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村中傻珍的婚姻
- 村中的那些故事
- 妙語居士
- 3798字
- 2020-07-02 10:07:09
我們村里有個傻姑娘,其實,她并不是十分的傻,就是在心眼上比正常人差些,她最大的愛好就是“吃,”家里人都說小珍這輩子就長了個吃的心眼,她是本村里王占江家里的二女兒,提起她的婚事,那是村里人飯前飯后的常談了。
我們浩良河村,第二生產隊,是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的村子,村中住著幾百戶的農戶,有本隊里的人,有五隊,六隊的人口,后來村里又住了很多外來戶,那是后來村附近要建水泥廠,有很多外來戶是來水泥廠打工的。村里住的戶很雜,因此,給村長和村書記帶來了很多麻煩的。他們每天要管理的事情就多了,在有些社員的眼里,就認為誰讓他們是當官的了,當了官就得為老百姓多操點心吧。
村里王占江家里,可是村里的一大戶人家,兄弟,姐妹都在村里安了家,家里的親戚都住在王占江家的前后左右的,他家的親戚多,為此,村里的人都得維護著他們,與他們套近乎,不敢得罪了他們,
王占江家里有四個孩子,就屬傻珍兒有點缺心眼,她的姐妹和弟弟都是很尖很靈的人。后來聽我的母親說起,傻珍兒小時候得病,發高燒燒的,后來,與她的姐妹有點不一樣了。傻珍兒的父母都是村里過過日子勤勞能干的人。
傻珍兒很小的時候,還沒有發現她的缺心眼。她也沒有念過幾天的書,她與她身下的妹妹相差不大,上學的時候,總能看見她哭哭啼啼的。她很拗,又很犟。她哭起來會沒完沒了的,在她放學的路上,如果誰惹了她,她就哭了不停,
有一回就讓我們看見了,勸她,說她,她也不聽,她妹妹拉著她往回走。她的父母看她這樣子,她又不喜歡去學校,沒辦法,就只能在家里呆著了,傻珍兒就不念書了。
可傻珍兒又很懶,又很饞嘴,在家里總是跟弟妹掙嘴吃,
我比小珍要大十幾歲吧,我是六五年出生的,等我家從大山里搬進這個村子時,王占江家也搬到村里了,他們家也是山東人,剛來村子里不久,在生產隊里上班,掙工分,他們家的幾個兒女都是在這里出生的。傻珍的小時候,村里還沒有分單干,家里也沒有什么好吃的分給孩子們吃的。有時,我們去她家里找她姐姐玩,她姐姐與我妹妹同歲都是屬狗的,如今也是近五十歲的人了。
我們一去她家里玩,就能看見她在與她姐妹們鬧著,要吃的。她的姐姐小琴就說她“吃,吃,一天就知道吃,沒饑飽的”,那時家里能有什么好吃的啊。當時的生產隊還沒有解體,家家戶戶的日子也過得不是太好。更何況,那時候,也沒有什么小食品給孩子們買啊,
等村公社分了單干后,他們家分了很多菜園子的地種,還有些遠處的旱田地種,小珍的父母是個很能干,也很細致的人,種的菜都被送到鎮里的菜市場上去賣,她家里養了牛。傻珍兒的父親養牛那是很精心的,養母牛繁殖就讓它下小牛犢子賣。他們家里是一邊種地,一邊養牛犢子賣錢。也是從早忙到黑的不停的干活。他們家在村里后來成了有錢的富戶了。
王占江的媳婦,在市場上賣菜,她與我的母親一樣,在市場的院里都租了攤床了,一個月一交各種費用,晚上賣菜回來,也會用剩下的菜與那些市場上的別的商販子換些好吃的回來了。夏天,多是水果多,有時也換些干糧。還有時換些熟食拿回來吃。
這時候家里的日子也就比前些年好多了,家里也吃上白面,大米,都是吃細糧了。早就不用什么糧票去糧食局領糧了。
我們鎮上的糧食局后來都出租房子了,員工都解體了。想想往日里,糧食局的人,在那里工作上班的人是多么的風光啊!買糧食都得排隊,還得對他們低三下氣的說些好話,那時候買點糧食真的是不容易的。后來,鎮上都有個體戶開糧店了,鎮上有了多種做買賣的人,鎮上的個體戶多了起來了。
農民的日子,生活水平提高了,鎮上的經濟也開發繁榮起來了。
傻珍兒也漸漸的長大了,愛哭的童年過去了,她變成了一個大姑娘的模樣了。雖然,她不愛打扮自己,可她有著天生的美,她個子比她的姐妹們高,長了一雙大眼睛,雙眼皮,高鼻梁,頭發很長,黑黑的頭發,不足之處就是她的皮膚有點黑,但只要一看她的外表,那就是一個美人兒。這時候的她見人愛笑。她說話不能說快了,說快了就有一點口吃。她在家里也不干什么活,家里的活也很少讓她動手。都怕她干活填亂。活干不好不說,還得打反工。傻珍兒的父母親也還真的慣寵著她,不讓她學一點農活干。她的姐姐小琴結婚后,他們就發愁了傻珍兒的婚事了。
村里人知道了底細的,誰家的兒子會娶這樣的女人做媳婦呢?王占江兩口子很煩,也很犯了難。到處找人幫助她的女兒介紹對象。
我們鎮里有個木材加工廠的老頭認識傻珍兒的父親,有時,那個老頭來他家里尋著種菜的經驗。他自己有點開荒地,老來麻煩王占江,聽說他為女兒找婆家的事情。就給她介紹了一個外來戶的對象。
這個男孩姓付,他是投奔他哥哥來的,家里沒有了父母,他的哥嫂在市場上是個賣豬肉的。傻珍兒相親那天可是有一番情趣的,
媒人領著小伙子小付來小珍家里相親了,
此時的傻珍兒是讓她家安排好了的。在炕的一角坐著,穿了一身干凈的衣服,手里拿著針和線,在假裝縫著衣服。在炕上偷偷的,面帶羞澀的笑著。可家里人沒有讓她們說一句話。那個年輕的小伙子,個頭不高,有點瘦。說話也是山東口音。也是頭一次相親,處對象吧。也沒有什么經驗。都是在媒人的安排下進行的。
后來,聽說,傻珍要結婚了。家里給她買了兩間小草房,就在我們家的前院。
傻珍兒結婚那天。王占江兩口子給她們辦了酒席。給她女兒傻珍兒陪送了很多彩禮,家里的用的家用電器,鍋碗瓢盆,被褥都是王占江給辦置的,等于小付被嫁進了王府了。
小付一分錢沒有花就當上了新郎官。他的岳父又把小珍的地分給小付種。小付當時是好感動啊。娶了一個漂亮的媳婦,又有地種,又有好的岳父岳母幫他們,他自己深深的感到,自己真的是董永遇見了七仙女。
都說這生活中有剩男沒有剩女的,再傻的女人也會有人要的吧。傻珍兒就結婚了,嫁出去了。
可她的今后的生活還真是讓父母最操心的了。
她與小付結婚不到一個月,兩口子就開始鬧矛盾了。傻珍兒不給小付做飯吃,還不知道洗衣服,一天天的很懶。有空就是回娘家拿著吃,吃她父母親的,可小付不愿意這樣啊,小付就回他岳父那里叨叨此事。他的岳丈大人是知道自己的女兒啥樣的。
只能是勸說小付,要他擔量些,慢慢的讓她學會去生活。
可傻珍兒是平日里就懶散慣的人,一個好吃懶做的女人。想讓她一時學做好一切是很難的。傻珍兒的母親幾乎每天都得去她女兒家里一趟。給傻珍兒講一些過日子,為人媳婦的道理。可這兩口子還是要吵嘴。有時他兩口子干仗,都喊到了大街上,讓我們都出去看。讓她的父母為她擔心,傻珍兒又拗,哭起來沒頭沒尾的。他的丈夫看她真的不是他當初看到的那個樣子,就不想與她過了,就想離婚。
他家的親戚都過來勸說小付。村長和村書記也來勸。希望他兩口子把日子過下去。
相鄰的勸說,他們和好了一陣子。可在小付心里是很委屈的,他過后說是自己看錯了人,婚事太草率了。沒有考慮周全啊。
生活就是這樣的,十有八九不如意的。可生活還得繼續,不論是怎么樣生活的人,都得要活下去啊。
傻珍兒與小付的日子還沒有過上大半年,兩口子就總是吵嘴干仗的。讓村里的人都為她們的日子揪了心。特別是他們的父母。
有一回,也不知道他兩口子因為什么。干仗了。小付出手打了傻珍。傻珍氣急了。到了晚上的時候,她喝了農藥,往我們村的南邊小樹林子走去了。村里人發現了急時,小付和他們的親戚,都去找小珍了。給她送去了醫院里搶救。人最后是救過來了,可醫生說,傻珍兒懷孕了。可因為她喝了些農藥,怕影響著今后孩子的健康,醫生也只是給他們提個建議,看她們準備要留下這個孩子不?
家里人也商量了這個事情。家里人想讓她留下這個孩子。可她的丈夫小付不同意,他不想要孩子。本意很簡單,他不想與傻珍過下去了。
就這樣,等傻珍的病好后,孩子也沒有留,小付與傻珍兒就離婚了。傻珍兒的第一次婚姻告終失敗了。
小付后來也不在村里了,聽說后來,他又回山東老家了。
傻珍兒離婚后,就被她父母親接回家里住了。她的父母親覺得在村里沒有了面子。一段時間里,都很少與村民們走動了,只是過著自己的小日子就好了,都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他家的不順心,不如意,也就是在她的這個女兒身上吧。
生活就是這樣的,好的生活是讓人向往和追求的。人們都是在追求完美生活的同時,也在創造著完美。
傻珍兒也沒有覺得自己離婚是件很不幸的事情。每天里都是在數著節日過著日子。她的弟妹都結婚了。生活得都很充實。她盼了一個節日再盼下一個節日。因為,在她的心里所想的事情就是過節的時候能吃上好吃的了。
可現在的生活和日子不過節也是吃的不錯的。我們的鎮上這些年改革開放以來,九十年代以后,農村的生活和城里也沒有什么兩樣的。家家戶戶都把草房換瓦蓋,有的蓋起了大磚房。還有的村里人在鎮府那街上買了樓房。日子過得越來越有奔頭了。
村里有個矮個子,姓孫,都叫他孫大人,其實他本人叫趙新發,他是家里的大孩子,兄弟三個,父母早亡了,家里也有地種,兒女都成家去了外地。他老婆早些年也死了。他想娶傻珍兒為妻。不過,他的年齡大了,傻珍兒的父母有點為難,又不樂意,因為,孫大人的年齡與傻珍兒的年齡相差太大,跟自己的年齡相仿。可孫大人說,他只希望傻珍兒能給他看家望院就行,他會好好的對待她的。最后,孫大人求村長和書記說媒。傻珍兒又一次結婚了,嫁給了孫大人。
如今,在村口上,有時就能看見傻珍兒,手里拿著吃的東西,人們愛逗傻珍兒,“小珍,過了端午節后該過什么節了”?村里人愛逗她,她就會傻傻的笑著。
真是傻人有傻福啊,這次傻珍兒嫁給了小矮個子孫大人,可享福了,孫大人可把傻珍兒寵上了天了。
希望傻珍兒今后的生活都是這么快樂享福吧。愿我們都為她祝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