》的民歌聲……
知識百科
【火山】
地殼之下100至150千米處,有一個“液態區”,區內存在著高溫、高壓下含氣體揮發份的熔融狀硅酸鹽物質,即巖漿。它一旦從地殼薄弱的地段沖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volcano)。
火山在地球上的分多出現在地殼中的斷裂帶,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一帶和印度尼西亞向北經緬甸、喜馬拉雅山脈、中亞、西亞到地中海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