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18章 我們村里的老付頭

我們浩良河村的老付頭,年輕的時候都叫他大付,他的大兒子長大后,村里人就管他叫老付頭,他兒子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大付了。村里很少有人管他叫名字的,都習慣于叫他老付,大付,他也不生氣,少一輩子的人都叫他付大叔,大爺,爺爺的這么稱呼他。

村里的老付頭,今年有七十七歲了,一個快八十歲的人了,雖然年齡大了些,可走路,精神頭還有,眼力,聽力還好,他其實是有名字的,叫付元進,同輩人在村里如今屬他年齡算大一些的了。

他是地道的莊稼人,他的祖輩從他的爺爺輩起就遷民從山東曹縣來到了東北黑龍江,落戶到我們浩良河大隊,家蓋的房子就在浩良河村二隊,幾十年前是三間草房,沒有等窗戶上玻璃,就搬進去住了。如今,三間草房變成了磚瓦房不說,院子前面蓋了四大間磚房,那是給他的兩個兒子蓋的。可后來,他的兒子進水泥廠當工人了,在水泥廠買上了大樓居住,家院里的磚房就空起來了。

老付頭家住在浩良河二隊的前趟街,后來,村里來了很多新戶,又在前面開了一條街,靠水泥廠去的東門有一條東西大路,能過兩臺大車的寬路,靠路邊,也蓋起了很多房子。而大付家,也就是老付頭家離村里的南北公路很近,離靠路邊也就隔有三家。因此,他家去公路旁坐車很方便。

老付頭在他老伴去世有好幾年了,在老伴去世的頭幾年里,他的情緒很低落,也很郁悶和憂傷,他的老伴,李鳳芝是他從山東老家帶招來的女子,老付頭結婚早,他沒有念過書,沒有上過一天的學校,雖然腦子里會查幾個數,認識幾個數字,也是后來跟別人學的,他這一輩子不識字,看電影,電視都看和聽,其實,他的腦袋很聰明,可他小的時候,家里窮,身下還有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他的父母在他十幾歲的時候,就讓他很成年人一起冬天里到大深山里倒套子,干出力活了。

老付頭,是哥幾個當中,個子最高的一個,一米七五以上的個頭,瘦瘦的,長條臉。單眼皮。當時來東北時,找什么工作都好找的,鐵路招工,林業招工,還可以當兵的。可老付頭的父母是個老思想的人,他們不舍得讓自己的孩子離開他們太遠,都希望他們守在自己的身邊,不管是吃糠咽菜也好,只要一家人能生活在一起就好。他的父母寧可讓他們的兒女種地,當個農民,也不讓自己兒子去當兵,去干鐵路的活,怕有危險。也不讓他去林業當工人,說,林業每天都與樹林子打交道,那里蚊蟲,野獸多,也怕傷著自己的孩子,這些都是老一輩人們的眼光,說種地餓不著,好歹都會有吃的。就這樣,老付頭很聽自己父母的話,從他爺爺上輩子到他這一輩子都是農民了。

老付頭,種地在村里很出名,那是因為,他不僅能干,還熱愛土地,經心,不論種菜,種大田,都是能手,他與妻子鳳芝辛苦勞動了一輩子,從生產隊到分單干,為了家業,真是苦干的,他們一輩子生了六七個孩子,有兒有女,可最后剩下的孩子只有五個了。

老付頭,一輩子省吃儉用,不吸煙,酒也喝得少,他不講穿戴,不賭錢不玩牌,是個守本分的農民,為了養活一家子的人,為了讓兒子娶上媳婦,給孩子蓋磚房,一年四季,在地里滾爬滾打的,兒子結婚了,女兒出嫁了。他與老伴卻漸漸的變老了。

他與妻子生活了一輩子,他的老伴,是個會干農活,過日子的好幫手,不僅有文化,還會算賬,在菜市場上經常賣自己家里種的菜。而種地,她與老付頭不相上下,老付頭雖然也常與老伴吵嘴干仗,都是因為種地,每年哪塊地種啥,兩個人意見不統一,可論干農活,他的老伴那是個能起早又能貪黑的勤快女人,老付頭是很佩服自己的能干的妻子的。

只可惜,老伴六十幾歲的時候得直腸癌就去世了。老伴的去世,給老付頭打擊很大。一連幾年里,老付頭的頭發白了,情緒不見好,再沒有人與他伴嘴了,也再沒有人跟他商量自己家的菜園子里該種什么菜了。留下他自己孤獨的一個人,能不寂寞嗎?可天總是不隨人愿啊。他的老伴還沒有看見自己的大孫子付明明娶媳婦呢,就撒手人寰了。又怎能不讓老付頭傷悲呢,一個陪伴自己幾十個春秋的老伴啊,就這樣的離他而去了。

家里的兒女也勸過他再續一個老伴,可老付頭說:我這一輩子就認準你媽媽鳳芝這一個好女人了。她善良,能干,善解人意,與我同甘共苦一生,如今,生活和日子過好了,她累病了,離開了我,我怎么能不留戀她呢,我不找老伴了。

就這樣,兒女爭得他的同意,不在他面前提找老伴這個茬口了。不過,老付頭養的兒子兒媳婦都很孝順,給他做飯吃,讓他搬到樓上住,他也不去,還是住在二隊的那三間老房子里,自己家的地也讓自己的女兒種著,老付頭本來家里養活老牛的,他兒子怕他累著,讓他把牛給賣了,老爺子整天里也清閑下來了。家里的菜市園子種點菜也夠吃的了。

老付頭就是覺得每天常想起與老伴共度一生的情景,不免傷感些。

他不會玩手機,家里有臺電話,他有事學會了打電話。

老付頭的大孫子結婚三年多,才有了孩子,老付頭看見自己的大孫子又有兒子了,能在他有生之年看見重孫子了,那是件最高興的事情,也是讓他的心情最能好轉的事情了。家里添人口,又是個大孫子,能不高興嗎?在他心里,自己這到了晚年能看到兒孫滿堂,是最高興的事情了。他常想,如果自己的老伴活著,那也是同他一樣的興奮啊,他的老伴在天有靈保佑她的子孫興旺吧。

老付頭盼著自己的孫子快點長大,他也向往自己領著自己的小孫子在田野間散步,能看看地里的莊稼,看看村子里農戶們養的牛啊,羊啊什么的。這一輩子,他是農民,他愛自己的家鄉,自己的那片土地,他更愛自己的家啊!

村里人有見著老付頭的就恭喜他:付老太爺,你有重孫子了,真為你老人家高興啊,老付頭手摸著他下巴底下的一小縷胡須樂了,那是真的樂啊,發自肺腑的高興,他心里感覺到很榮耀,如同他這般年齡,有的離開了人世,不論是身邊的老伴走了,村里人與他年齡相仿的也有走了的,而他很慶幸自己還健康的活著,又能見到重孫子,兒女又孝順,他自己也常說,人活著還是要多積福德,多做好事多做好人的好啊!

老付頭的一生就是這么普通,平凡的一生,他心腸好,樂意幫助人,他愛養牲口,年輕的時候家里養過馬,養過牛,他特別愛惜牛馬,從來不舍得打它們,村里人都知道,老付頭疼惜牲口,都如同自己的身體一樣,讓牛去耕地,他不打牛,有時還幫著老牛去用勁拉犁。

他樂意幫助村民,村里有不會種地的人都愛去請教他,讓他傳授種地的經驗。村里人都很感激他,也很尊敬他。

他樂善好施,路邊過來乞討要飯的路過他家的門前,他總是去給米給面的,不讓過路人餓著,他一生從不欺若小,心眼好,特別善良。

有人說,老付頭一生膽子小,尊紀守法的,靠著本分過日子,省吃儉用的持家養活了好幾個孩子,不論從六幾年生產隊那時候,挨過餓,到農村分產到戶,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到二十年代,他都經歷過了,一生的酸甜苦辣都嘗試過了。老付頭雖然不識字,沒念過書,可他的腦子不笨,心眼好使,他在學種地上,那是很精心細致的。一輩子雖然不算是農業技術員,可他種地有一套他自己的經驗和方法。特別是再種菜上,家里的菜園子地不多,可他就能種幾茬莊稼和小菜,讓自己的菜園子變成了金元寶,每年都出不少的錢,公孩子念書,成家結婚,都是靠種地存下的錢,可以說,老付頭這一輩子是非常勤勞能干的農民。他就是我們村里最普通最平凡的人了。可在我們村里,他是最受人尊敬的老人了。

他從來不惹事,他膽子小,做事有始有終的,村里有大事小情的他都愛參加幫忙,人情來往上,他從來不落過。因此,他在村民的眼里,印象好,人緣好,在他的兒女成家,結婚時,辦喜事,村里的人都去參加,一擺就是三天的忙乎,那他心里也樂呵。他常說:吃不窮,喝不窮,算計不到才受窮,平時過日子,他細致,省吃儉用的,可用在辦事上,他不摳門。

老付頭,在我們村里是年齡最大的人了,我們很尊敬他老人家,我們也希望他的晚年過得快樂安康!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县| 灵宝市| 喀喇| 民勤县| 沂水县| 大方县| 靖边县| 泽库县| 沁源县| 赣州市| 舞钢市| 郁南县| 尼勒克县| 亳州市| 商水县| 郓城县| 泰安市| 临清市| 五台县| 河北区| 台北市| 永新县| 饶阳县| 和政县| 岢岚县| 靖西县| 南丰县| 喜德县| 报价| 镶黄旗| 博湖县| 平远县| 大埔县| 彭水| 葫芦岛市| 吴忠市| 宁国市| 南丰县| 三门峡市| 江华| 镇赉县|